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86678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原创,精编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精编、精校,含题型总结、思路及大部分解析第 1 页 共 18 页说明: 从众多 2015 年中考真题和模拟题中整理的, 试题具有典型性 (含总结和解析) , 题型、方法比较完整。为鼓励原创,让更多的人愿意贡献自己优质的资源,请勿转载本文,谢谢!文中难免有错,请谅解;若有疑问,可上网查阅扫描版、 word 版或解析版。2015 年中考物理试题之用特殊方法测密度一、只用刻度尺(需借助一定的辅助器材)只有刻度尺要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需要利用浮力知识或液体压强知识来间接测量。1、 ( 2015 重庆 B 卷)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 14 所示的实验

2、, 将同一物体 A 逐渐浸入到密度为 0 的液体中, 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越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选填 “ 有关 ” 或 “ 无 关 ” ) 。( 2)由实验可知 A 物体的重力为 _N, A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_N 。( 3)同组的小薇同学继续用下面的方法测出了金属块 B 物体的密度,她具体操作如下:取边长为 a 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

3、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 2/5高度露出液面, 如图 15 甲所示, 则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 , 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以上两空均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将 B 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 h1,如图 15 乙。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 B 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 h2,如图 15 丙。原创,精编、精校,含题型总结、思路及大部分解析第 2 页 共 18 页则 B 物体的密度 B =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认为小薇同学的操作还是有一些不足,请你说出一条不足之处。【小题解析如下】【该大题的答

4、案】( 1)大; 甲、丙、丁; 无关;( 2) 6; 2;( 3) a53 ; ga0531201)52(hhha;木块露出液面高度的测量误差较大 。2、 ( 2015 河南, 20 题节选)( 3) 受小亮实验的启发, 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 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量步骤补充完整: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 h0 ; ;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 hm ;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 木 。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解析】根据题意应该用“一漂一沉法”

5、来间接测量,故该空填: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 h。设玻璃杯的底面积为 S,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V 排 =S( h-h0)因为木块漂浮,所以 G 木 =F 浮 = 水 g S( h-h0)当木块浸没时,木块的体积 V 木 = V 排 = S( hm-h0)原创,精编、精校,含题型总结、思路及大部分解析第 3 页 共 18 页所以木块的密度 水水木木木木木0000)()(hhhhhhgShhgSgVGVmmm【答案】 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 h。 水00hhhhm3、 ( 2015 大庆)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 S1

6、=100cm 2 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 A 为圆柱形木块,其底面积为 S2=80cm2, C 为压力传感器,用 F 表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h表示木块 A 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小明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 F 与 h 的关系,它先把木块 A 放入液体中,当木块 A 静止时,测得木块 A 的下表面与液面的距离为 h1,小明再用轻杆 B 向下压,逐渐改变 h 的大小,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的压力 F 的数值,依据数据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 F h 图象,此过程中液体始终没有溢出。 (不计传感器 C和轻杆 B 的重力和体积, g=10N/kg )( 1)除图甲所给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选

7、填 A 天平 B刻度尺 C量筒)( 2)观察图象,分析可知: h1= cm,木块 A 的总高度是 cm。在木块 A 没有浸没之前,当 h 增大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木块 A 所受浮力 ,在木块 A 浸没后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木块 A 所受浮力 (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木块 A 的重力是 N。( 3)利用此实验装置可测该液体的密度,其值为 kg/m3。( 4)木块 A 全部浸没液体后,与木块 A 放入液体前比较,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增加了 pa。【答案与提示】( 1)刻度尺;( 2) 4; 10;增大;增大;不变;不变; 4;( 3) 1.25 103

8、;原创,精编、精校,含题型总结、思路及大部分解析第 4 页 共 18 页( 4) 1000提示:(2)求圆柱体 A 的重力时,由 F=0 时, A 处于漂浮状态, AGF浮 ;当 A 浸没时,根据受力分析有 压浮 FGF A ;其中浮力的公式为 hgSF 2液浮 , 从图像中获取 h 和 F 的数据代入, 联立方程组可求 A的重力。(3)问根据漂浮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求。( 4) 问提示: 浸没时与未放入圆柱体相比, 排开水的体积 32 8001080 cmhSV排水面上升的高度 cmSVh 81排 ,增加的液体压强 pahgp 1000液 . 4、 ( 2015 资阳) 酱油是一种密度略大

9、于水的居家常用调味品。小明学习了密度测量的有关知识后,设计了一个测定家里所用“临江寺”牌酱油的实验。所用器材有:一个边长为 L 的正方体小塑料块,两只小碗,一把刻度尺,水和酱油。小明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A 往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水, 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 在水面位置处做上标记;B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h;C往另一只小碗中加入适量的酱油,让正方体小塑料块漂浮在油面上,在油面位置处做上标记;D取出正方体小塑料块,用刻度尺量出小塑料块浸没在酱油中的深度 d;已知水的密度为 ,则:( 1)正方体小塑料块的质量 m=_ ;( 2) 正方体小塑料块所受水的浮力

