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27048062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红河县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红河县红河乡人民政府2015 年 11 月 13 日- 2 -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概要1.项目名称:红河县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异地搬迁安置点项目2.建设地点:红河县红河乡弄乐村龙力上头(距离乡政府驻地约 6公里)3.项目建设单位:红河县红河乡人民政府4.项目法人代表:何木秀(红河乡人民政府乡长)5.项目主管单位:红河县人民政府6.项目性质:新建7.建设规模内容:新建 34间宅基地,34 户居民房以及水、电、路灯、道路等附属基础设施等。8.建设期限:2016 年至 2017年9.投资

2、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563多万元,其中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111万元,农户自筹 452万元。(二)移民村基本情况红河乡位于红河瑶族自治县的南端,地处河池、百色、南宁三市交界处。乡政府所在地距离红河县城 40公里。全乡幅员面积 114平方公里,东面与马山县交界,西、南面与平果县毗邻,东、北面与贡川乡接壤。辖区有 10个村民委,128 个自然屯,202 个村民小组,5144 户,总人口23991人,分别居住着壮、汉、瑶等多个民族。红河乡有耕- 3 -地面积 15173亩,其中水田 5313亩,旱地 10439亩,农作物以种植大米、玉米为主,间种、套种黄豆、红薯等杂粮。境内地形主要以灰岩峰从洼

3、地为主,土坡为辅。全乡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2014 年底全乡贫困人口 1249户 5079人,占总人口的 21.6。弄乐村位于红河乡北面,距乡府 8.2公里,属大石山区村。全村有 18个自然屯,20 个村民小组,472 户居民,人口 2166人,其中:贫困人口 150户 606人,占全村总人数的 28。全村共有耕地面积 1358亩,其中水田 108亩,旱地 1250亩,人均耕地 0.64亩。坡才屯位于弄乐村东部,距离村部约 2.5公里,全屯住户 28户,人口 118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极为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目前,该屯是全村唯一未通屯级公路的自然屯,与村部的垂直落

4、差达 200米,通往外界的道路为一条崎岖山路,坡徒路窄,群众运送生产生活用品及物资仍然依靠人扛马驮,不但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日常出行,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于该屯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土壤贫瘠,生产潜力有限,群众种地收入低,就地扶贫起效难。二、项目建设背景红河乡弄乐村坡才屯有 34户 124人分散居住在环境恶劣的屯内山脚下。该屯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干旱缺水,屯内农户基本上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破旧瓦房。由于该屯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土壤贫瘠,生产潜力有限,群众种地收入低。虽然政府对该屯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受自然环境所限,只能暂时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不能从根本上使他们摆脱贫困。- 4 -

5、实施异地搬迁工程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易地扶贫工作和生态恢复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对从总体上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边远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缓解了因过度垦荒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矛盾,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保护,迁出地、迁入地群众倍感党和政府政策的温暖,更加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整体搬迁到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依托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发展种养业、开展加工运输等方式谋求发展。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一)必要性1.不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破坏生态资源。需搬迁农户大都居

6、住在石山地区,由于道路、交通的问题,农户的取暖方式仍旧是薪柴,为了日常生活和冬季取暖,采伐当地的树林,致使树林大面积的丧失,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破坏了生态环境。2.落后的耕作方式,加重了水土流失。需搬迁农户居住在高山边远地区,受交通及科技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居住地大多是山地,耕地大于 25的坡耕地还很多,传统的毁林烧荒种地的耕作方式普通存在,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一遇雨季,形成山洪,雨水带走大量的表土,造成水土流失。- 5 -3.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加重了地质灾害的威胁。需搬迁农户住处地域山势险要,加之深山区人

7、为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的危石隐患多。4.国家实施生态公益林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后,生态建设得到了加强,局部植被恢复初见成效,但长远预期不容乐观。经过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初见成效,国家退耕还林的粮食和资金的补助分别为 5-8年,5 年、8 年以后林木见效不太明显,农民得不到较高经济效益,就极有可能出现复耕现象。综上所述,实施异地搬迁是维护生态平衡,降低治理成本的需要,更是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要。首先,实施生态移民,使群众迁出深山地区,可以有效减少滥垦乱伐,使自然植被自我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水土、林木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大大降低治理成本,同时,

