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734945 上传时间:2017-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论文——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外交策略西南交通大学 电讯 刘祺【关键词】东南亚外交 南海问题 新安全观【摘 要】在南海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外交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愈加凸显,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提出了新安全观,并在其指导下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平等对话,加强区域合作与互利互惠。当我们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对外战略全局来认真审视,可以发现,在中国的外交棋局中, 东南亚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子,因为它是中国发展的核心地缘政治区域。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接壤,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的关联最为紧密, 随着新世纪国际形势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地区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安全的战略

2、意义将会日益凸显出来。近年来,中国一力秉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积极致力于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采取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本文将尝试从“新安全观”和南海问题的大背景下简要分析中国在新形势下对东南亚的外交策略。一、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意义东南亚是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缘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先,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南部沿海相接,作为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否对中国有重要影响。从地缘环境上看,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屏障和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维护该地区的和平、

3、安全,有助于形成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在新世纪打破美国战略围堵的重要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大幅提高。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使它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对手,从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便开始的战略东移可以看出这一点。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渗透,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并牵制中国发展,在中国周边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借以控制中国对外联系的通道,并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中国要在新世纪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打

4、破美国的战略围堵。而东南亚正是中国打破围堵的重要突破口。目前美国在该地区的部署尚未未完成,立足未稳。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今年来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稳中有进,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加深,这就为中国打破美国的围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再次,东南亚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对资源特别是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东南亚地区既与中国相邻,又有丰富的能源储藏,成为中国十分看好的能源供应基地。该地区国家为了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也大力开展对外能源合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这种相互需求,

5、无疑有助于推动双方在能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合作,这对于提高中国的经济安全系数、确保稳定高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区域内的规模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想要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保持活力,就必须加大与周边地区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02 年 11 月 4 日,中国与东南亚多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举世瞩目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建立。自贸区的建立必将加快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增强双方的经济实力、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经发挥重要作用。二、南海问题与东南亚外交说到外交,南海问

6、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一道避不开的障碍。2012 年初,中菲两国的黄岩岛之争再次将南海问题推向了国际社会的风口浪尖,其实近年来,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以来,南海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侵占的南海诸岛,挑战我南海主权,再加上美国,日本等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南海局势异常复杂。(一)南海问题由来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三方面的争议,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六国七方” ,其实质就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地区主权归属上的争端,焦点是南海群岛的主权归属。有关南海问题的争端最早产生于

7、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南海争端问题。南中国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等资源,被称之为第二个“波斯湾” ,再加上南海是世界上一条重要的海上国际运输航线,使南海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和资源价值。一时间,南海的战略价值凸显。南海地区所蕴藏的战略价值使南海地区的周边国家对南沙诸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这些国家也纷纷以种种借口抢占和争夺我南沙诸岛。20 世纪80 年代,为了和平解决本不存在任何主权归属问题的南海问题争端,中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但时至今日,南海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变得异常复杂,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也变得被动

8、。一些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漏洞,在抢占南海诸岛的同时,还谋求使他们的抢占行为合法化,扩大和保护其既得利益。同时,中日的钓鱼岛争端,美国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使得南海问题愈加复杂化。(二)南海问题现状自南海诸岛争端产生以来,南海周边的部分东南亚国家也逐步加快了其抢占南海诸岛的步伐, ,南海问题也变得异常复杂。形成了当前“六国七方”对峙和角逐的局面, “四国五方”的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局面。目前南海问题争议方多达七个,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上述七方所占岛屿所形成的犬牙交错局面,使得彼此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此外,随着美日等区域外大国的介入

9、,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倾向也日益显现。2007 年初,越共中央十届四中全会通过至 2020 年海洋战略 ,将过去其一直强调的海洋经济战略,上升为一种以“海洋强国”为目标、 “靠海洋经济致富”为途径。将发展海洋经济与保卫海洋“主权和权益”密切结合的长远、全面的海洋战略,加大了侵占我领土,攫取我海洋资源的力度,到目前为止,越南已占据我南海岛礁达 29 个。1971 年南海地区被报道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后,菲律宾正式对太平岛提出声称,并要求中国台湾撤走在诸岛上的驻军。在此之后,菲律宾加快了侵占我南沙群岛的步伐。2009 年,菲律宾出台 2699 号法案,首次把“卡拉延群岛”与黄岩岛列为其国土。2011 年

