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讲礼仪》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7027394 上传时间:2018-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电话讲礼仪》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打电话讲礼仪》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打电话讲礼仪》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打电话讲礼仪》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打电话讲礼仪》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电话讲礼仪》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电话讲礼仪》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打电话讲礼仪学科 品德与社会 学段: 中年级段 年级 四年级相关领域 通信、社交礼仪教材 书名:品德与社会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年 6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设计者讲课者指导者课件制作者其他参与者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 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指导思想在现代社会电话非常普及

2、,小学生会打电话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学生在打电话时,语言不文明的现象,一些不好的接打电话习惯,值得我们关注。这一内容的教学,第一,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打电话讲礼仪的好习惯。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道德品质。第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2、 理论依据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究体验,不断丰富和发

3、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空间。2008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打电话讲礼仪是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通信连万家中第四课文明通信中的一个话题。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正反两方面的生动事例,引导学生懂得在接打电话时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学生情况:本次研究在小学四年级中开展,他们对本课题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方面:出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四年级学生级庭生活条件优越,在日常生活中都曾有过接打电话的经历,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懂礼貌,语言文明,有的处理不得当,给别人留下

4、了不好的印象,家长在这方面教育的也有差别。教会学生如何接打电话很有必要,让他们了解接打电话应该讲礼仪、遵守道德规范,并在实际生活中形成良好习惯。社会因素:孩子们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不同的人接打电话的情景,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在接打电话中讲礼仪很有必要,还可通过孩子们的文明习惯去影响周围的人,为 2008 年北京的文明奥运做贡献。教学方式:打电话讲礼仪这一主题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为:情境创设、小组讨论、实践体验活动、综合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打电话讲礼仪的步骤:() 创设情境,在笑声中让学生体会到打电话应该怎样打。() 通过体验,讨论使学生明

5、白接打电话时的礼仪和道德规范。() 通过反面事例的辨析,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打电话讲礼仪,做一个文明小使者。学习方式:本主题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情境中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体验实践的学习方式;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体验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技术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 在情景创设中,学生体验实践,懂得接打电话的基本文明礼仪。2、 在交流讨论中,分析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008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3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

6、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 分钟)师:谁接打过电话呀?你给谁打过?接过谁的电话吗?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叔叔是怎样打电话的?看完后,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播放课件:相声打电话生:看大屏幕,思考、回答。二、 体验实践,感悟明理(14 分钟)1、学生自主选择打电话的情境,体验实践师:大家都认为叔叔这样打电话,是不对的?那你知道应该怎样打电话吗?用你们的行动告诉大家吧?大屏幕出示几种接打电话情景:小刚给同学打电话:问双休日的数学作业都有什么?小明在公用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要晚些回家。小红接电话:一个叔叔找爸爸。小芳接电话:同学小明要到家里来找小芳一起玩儿。(1)指名读一读大

7、屏幕的题目(2)要求:学生同桌两人一组,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接打电话的实践;声音不要太大,两个同学能听见就行了;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全班讨论,初步感知实践活动,交流评价辨析事例,引导实践制定公约,全班交流课后延伸,实践体验2008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4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一会儿给全班同学表演。(3)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体验、实践。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2、全班交流展示,评价(1)学生给大家表演。(2)其他同学评价。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还有什么建议?3、你在平时接打电话时是怎样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进一步形成接打电话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规范。4、教师小结提升同学们做的非常好

8、,在接打电话时,我们应该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打电话尽量简短,在接打电话中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去处理。一定要注意:119、110、120 等,这样特殊的电话不能随便打!三、 事例辨析,引导生活实践(8 分钟)师:看来你们都会接打电话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同学做得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建议?选择其中一幅图来说说。 (44 至 45 页插图)生观察大屏幕,小组讨论。1、全班交流。2、师小结过渡:我们大家不要以为接打电话是一件小事,其实小事中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你们知道吗?如果你打电话的时间过长,不仅浪费电话费,还会因为你长时间占用电话线路,影响别人正常通话呢!电话是方便人们生

9、活中的,所以要爱护通化设施,尤其是公共设施。接打电话,语气要和善,对于无意打错的电话,应该予以原谅,应为谁都难免会打错电话。打电话要避开别人睡觉或休息时,不要打扰别人。尤其是老人。 (举例相声扔靴子 )四、拓展交流、巩固提高(12 分钟)1、 讨论:在公共场合打电话要注意什么?2、 小结: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还应注意声音不要过大,要到人少的地方,免得影响他人,同时又可以让对方听清楚。全班交流。3、师小结并出示(课件)接打电话的基本礼仪:打电话的基本礼仪: 1、选择适当的时间。往对方家里打时,应注意避开吃饭或睡觉时间。2、首先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必要时,应询问对方是否方便,在对方方便的情况下再开始

10、交谈。3、电话用语应文明、礼貌,电话内容要简明、扼要。4、通话完毕时应道再见,然后轻轻放下电话。2008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5接电话的基本礼仪:1. 电话一般控制在铃响三声之内接听。否则,被认为失礼,应向对方致歉。2. 接听电话时,在不明白对方是谁的情况下应主动询问对方,您好,您找谁?以便找到来接听电话的人。3.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要试着询问对方有无重要事情,需要转达吗? 在电话旁,最好准备好纸和笔,必要时可以做好记录。转达给他人。五、课后延伸,回归生活(1 分钟)课堂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自己实践打电话的文明礼仪,做一个文明小使者,还要影响带动周围的人,大家都做文

11、明人。板书设计: 打电话讲礼仪接 打用语要文明 时间要适合公共场所不影响他人特殊号码不随意拨打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在学生交流汇报中,采用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全体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无论是表演,还是看,都能够有目的的参与活动。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评价更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生生互评中,培养了学生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如何倾听,如何懂得尊重别人。整个教学过程贯穿评价,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表扬,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鼓励作用。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全方面的,包括学生能力,学习习惯,情感体验等多方面。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12、学习的效果更明显。评价量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情景创设中,体验实践,懂得接打电话的基本文明礼仪;在交流讨论中,分析事例,懂得良好的道德规范;能够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 字数)(一)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打电话时每个孩子都曾经经历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实践接打电话,既调动孩子们积极性,也让老师了解了孩子们的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二)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2008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 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所以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教师给学生四种接打电话的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实践体验中,感悟如何接打电话,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最终由学生归纳打电话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只是引导、组织,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