10、 F1_所受酱油的浮力 F2(选填 “ ”、 “ =”或 “ ”) ;( 3) “临江寺”牌酱油的密度 =_ 。【解答】(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1= gV 排 = gL 2h,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塑料块的重力: G=F 浮 = gL 2h,塑料块的质量: m= = L 2h;( 2)由漂浮条件可知,塑料块在水中和酱油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浮力都等于塑料块的重,而塑料块的重是一定的,所以 F1=F2;( 3)塑料块漂浮在酱油中受到的浮力: F2= gV = gL2d,则: gL2h= gL 2d,解得: = 答案: ( 1) L 2h; ( 2) =; ( 3) 原创

11、,精编、精校,含题型总结、思路及大部分解析第 5 页 共 18 页5、 ( 2015 保定一模,节选) ( 2)小华用两个注射器外筒及软管做成了连通器,两个针管内分别倒入水和食用油,液面静止后如图丙,左管中液体为 ,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和油的分界面(右管中虚线位置)距离右管液面 5cm,距离左管液面 4.4cm,通过计算该食用油的密度 油 = kg/m3【解析】 ( 2)由图可知,虚线上面,左管中的液柱高度小于右管中液柱高度,而两边虚线上液柱产生的压强相等,由 p= gh可知, 左管中的液体密度大,而水的密度大于食用油的密度, 所以左管中是水,右管中液体为食用油;虚线位置以上两边液柱产生的压强相

12、等, p 左 =p 右 ,即 水 gh 水 = 油 gh 油 ,代入数值: 1 103kg/m3 g 4.4cm= 油 g 5cm,解得: 油 = 1 103kg/m3=0.88 103kg/m 3【答案】 ( 2)水; 0.88 103二、只用量筒或量杯(另需借助辅助器材,如小杯子、针、水等)只有量筒时,测固体的体积好办,测固体的质量需要借助物体的漂浮条件来间接测量,具体需要看题中所给的其它辅助器材以及已有的实验步骤。该方法一般为“一漂一沉法” ,即要让固体分别处于漂浮和沉底状态,读出量筒的示数。6、 ( 2015 威海) 如图是教科书中一个“观察与实验”栏目的截图,在图示器材的基础上增加一

13、个量筒,请你借鉴图示的实验方法,设计一个测金属箔的密度的实验,要求:( 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并用字母符号表示有关的物理量( 2)写出金属箔的密度表达式【解析与答案】先测金属箔重力再测体积,步骤如下: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其体积 V 1;把金属箔养成空心形状,让其漂浮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V 2;将金属箔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 V 3( 2)金属箔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V 2-V 1,根据漂浮条件金属箔重力 G=F 浮 =G 排 ,所以 m= m 排 = 水 ( V2-V 1) ,金属箔的体积 V=V 3-V 1,所以金属箔的密度 =1312 )(VVV

14、VVm 水原创,精编、精校,含题型总结、思路及大部分解析第 6 页 共 18 页7、 ( 2015 长春) 科技小组举办了以 “ 土豆 ” 为主题的实践创新活动,活动内容是测量土豆的密度在测量土豆密度时,由于没有天平,只有量筒,且整个土豆无法放入量筒中,小明用如下方法测出土豆的密度:(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让轻质小盘漂浮在水面上;( 2)如图甲所示,将土豆切下一块,放入盘中使其漂浮,在烧杯液面处记下标记;( 3)将盘中的土豆取出后,用盛有 50mL 水的量筒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 28mL ;( 4)将取出的土豆放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土豆的体积为 cm3,则土豆的密

15、度为g/cm 3。( 5)实验完成后,小明发现在向烧杯加水的过程中,不小心将一部分水倒入小盘中,则他测出的土豆密度与土豆的真实密度相比 (选填 “ 偏大 ” 、 “ 偏小 ” 或 “ 相等 ” ) 。【解析】 :( 4)未放入土豆前,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28mL,放入土豆后,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48mL ,则土豆的体积 V=48mL 28mL=20mL=20cm 3;由题意知,土豆的重力应等于小盘增大的浮力,则 : G= F 浮 = 水 g V=1.0 103kg/m 3 10N/kg ( 50 28) 10 6m3=0.22N;土豆的质量 m=gG = =0.022kg=22g ;则土豆的密度 =Vm = =1.1g/cm 3;( 5)根据以上分析,土豆的重力等于小盘受到的浮力增大量,跟原来小盘的重力无关,所以将一部分水倒入小盘中,则他测出的土豆密度与土豆的真实密度相比不变故答案为: ( 4) 20; 1.1; ( 5)不变8、 ( 2015 吉林) 如图 17 所示,小明利用量筒巧妙地测出了小茶杯的密度。A. 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 水面,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 V a ;B再将小茶杯放入量筒内,使其 水中,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 V b ;C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 V c ;上述操作的合理顺序为 ;小茶杯密度的表达式: = 【解析】利用量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