8、杜绝高山零星户野外用火造成的森林火灾,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群众的人身安全,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其二,实施移民搬迁,可以消除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减少地质灾害对群众的威胁,降低防治的费用和支出。其三,移民搬迁主要是居住在深山区的贫困群众,这些地区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生存条件恶劣,当地群众就医、就学、行路困难,信息闭塞,缺乏脱贫致富的基本条件。(二)可行性1.国家、省对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及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的高度重视。迁出地多是高山、深山区域,土地贫- 6 -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没有保障,基础设施落后,改善基础设施难度大,人畜饮水困难,人口素质

9、差、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经济基础薄弱,尽管多年来投入资金扶持,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严重制约社会和谐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由此,国家、省通过进一步总结,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社会和诣发展的有力措施。2.具备异地搬迁的条件。坡才异地搬迁安置点地处弄乐村龙力屯,南与龙力村屯小组相邻,北通砂路直达红河街上,交通极为便利,水、电、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制约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将迎刃而解。安置点的土地处于隶属于坡才屯,非常适合土地整合利用,也便于群众劳作种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项目建成后,将稳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目标。3.群众搬迁要求迫切

10、、积极性高。他们祖祖辈辈受交通不便、饮水困难、贫困落后之苦,搬出来且实现脱贫致富是他们长期梦寐以求的愿望,因而对移民搬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渴望。4.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可以集中发展支柱产业,集中搞项目建设,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减少返贫人口,巩固扶贫成果,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效益。四、经济发展思路结合红河乡实际,搬迁户入住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保障其经济发展。(一)积极协调耕地,解决基本口粮田。(二)发展特色产业种养业,增加经济收入。(三)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 7 -(四)依托区位优势,从事加工、销售、运输业。(五)积极促进劳动力合理支配和转移。第 2章 设计依据、原则一、设计依据1.国家

11、发改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的实施意见计投资(2001)2543 号文件。2.省、市、县关于易地异地搬迁规划、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二、设计原则、指导方针及搬迁对象的选择1.设计原则参照国家有关方面的规范,首先是遵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其次合理确定规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能源,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第三,推广节能技术,力求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第四,贯彻执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遵照国家易地扶贫有关规定:(1)坚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户

12、方能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的原则;(2)坚持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3)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原则,紧密结合城镇化、旅游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坚持群众自愿参与、自力更生;(5)坚持统筹安排、政策保障;- 8 -(6)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7)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集中选点;(8)坚持统一设计、统一质量标准;(9)坚持统一竣工、统一验收。2.指导方针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讲求实效。3.搬迁对象的选择:扶贫搬迁对象为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地位重要、“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的贫困农户。具体条件为:(1)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2)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极差,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

13、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山区、地质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3)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愿意通过易地搬迁进行安置的农户;(4)有较强劳动能力,能够从事第二、三产业,外出务工致富的农村家庭;(5)属于易地扶贫搬迁和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村家庭;(6)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后面临新的生存危机的;(7)遵纪守法,实行计划生育,愿意易地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第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 9 -一、项目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坚持“村容靓丽整洁、基础设施完备、创意超前新颖、设计科学合理、便于实施操作”的原则,进行统一设计规划、统一建筑标准,建设砖混结构平房,抗震要达到里氏 8.0级

14、。同时必须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保证水、电、路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注重住房的生态环保,做到住房 100年不落后。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群众自愿、政府扶持的原则,帮助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点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贫困群众实现移民搬迁,改变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三、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充分调动移民户搬迁的积极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注重坚持自愿原则,

15、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2.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就近搬迁的原则。根据资金筹措能力,确定移民规模和范围要科学合理,注重方案的经济性、可操作性。要统一编制搬迁规划,移民新村要做到布局合理、思路超前。规划搬迁和安置工作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 10 -3.坚持移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移民与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相结合,选择具有良好的居住和发展环境的地方,避免迁入易涝、易旱等不利于长期生存发展的地区,力争一次安置到位,避免二次搬迁。4.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移民搬迁涉及多项工程建设,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支农资

16、金用于移民村的产业发展培育、基础设施配套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导移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而保证移民户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1、建设规模此次异地安置点建设大约需土地 7亩。建设规模内容:新建 28间宅基地,28 户居民房,以及路灯、水、电、道路等附属基础设施等。2、公共用地住房及道路等公共设施用地按人均 40/人计算,共需 7亩,计划安置 28户 118人。第 5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 464万元,全部为建筑工程投资。结合当前的市场价格和施工费用,对投资估算如下:1.28户居民房建设,需投入 357.8万元;- 11 -2.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 106.2万元。二、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 464 万元,项目资金筹措按照“国家拿一点、地方配一点、移民筹一点”的模式。提高移民户自筹资金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将配套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资金筹措方案如下:1.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