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985702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摘 要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目前唯一的家园,我们越来越越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性,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2012 年 7 月,对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共纪录到鸟类 26 种,隶属 10 目,与山东周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比,荣成天鹅湖夏季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并对此提出保护建议。关 键 词生物多样性,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AbstractThe earth is the only home not only for human beings, but also for the other organis

2、ms. We have been deep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of seeking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e carried out a systematic survey on birds resources in Rongcheng Swan Lake Nature Reserve during July of 2012, and result show that 26 species belonging to 10 famili

3、es under 5 orders are recorded. Among these birds, there are 2 species of resident birds, 1 specie of summer migrants, 1 species of winter migrants, 5 species of passage migrants. The population diversity index of winter birds in Rongcheng Swan Lake is lower than that of surrounding region. Finally,

4、 some suggestions were come up with for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in this area.Key WordBiodiversity, Cyguns cygun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irds diversity一、综述(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意义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早在四百年前, Federico.Casi 就以公式化的方式第一次提出了 “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 1。虽然巳时代久远,这位大师的事迹渐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理念也曾一度被人类所淡忘,但是现如今先贤的功绩又

5、再次推动我们前进。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短短一百多年间所实现的突破与发展已超过了工业革命以前数千年的总和,然而在我们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自然资源 2, 3。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大量物种灭绝。目前,我们正在经历自 6500 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事件。我们以地球数十万年的积累换取了一百多年间的飞速发展,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却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当我们在发展时,我们的美丽的家园却因我们的过度索取而濒临破碎,在将来如何能够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守护我们目前唯一的家园地球,谋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所

6、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在 1991 由国际科联(ICSU)所属的国际生物联合会(IUBS) 、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共同发起了“DIVERSTAS”计划。此计划是目前为止唯一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致力于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合作计划。以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维持和丧失;生物多样性的编目和监测等三方面的为主要研究内容 4-7。在 1992 年制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对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

7、6。此公约对签约国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性,其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 7。公约以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为宗旨,目的是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 1995 年在其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巨著 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中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生物和他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忽然变异性”。对“ 生物多样性 ”的研究以涉及多个层次诸多方面层次,目前为止我们所主要关注并研究较深入的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景观多样性这四方面核心内容 11-13。

8、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就在于保护遗传多样性。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12。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进一步产生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逐渐产生物种的多样性,最后

9、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生物多样性 16-20。遗传多样性强调的是现有种质的遗传变异库存量,它既是生物遗传变异的历史积累,有反映了生物的进化过程,同时也是现有生物适应现有环境和未来未知环境的遗传基础。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包括已有的遗传基因库的减小和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的降低两方面。遗传变异性的丧失会导致生物对未来环境适应性的降低,大量珍贵的遗传信息消失,进而使人类进一步发展的工程中所依托的生物资源的减少 8。物种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总和,主要是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区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也

10、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度,在这方面研究时常常在群落水平上进行,故也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多样性 12, 22, 23。共分为三个研究方向:(1)特定地理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研究物种多样性。认识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主要通过区域物种调查,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定区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2)特定群落及生态系统单元的物种多样性。是从生态学角度对群落的结构水平进行研究,强调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如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程度、生态功能群的划分、物种在能量流和物质流中的作用等。(3)一定进化时段或进化支系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演化角度看,

11、物种多样性随时间推移呈现特殊的变化规律,不仅生物物种本身以及物种的集合( 分类单元)有起源、发展、退缩和消亡的过程,就是物种多样性整体也有自己特定的演变规律 12, 23-25。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关系,先后提出了很多学说,如:(1)多样性-稳定性假说(diversitystability hypothesis) ;MacArthur 和 Elton 提出的该假说认为生态系统组成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性,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增加生态系统内的多样性,可促进系统的稳定性 9。按照Pimm10的理论, 对于一个有更多物种的群落第一,要使得群落更加稳定,就需要物种间的

12、联结变得更小;第二,群落内种群的弹性将变得更小;第三,当一个种物丢失以后,群落内种类成分和生物量的变化有较大的变化;第四,一个物种丢失后的状态将保持更长时间。而对于一个种间联结较多的群落。第一,要使群落保持稳定,就必需包含较少的物种。第二,当一个物种丢失以后,其它物种丢失的可能性较大;第三,群落中种群的弹力较大;第四,群落的种类成分能保持较长时间稳定;第五,当一个物种丢失以后, 生物量则很难恢复。(2)冗余种假说(redundancy hypothesis);澳大利亚生态学家 B. H. Walker 在1992 年最早提出,认为某些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因此其中某一个物种的丢失不

13、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太大影响的一种假说。那些高冗余的物种对于保护生物学工作来说,则有较低的优先权。冗余是对生态系统功能丧失的一种保险 11, 12。(3)铆钉假说 (rivet-popper hypothesis);美国生态学家 P. R. Ehrlich 等人提出,认为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功能,每一个物种好比一架精制飞机上的每颗铆钉,任何一个物种的丢失或灭绝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或系统的变故。并断定一个生态系统功能将由于物种的不断丢失而受到影响,也即生态系统中物种保存越多,其功能相对维持得越好 13。(4)不确定假说 (idiosyncratic hypothesis);不确定假说表示

14、生态系统功能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而变化,但变化的大小和方向却是不能预测的 14。(5)无效假说 (null hypothesis);无效假说(也称零假说 ) 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去除和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没有影响,或者说生态系统功能对物种数目的增加或减少不敏感 15。(6)补偿/关键种假说 ( compensatory/ keystone species hypothesis);大多数生态学家认为在影响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方面,物种丰富度的作用有一个阈值。当多样性低于该阈值时,生态系统功能将随着多样性的降低而不断降低;而高于该值时,多样性的大小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甚微 16。(7)单调驼峰模型

15、假说 (monotonic/unimodal hypothesis);生态学家长期以来对多样性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怀有浓厚的兴趣。在讨论多样性的纬度梯度格局时,生产力也一直被认为是形成这种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最近几年,在讨论生态系统功能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时,生产力又被认为是受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特征。在论及有关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关系时,目前已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调变化关系,即在生产力增加时,多样性也增加(但可能会达到一个极值;另一种假说认为,多样性和生产力呈一种单峰曲线形式(状似驼峰,故也称为驼峰模型,即多样性在低水平时随生产力

16、的增加而增加,但最终在达到足够高的生产力时反而降低 17。(8)非线性假说 (non-linear hypothesis);这是一个与扰动和生态系统域值有关的假说对于一个生态系统域值存在的位点以及反应曲线的形状,目前还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 18。同时,一个特殊的物种对决定域值的位点是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19-21 (9)弱相互作用假说 (weak interaction hypothesis);有关弱相互作用的假说都是建立在食物网理论的基础上。生态学模型显示,复杂性通常使得食物网变得不稳定,并且预测食物网不应该像自然界所表现的那样积聚许多相互作用的物种 22。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 1935 年提出来的,在 20 世纪 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时,受到我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这一谚语的启发,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他又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