10、,五名菲律宾议员登上我南沙群岛的中业岛,并插上菲律宾国旗进行主权宣示,严重侵犯我领土主权。此外,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均在岛屿归属、领海主权、专属经济区等问题与我国纠纷不断。及当前影响南海局势走向的境外因素,美国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说的话题。近年来,东南亚的某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屡屡敢于与中国叫板,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在背后为其撑腰,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摄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以及美国庞大的军事实力,中国不敢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使用武力等过激行为,基于此,他们试图将南海问题复杂化、扩大化、国际化,利用国际舆论向中国施压,以谋取私利。二战之后,世界格局重新划分,美国的战略东移倾向早已显现,想要加强

11、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以制衡中国,中国决不能对美国掉以轻心。从 80 年代开始,日本能源匮乏问题显现,其主要能源石油的进口主要经南中国海运抵日本,南中国海航线一度被日本视作“生命线” 。基于此,日本开始加大对南中国海的关注度。近年来,日本更是在各种场合,表达其对南沙群岛的关切之意。日本此举的目的无非就是从南海问题上积累对付中国这一长期战略竞争对手的经验,并实现借助南海争端牵制中国的目的。因此,现在看来,日本会积极介入南海问题中去,从中获益。(三)南海形势下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策略过去的三十余年间里,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但此举却

12、给中国的主权带来了严重损害,南海周边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利用一些国际规约的漏洞侵占领土,曾经共同达成的南海政策如今只有中国在单方面的执行,过去的那种寄希望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来解决边界分歧的途径成为空谈,一切为经济发展服务也成为南海主权争端长期不能得到解决的思想障碍。 “搁置主权可以成为共同开发的基础,但共同开发却不可能成为解决主权争端的基础。 ”未来,在解决南海争端上,我们可以借鉴上海合作组织的经验,着手解决南海主权争端谈判,而不要无限期拖延,这对中国弊大于利。另外“中国应该对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南海政策动向保持高度关注,尤其要注意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诉求,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双边沟通,以

13、避免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南海的能源潜力是共同开发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在中国与南海诸岛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能源的焦虑持续上升,这就使有关各方对共同开发能源带来的相对收益极为关注。特别是随着越南等国在南海所获取的能源资源在其整个国家能源供给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使得相关国家在利益面前不愿放手。因此,中国必须与东南亚有关各国加强沟通与协作,切实推进共同开发,努力通过共同合作,沟通相关国家对能源问题的认识和探讨共同的解决之道,使各方都能在能源问题上有较充分的安全感。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博弈中,可以看到越南、菲律宾等国的表现愈加强硬,我们不难看出在它们身后的美国与日本的影子。美日一方面

14、在表面上宣称承认在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另一方面对与中国有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暗施援手,在背后为他们撑腰,菲律宾更是公然将岛礁之争推向国际法庭。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致力于实现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和谐的周边合作和友好平等的关系,减小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的恐惧;加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以国家间的平等对话解决矛盾冲突。目前我国的主要相关政策有以下几点:(1)和平谈判解决边境争端,改善与邻国的关系;(2)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双边对话中促进合作:对于中国来说,建立各种伙伴关系的目的是提升双边关系。与周边国家伙伴关系的创立帮助解决潜在的冲突。与有领土争端的邻国建立伙伴关系有助于通过多边对话机制解决冲

15、突。(3)参与多边外交机制,促进冲突的共同解决:冷战结束后,中国改变了对多边外交的猜疑和看法,开始参与相关的机制。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从过去的孤立政策中转变出来,转向积极参与多边安全对话。正如江泽民在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中国不仅在周边地区多边组织中表现活跃,还创建了上合组织、亚洲博鳌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4)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一方面,中国通过双边合作强化与邻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另一方面,发掘既存的国际机制。三、新安全观与东南亚外交 新安全观”又称“非传统安全观” ,是

16、对“冷战”后期开始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念的统称,指与“旧安全观”即“传统安全观”相对的各种新型的安全观。中国的新安全观是 1995 年在东盟地区论坛上提出的,在后来的实践中经过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内容。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所面对的威胁和如何实现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进行过阐述,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也有正式的解释。2002 年 7 月 31 日,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 ,对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新安全观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根据该文件,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的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 。中国新安全观之“新” ,首先在于超越冷战思维,摒弃以对抗求安全的思想。中国主张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和解决冲突。这种新观念的提出,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和变化的产物。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中国在对外关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