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26980574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12一、海绵城市(LID)四项基本内涵二、实现海绵城市(LID)三项基本途径三、深化海绵城市(LID)五项展望传统城市 改造自然 利用土地为主 改变原有生态 粗放式建设 地表径流量大增 海绵城市 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 保护原有生态 低影响开发 地表径流量不变1.本质: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一、海绵城市(LID)四项基本内涵 32.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 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河湖水系、生态体系 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恢复被破坏水生态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 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 推广河长制、治理水

2、污染 低影响开发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通过减少径流量,减轻暴雨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4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下渗 80%40%下渗减排 集蓄利用蒸发(腾)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蓄水池、雨水罐、湿塘、雨水湿地等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 排放降雨降雨 蒸发(腾) 排放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传统模式:“快排”5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等 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 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 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等时间径流量 传统开发开发前(自

3、然状态)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图 6习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7小 结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LID)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自然积存:削峰调蓄、控制径流 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 自然净化:减少

4、污染、改善水质8二、实现海绵城市(LID)三项基本途径1.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a、重要生态斑块识别1.区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b、生态廊道的构建c、划定全市域蓝线与绿线规划拼合生态绿地公 路光侨路生态保护线 蓝绿交融 深圳市光明新区在生态保护线调整优化的基础上(83.44平方公里,超过全区面积的50%),划定全区的河道蓝线,全面保护山体、水体、低洼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区。 1313d、水生态系统修复系统的生态修复e、人工湿地重建城市之肾西溪湿地2.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LID)设计与改造 顶层设计、明确要求城市总体规划:自然水

5、文条件保护、紧凑型开发指标、提出LID理念及要求专项规划:城市水系专项规划:供水、节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防涝)、绿线、蓝线等城市道路与交通专项规划:水文保护、红线内外LID系统布置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各类绿地及周边用地雨水控制利用等绿色建筑:纳入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规划区及各地块LID控制目标,统筹协调、系统设计设计建设实施 审查监督运行维护 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等多专业协调与衔接设计任务书设计原则 技术要求 指标落实 设 计设施布局 设施设计 工程预算 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道路水系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责任主体 城市人民政府园林道路 交通 项目业主

6、 其他规划 排水 城市水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其他 政策:实施办法、导则、奖励办法等总体规划理念纳入 实施目标 实施策略 专项(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指标控制 布局控制 实施要求 用地/竖向/绿地/道路/排水/水系等系统协调规划 其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途径示意图 明确目标,层层落实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径流流量控制目标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共同达到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设计标准LID转输与排放设施应符合相关规范的重现期要求通过径流总量控制来实现,控制指标SS、COD等区域类型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一般区域 80%85%特殊区域(建筑密度高、绿地率低及受土地利用布局等条件制约的区域) 50%初期

7、雨水污染总量削减40% 18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目标:蓄水量增加率20%蒸发量变化10%利用天然水系调蓄 水景观与雨水调蓄相结合发挥自然水体作用改造城市道路、广场目标:透水性地面70%(其中下凹式绿地25%)径流系数0.5模块式雨水调蓄设施 地下雨水调蓄池 下沉式雨水调蓄广场透过透水路面收集和下渗雨水居住区、工商业区LID设计目标:透水性地面75%绿地率30%(其中下凹式绿地70%)径流系数0.45延时滞留池 下沉式绿地广场 下凹式绿地与植草沟绿色系统对比 23园林绿化LID设计目标:人均20m2绿地率40%,绿化覆盖率50%透水性地面75%(其中下凹式绿地70%)径流系数0.15滞留塘 下凹式

8、绿地 雨水景观滞水3.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建筑LID设计与改造目标:绿色屋顶普及;透水停车场普及;雨水收集普及中水回用率30%绿色屋顶 透水地面 雨水利用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27城市分区中水回用、污水处理、雨水收集综合管网系统 27总结28单项设施 功能 控制目标 处置方式 经济性 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 景观效果集蓄利用雨水 补充地下水 削减峰值流量 净化雨水 转输 径流总量 径流峰值 径流污染 分散 相对集中 建造费用 维护费用透水砖铺装 低 低 80-90 透水水泥混凝土 高 中 80-90 透水沥青混凝土 高 中 80-90 绿色屋顶 高 中 70-80 好下沉式绿地 低 低

9、 一般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 低 低 好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中 低 70-95 好渗透塘 中 中 70-80 一般渗井 低 低 湿塘 高 中 50-80 好雨水湿地 高 中 50-80 好蓄水池 高 中 80-90 雨水罐 低 低 80-90 调节塘 高 中 一般调节池 高 中 转输型植草沟 低 低 35-90 一般干式植草沟 低 低 35-90 好湿式植草沟 中 低 好渗管/渠 中 中 35-70 植被缓冲带 低 低 50-75 一般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低 中 40-60 人工土壤渗滤 高 中 75-95 好注:强 较强 弱或很小;三、深化海绵城市(LID)五项展望1.引入弹性城市和垂直园林建筑的

10、精细化设计弹性城市是指城市能够适应新环境,遭遇灾难后快速恢复,而且不危及其中长期发展。联合国建议打造“弹性城市” 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必须在制定低碳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其弹性应对的能力。垂直园林建筑2.海绵城市(社区)结合水景观再造传承历史文化、由下而上再设计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人工湿地(自然净化)雨水篦净化装置雨水处理装置 323.引入碳排放测算雨水管理的低扰动管理技术:被动雨水处理: 利用自然系统处理雨水径流,可以提高水质、减轻集中式处理系统的负担Pervious pavement at Portland, OR1在南加州和旧金山湾地区的城市化区域施行低扰动技术可能达到

11、的效果:节水 (英亩-英尺/年) 节能 (百万瓦时/年) CO2 减排 (百万吨 CO2-等价)低 229,000 573,000 250,500中 314,500 867,000 379,000高 405,000 1,225,500 535,500Source: NRDC, A Clear Blue Future, 2009生物滞留池 可渗透路面 绿色屋顶影响4.分区测评、以奖代拨、奖优惩劣我国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图5.LID智慧化重点:公益、生态、灾害应对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智慧排水、雨水收集;管网堵塞在线监测实时反应 智慧水循环利用 城市地表水污染实时监测(遥感) 暴雨预警与

12、水系统智慧反应(分路段积水、径流量监测和快速反应)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治理 公共建筑水耗在线监测、排名公布 新西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较为完善的立法与行政法规 低设计影响理念的雨洪管理规划 基于数字模型、信息化技术的精细化管理 严格的监督与执法计算机模型情景分析 GIS系统的广泛应用居民院落的细致要求 3637网格化、精细化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网格化、精细化将城市管理涉及的事、部件归类、系统标准化等使现场管理反应快、准、好 智慧城管平台主动发现问题、有预见性地应对 物联网智能传感结 语38 城市不仅是造成水危机的源头而且是解决之道 海绵城市(LID)概念内涵仍在发展之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理论、规范、标准任重道远 海绵城市(LID)规划与智慧水务是协调海绵城市各单元有效运行的两大系统工程 区域、城市、社区、建筑四层次LID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上下结合推进系统创新 分区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海绵度”测评并给予奖励引导尤为重要谢谢 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