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72622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0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水稻(苗期)生育特性与机插栽培机插水稻, 育秧高度集约化, 稻作过程要求农艺与农机协调配合, 技术要求高,必须掌握水稻生长发育的特性,因势利导,实行科学栽培,否则不能取得高产、稳产。本章主要讲述水稻苗期的生育特性及其在机插栽培中的应用。第一节 水稻苗期的形态建成和干重消长一、稻种(谷)的萌动解除休眠的稻谷在适宜的温度和必要的水分条件下, 开始吸水, 同时种子内有关萌发的一系列生化过程启动, 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降解为可溶性糖等, 运入胚内(图 2 1a) ,胚根与胚芽迅速生长,体积膨胀,突破颖壳露出,呈白色,俗称为露白或破胸(图 2 1b) ,此时是机插中小苗育秧的适宜播期。机插对秧苗整齐

2、程度的要求比手栽和抛秧更高,稻谷萌发露白整齐,是获得生长整齐的秧苗的基础, 只有在浸种时稻谷吸足水分才能催出整齐的种芽。 因而在机插中小苗育秧中浸种时稻谷吸足水分尤为重要。 籼、 粳稻谷吸足水分的吸水量, 分别为风干种子重的25和 30。浸种水温高 ( 35) 稻谷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 为保证稻种吸足水分, 一般籼稻需浸足积温 60日,粳稻需浸足 80日。二、苗期根叶生长种谷露白之后,芽和种子根继续生长(图 2 2) 。芽首先看到的是芽鞘,而后相继长出的是不完全叶、第 1(完全)叶、第 2 叶和第 3 叶等。第 1 叶完全展开第 2 叶抽出时,中小苗塑料薄膜覆盖育秧,即应开始通风、炼苗,而后

3、择期揭膜。 第 3 叶的抽出期是机插小苗移栽的适龄; 第 4 叶抽出期是机插中小苗移栽的适龄,目前江苏的机插稻就在此期移栽。图 2 1 稻种吸水萌发a. 稻种萌发中的养分运转 b. 稻种萌发露白根最先长出的是由胚根而来的种子根,在第 1 叶的抽出期,在芽鞘节上先后长出 5 条不定根, 这 5 条不定根对秧苗期扎根立苗起关键作用, 在塑盘育秧和双膜育秧中是盘根牢固, 形成适栽秧块的基础。 从第 2 叶抽出到第 3 叶露尖 (始出) ,秧苗不能发根,所以 2 叶期不适合移栽。图 2 2 水稻幼苗期出叶发根过程三、苗期的叶、分蘖和根的分化生长水稻的苗期叶、分蘖和根生长均是遵循内部分化生长规律进行的,

4、现以 3 叶1 心期的秧苗为例作扼要说明(图 2 3) 。图 2 3 3 叶 1 心期秧苗外观与解剖示意叶的分化与抽出 第 4 叶抽出(第 4 叶叶鞘伸长)第 5 叶叶片伸长第 6叶幼叶第 7 叶原基状。这表明第 4 叶抽出时,第 5、 6 叶虽未抽出,但叶的许多性状如维管束(叶脉)数、叶宽甚至叶片长度也已基本确定。分蘖的分化与抽出 第 4 叶抽出第 1 分蘖抽出第 2、 3、 4 分蘖芽形成。第 2、 3、 4 分蘖是在大田发生的低位优势分蘖, 其分蘖芽在秧田期分化生长是否健壮,是这些节位的分蘖能否发生的基础。根的分化与发根 第 4 叶抽出芽鞘节和不完全叶节的发根已完成第 1节正在发根第 2

5、 节根原基分化完成第 3 节的下位根原基分化完成。 在塑盘或双膜中小苗育秧中, 芽鞘节上一般能分化出 5 个根原基, 不完全叶节、 第 1 节和第 2、 3 节上分别最多可以分化出 8、 9 和 10 个以上的根原基,实际分化出多少个根原基,因育秧期间的环境条件而定,可有较大变幅。机插中小苗第 1、 2、 3节上分化形成的根原基数目和健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移栽大田后约 12天内的发根能力和返青活棵的快慢。从以上 3 叶 1 心期秧苗所反映出的叶、 蘖和根分化生长的规则可以看出, 机插中小苗移入大田后约半个月内的出叶、 发根和分蘖生长的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秧苗生长健壮与否决定的, 继而

