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29257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史必读∶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中考高考历史精华超全篇(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史必读 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超全篇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出现的“世界之最”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1课 P4)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培育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对野生稻进行培育、种植的国家。 (第2课P7、P1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和种植蔬菜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第2课 P8-9) 4我国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出现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 (第2课 P9第5课 P27)5商朝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第5课 P26)6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

2、记载。 (第8课 P42)7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第13课 P74)8汉代铁制兵器(钢材制作炒钢)是中国发明的。 (第13课P74)9甘肃天水放马滩汉(西汉)墓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16课 P87)10东汉时成书的九章算术 ,许多数学重要成就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 (第16课 P88)11东汉末年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第16课 P88)12汉代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第16课 P89)13秦兵马俑

3、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第17课 P95)14南朝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第21课 P118)15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是算筹。 (第21课 P121)二、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出现的 “世界之最”16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第1课 P4)17唐朝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第3课 P13)18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第3课 P14)19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度。 (第4课 P21)

4、20十三经刻石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石头书。 (第4课 P21)2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七百多年。 (第7课 P33)22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第7课 P34)23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第7课 P34)24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第7课 P34)25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第8课 P40)26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第10课 P57)2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

5、港。 (第10课 P58)2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第10课 P58)29英国的充气球(足球)比中国唐代的充气球晚了三四百年。(第11课 P65)30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第12课 P68)3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十五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第13课 P72)3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第13课 P73)3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第13课 P74)34印刷术、

6、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13课 P74)35沈括的“十二气历”是当时先进的历法,八百多年后英国才有类似的历法。 (第13课 P74)36郭守敬的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第13课 P74)37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第16课 P93)38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郑和的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第16课 P95)39明北京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第21课P121)4

7、0明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第21课 P122)41明朝以前我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 (第20课 P119) 42.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历法是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对年、月、日、时的安排。因为农事活动和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历法最初是由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我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古代曾制定过许多历法,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顓顼(zhuxu 专须)历 。但顓顼历有一定的误差。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 ,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 。 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

8、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国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还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年来史官的记录,得出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 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九年。43最早的几种星图星图,是恒星观测的一种形象记录,它是天文学上用来认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种重要工具。我国古代有优良的星图绘制传统,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的古星图,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天文学家观测天象的丰硕成果。它们不但是我国珍贵的科

9、学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天文学园地的灿烂花朵。43-1.最早的星图约在唐中宗时期(705710)绘制的敦煌星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图。这份星图上面绘有一千三百五十多颗星,它于1907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盗走,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43-2.最早的石刻星图我国最早的两幅笔致工整的石刻星象图,是近年在杭州五代时期(907960)的吴越王钱元瓘(gu 贯)及其次妃吴汉月墓中出土的。这两幅石刻星象图刻制着二十八宿和拱极星等部分星宿,每个石刻图上大约有一百八十颗星,这些星的位置相当准确,星象刻画也比较逼真,是探讨传统星象变迁的珍贵史料。43-3.最早的比较齐全的石刻星图江苏省苏州市保存着一幅石刻星

10、图,它是根据北宋元丰年间(10781O85)时观测结果。于南宋时期的1247年刻制的。图中共刻一千四百四十颗星,并刻有银河以及通过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标志星,叫做这一宿的距星)的经线二十八条。这一石刻星图刻制比较精确,包含的星数比较齐全。是我国最早的比较齐全的石刻星图,它为我们了解古代恒星的知识和古代星区的划分,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43-4.最早的彗星图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种占卜吉凶的帛书。在这部迷信著作中,绘有二十九幅不同形状的彗星图。每幅图上都能看到长长的、像扫帚一样的彗尾,以及圆圈或黑点形状的彗头。每幅彗星图下面都写有占卜的文字,每条占卜文字的开

11、头都写着彗星的名称。这些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彗星图,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图。44.最早的一些天象记录天文学是人类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之一。我国的天文学历史悠久,成就举世瞩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我国天象观测的数量和质量,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我国古代大量的天象记录,年代连续,详细完备,准确性高,而且时间大都早于世界各国。44-1.最早的日食记录夏代,已经很重视天象的观察, “观象授时”成为一种国政。据尚书夏书记载,夏代仲康时期,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羲和失职,没能及时预告日食,以至当这次日食现象出现时,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变,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夏代仲康时期距今约四千多年,这次日食的记

12、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44-2.最早的彗星记录彗星是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它的体积庞大,密度很小,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因而人们又称它为“扫帚星” 。据春秋一书记载, “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里说的星孛,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这次彗星的记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彗星记录。44-3.最早的流星雨记录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路程中和流星群相遇时,流星成群出现,如下雨一样,称作“流星雨” 。据左传一书记载, “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距今已

13、有二千六百多年。这次流星雨的记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关于流星雨最早的详细可靠的记录。44-5.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详细叙述了黑子出现的时间和位置。西汉河平元年是公元前28年,距今已有二千余年。这次太阳黑子的记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事实上,我国还有比这更早的太阳黑子记录。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 ,有“日中有踆(cn 村)乌”的记载, “踆乌”就是黑子的形象。 汉书五行志还记载,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 “四月,日黑居仄(z) ,大如弹丸” ,意思是说,太阳边侧有成倾斜状的黑子,大小和弹丸差

14、不多。44-6.最早的新星记录有些星原来很暗弱,但是在某个时候,它们的亮度突然增强,亮度增强几千到几百万倍的叫做新星,增强一亿到几亿倍的叫做超新星。以后它们的亮度又逐渐减弱,经过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亮度又恢复到原状,好像在星空作了一阵客似的,因此新星和超新星也称为“客星“。汉代,我国对新星的出现就已有了系统的记录。 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西汉“元光元年五月,客星见于房。 ”这里说的“房”是二十八宿中的房宿,相当于现在的天蝎星座头部。西汉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这次新星的记录,是我国最早的新星记录。国外对这颗新星虽然也有记录,但是很简单,时间不够具体,也没有标明方位。45.古代规模

15、最大的天文观测活动1276年(至元十三年) ,元世祖忽必烈命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等人负责制订新历法。这次历法的制订,主要以天文观测为依据。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先进的天文仪器,为进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仪器设备。1279年(至元十六年) ,郭守敬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观测活动,在全国设立了二十七个观测点。当时的实测范围是:“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 。 ”其中,最北的北海观测点,设在大约北纬645的地方,已经靠近北极圈;最南的设在海南岛、西沙群岛。最远的观测点之间,南北长一万多里,东西绵延五千里。这是我国古代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16、大的一次天文观测活动。在观测过程中,郭守敬还亲临一些观测点进行指导和实地观测。这次观测活动,在我国天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获得的许多数据,都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从而为改进历法提供了宝贵的、可靠的科学依据。46.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德,又称甘公,战国时期的齐国(一说是楚国或鲁国)人;石申,又称石申夫或石申父,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们都是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天文学家。甘德写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写有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可借它在宋代以后失传了,今天只能从唐代的天文学书籍开元占经里见到它的一些片断摘录。这些片断摘录表明,甘德和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了五大行星出没的规律;他们还记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