6、影响分蘖盛期的生长, 以至产量形成, 壮苗是机插稻夺高产的必备基础。 机插中小苗育秧播量大、 土量少, 培育适龄壮苗,对育秧技术则有更高的要求。四、苗期的胚乳消耗和秧苗的物质积累(一)胚乳的消耗稻谷吸水萌动之后, 糊粉层和盾片中的各种酶系统的活性迅速增强, 胚乳中的淀粉和贮藏蛋白水解为可溶性的养分输向胚供幼苗生长, 胚乳被浸蚀消耗, 一般至 1 叶 1 心时胚乳被消耗掉 50 60, 2 叶 1 心期已消耗 90以上,所残留的部分在胚的远端, 其营养不再能供应幼苗的生长, 此时称为秧苗的离乳期。 离乳期的秧苗, 已得不到胚乳的养分供给, 自身的绿色叶面积尚较小, 能生成的光合产物不多,往往造成

7、营养亏缺,以致各种抗性减弱,机插中小苗育秧,常易在此期发生青枯死苗。(二)苗干重的积累稻种胚萌动后长出根和芽, 随着根芽的生长, 其干重也不断增长, 种谷的重量由于胚乳的消耗而下降, 谷苗总干重因总呼吸消耗超过光合积累也下降, 这一点机插密播的盘育秧及双膜育秧和一般秧田育秧是相似的(图 2 4a、 b) 。至 1叶 1 心期,由于秧苗绿色面积增大,苗干重积累加速,谷苗总干重上升,盘育秧与双膜育秧由于密度大, 苗干重上升较慢, 而后几乎停止增长 (称干重滞增期) ,苗质下降。 一般将谷苗总干重超过原种谷重的时期称为超重期, 超重期早, 秧苗壮,在每盘( 28 58cm2)落芽谷 200g、双膜育

8、秧每 m2落芽谷超过 1230g 时,秧苗几乎没有超重期,必须在进入滞增期之前,即 2 叶 1 心期(小苗)移栽。图 2 4 秧田的苗和盘育小苗在生长过程中干重变化的比较第二节 中小苗生长的内外条件与培育壮秧一、种谷质量与播期、播量(一)种子质量大量的试验和实践表明,经比重选种的种谷,比一般风选或机械选的种谷,萌发整齐,秧苗的第 1 叶较大,对形成壮苗有利。所以,中小苗育秧必须坚持比重选种。 选种液的比重粳稻一般应等于或大于 1.10, 籼稻一般应等于或大于 1.06。用食盐水选种, 1 升水中每加 20 克食盐,水溶液的比重提高 0.01,可按此比例配制选种液,比重为 1.10 的选种液新鲜

9、鸡蛋漂浮其中约露出 2 分硬币大的面积。选种后必须及时充分淘洗或冲洗, 将盐分清除干净。 杂交稻种子昂贵, 一般用清水漂选,分浮、沉两部分,分别催芽、播种,可使同一盘秧苗生长相对整齐,以利机插和大田管理。(二)播种期水稻机插中小苗的播期主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 一是, 前茬让茬期和后茬接茬期的可能与需要; 二是, 根据温度变化而确定的最早播期和保证安全齐穗最晚播期。 我国稻作领域广阔,种植制度多样,品种类型很多,这里不便全面讨论全国各稻区机插稻播期问题,以下交待有关重要原则。在我国北方一年一熟的稻区和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的机插稻育秧, 最受关注的是最早播期的问题。粳稻露地育秧最早播期为当地常年日均

10、温稳定通过 10的初日,籼稻为当地常年日均温稳定通过 12的初日,因品种苗期的耐寒性强弱尚可有较上述初日提早或推迟 3 天左右的变幅。 机插中、 小苗育秧大多数是塑料薄膜覆盖保温育秧,可比一般露地育秧的最早播期提早 5 7 天。在我国中部麦稻和油 (菜) 稻等一年两熟和南方的双季晚稻, 受前茬让茬的限制机插稻不能早播, 迟播后有可能不能安全齐穗, 适播季节很紧, 生产中最受关注的是最迟播期问题。机插中小苗在前茬让茬后与手栽 30 35 天秧龄的大苗同时移栽,中小苗则要推迟约 15 20 天播种,播期推迟后其播种至齐穗期所需的天数的变化,因品种类型和地域而有不同。但总体来说,中、晚粳品种因其感光

11、性强, 迟播后其播期至齐穗期的天数缩短较多, 而籼稻 (华南一季晚籼和典型的双季后作稻品种除外) 基本营养生长期长、 感光性中等或弱, 推迟播种后生育期缩短较少。以江苏为例,中、晚粳品种播期从 5 月 5 日 6 月 25 日间,播期每推迟 10 天,播种至齐穗的天数一般缩短 4 6 天;中籼稻播期每推迟 10 天,播种至齐穗期约缩短 2 天。 机插稻安全齐穗的温度指标与手栽稻相同, 即粳稻为连续 3 天以上(含 3 天)日均温 20的始日,籼稻为 22的始日,并取 80%保证率的日期。 根据上述指标大体可以框出当地机插中、 小苗的最迟播期的界限,心中有个大数。生产中确定机插稻播期的因素是多方

12、面的, 除了上述最早播期和保证安全齐穗的安全播期这两个限制性因素外, 还需尽量将直接形成产量的时期 (出穗期和灌浆结实期) 安排在当地温光条件最佳时段。 光照充足对开花和结实均有利, 温度在 25 35之间都比较适合水稻开花受精,最适宜的开花受精的温度为30左右;水稻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在 21 26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相对最有利,其间,籼稻要求温度偏高一些,粳稻偏低;品质形成对温度的要求略低于产量形成。 我国中南部主要稻区稻田复种指数高, 北方稻区水稻生育季节短, 实际开花结实期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 机插稻秧龄短, 其选择余地还要更小一些。 各地机插稻具体品种的适播期范围, 应根据当地分期播种试验

13、的产量和生育期两方面的结果以及前茬收获期和后茬适宜播期而定。 在适播期范围内, 还应根据机具、劳力和灌溉水等生产条件实施分期播种,以保证秧苗适龄移栽,不超秧龄。(三)播量机插中小苗育秧的播量(落谷密度)对成秧率、秧苗的素质、每穴苗数和缺穴率有很大影响, 进而影响产量形成, 播量是中小苗育秧的关键技术之一。 以下扼要分析播量与成苗率、 苗质以及产量的关系, 以期了解和掌握确定机插稻秧床播量的原则。1. 播量与成苗率机插稻中小苗育秧落谷密度大,一般每 cm2 有两三粒甚至更多种谷,随播量的增加,叠谷重籽率增大,成苗率下降。图 2 5 是一个粳稻品种机插双膜育秧的播量试验的结果, 在播量 640g/

14、m2(170.7 粒 /dm2)到 1500g/m2(400.1 粒 /dm2)的试验区间内, 成苗率随播量的增加呈抛物线状下降, 在较高的播量下随播量增加成苗率下降的速率更大。这是在确定播量和计算用苗量时应该注意的。图 2 5 双膜育秧的落谷密度与成苗率2. 播量与秧苗的干重落谷密度稀, 每个苗所得到的营养空间大, 秧苗干重增长快, 秧苗干重滞增期推迟, 苗体壮, 秧龄弹性大。 以下以一个在江苏做的双膜育秧播量试验的结果来说明(图 2 6) :播后 15 天(秧龄为 3.0 3.2 叶)时,稀播处理的百苗干重明显超过密播, 最稀的处理 ( 171 粒 /dm2) 已高出最密的处理 ( 400

15、 粒 /dm2) 40以上,苗基部的粗度亦呈如此趋势;至播后 20 天(秧龄 3.8 4.1 叶) 3 个较密播的处理苗干重开始不同程度下降, 进入秧苗干重滞增期, 苗质迅速变劣, 而最稀播的处理苗干重仍在明显上升。稀播对促进单苗健壮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3. 产量机插秧和手栽秧秧床(田)落谷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的机制不一样,除单苗素质外,缺穴率和每穴苗数对产量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仍以上述的试验为例,由密播至稀播缺穴率由 1.2递增到 17.6, 每穴苗数由 3.84 减少为 2.16,落谷密度最稀的处理, 虽因苗壮而分蘖早, 单株分蘖多, 但因缺穴率高, 每穴苗数较少,最高茎蘖数仍明显少于落谷密

16、度较密的处理, 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减少, 而使产量低于较密的处理。图 2 6 双膜育秧不同落谷密度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消长根据江苏近年的试验和大面积生产总结, 一年两熟制稻田机插中、 晚粳品种双膜和塑盘育秧适宜的落谷密度为 230 250 粒 /dm2,如种谷的千粒重为 27g、发芽率 95%,约合每 m2 播芽谷 920g,每盘播 150g。如此落谷量的秧苗适宜在叶龄 3.1 3.9 时移栽,有一定的秧龄弹性。若能确保在秧龄 3.2 叶之前移栽,播量尚可酌情提高 10 20%。 各稻区熟制、 生态和生产条件不同, 适宜的落谷密度当会有一定变化,上述江苏的情况仅供参考。二、床土在育秧床土的诸因素中, pH 值、 肥力和水分是影响秧苗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一)床土 pH 大量的研究表明,床土偏酸对水稻的幼苗生长有利,一般认为床土 pH 5 6秧苗生长最健壮,较床土 pH 7 时苗干重明显重,抗逆性也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