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63214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生化实验(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实验一 植物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茚三酮试剂显色法 P199 原理 :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二酮茚 -二酮茚胺,产物呈蓝紫色,称 Rubemans 紫。其吸收峰在 570nm,且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微酸、 90:氨基酸被氧化形成 CO2、 NH 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脱水: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分子茚三酮和一分子氨进行缩合脱水,生成二酮茚 -二酮茚胺。材料 :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实验步骤 :分别取 1g 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加入 5ml 醋酸(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研磨成匀浆后,用无

2、氨蒸馏水稀释至 100ml。用干燥滤纸过滤到三角瓶中。如下操作试管编号试剂空白 1 样品 1(未萌发) 样品 2(萌发)2 3 4 5 样品提取液 ml 0 2 2 2 2 无氨蒸馏水 ml 2.0 0 0 0 0 0.1 抗坏血酸 ml 0.1 0.1 0.1 0.1 0.1 水合茚三酮 ml 3 3 3 3 3 570nmOD 值 0 0.130 0.123 0.188 0.168 每管含氮量 0 1.26 1.19 1 83 1.83 置于沸水中加热 15min, 取出用冷水迅速冷却并不时摇动, 使之呈蓝紫色, 用 60%乙醇定容 20ml , 在 57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样品氨基态

3、含氮量 ( ug/100g 鲜重) =CV T/V SW *100 ; C=A/k (k=0.103) ; V T=100/2 ; V S=1 ; W=1 注意事项:1. 测定前所用的玻璃仪器要干燥,所用的蒸馏水必须为无氨水;2. 样品要磨匀,用无氨蒸馏水定容,并用干燥滤纸过滤;3. 抗坏血酸易被还原;加入的量要严格控制,因为还原剂抗坏血酸会与茚三酮反应;4. 水浴锅的液面要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使其加热均匀,并在加热后几秒再塞上塞子,水浴锅温度要高于90, 15min 后取出迅速冷却,再加入 60%乙醇;5. 稀释后要迅速比色;6. 谷物等蛋白质样品可用酸水解法讲蛋白质水解后,用本法测定氨基酸含

4、量,可计算出样品蛋白质含量;7. 反应要在无水、有机、微酸的环境下进行。最适 PH 为 4.5,是乙醇 -乙酸钠缓冲液和醋酸缓和后的 PH。思考题:1. 茚三酮与所有氨基酸的反应产物都相同吗?为什么?不相同,因为有些氨基酸的结构不同,不含游离的氨基,如脯氨酸。2. 测定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有何意义?可以测定植物对氮的根吸收,测定植物的病理和逆境状态和植物的营养、施肥指标等。3. 植物组织氨基酸的测定为什么要除去蛋白质?用 10%乙酸出去蛋白质的原理是什么?因为植物组织中除了游离氨基酸外还有蛋白质,蛋白质会影响实验结果。10%乙酸会使蛋白质变性产生沉淀而被过滤除去。4. 抗坏血酸在测定中的作

5、用是什么?作用是保护还原型茚三酮,防治其被氧化。722S型分光光度计使用: 空白,开启,透射比 0%,关上, 100%。吸光度模式2 实验二 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Folin 酚试剂法 P188 原理 : Folin 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碱性:蛋白质肽键与铜生成紫红色蛋白质 -铜络合物。络合物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和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残基使 Folin 试剂(磷钼酸 -磷钨酸试剂)还原,产生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其吸收峰在 650nm,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材料 :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

6、发两天的水稻。实验步骤:分别取 0.5g 萌发、未萌发水稻于研钵中 +2ml 蒸馏水 +石英砂,充分研磨, +3ml 蒸馏水,定容 25ml,放置 15min,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如下操作编号 1 2 3 4 5 6 未萌发 萌发牛血清蛋白250ug/ml 0 0.2 0.4 0.6 0.8 1.0 酶 0.5 酶 0.5 蒸馏水 ml 1 0 0.8 0.6 0.4 0.2 0 0.5 0.5 试剂甲 ml 5 摇匀室温下放置 10min 试剂乙 ml 0.5 迅速摇匀室温放置 30min 650nmOD 值 0.000 0.112 0.154 0.255 0.474 0.551 0.167

7、0.237 蛋白质含量 0 50 100 150 200 250 71.8 104.8 样品蛋白质含量( mg/g 鲜重) =XV TN/WV S *1000 ; V T=25; W=0.5; V S =0.5 注意事项 :1. Folin 酚试剂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稳定;2. 试剂甲、试剂乙加入后需要迅速摇匀;3. 反应最适温度在 25-30;4. 样品中若含有酚类、柠檬酸和巯基类化合物均会产生干扰。思考题 :1. 请介绍几种常用的可溶性蛋白质测定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Folin- 酚试剂法 优点:灵敏度大、操作简单 缺点:试剂难配置,易受柠檬酸等化合物干扰考马斯亮蓝 G-250 法 优点:

8、灵敏度大、操作简单 缺点:易造成二次污染紫外分光光度法 优点:节约样品、操作简单 缺点:准确度差2. 测定植物体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什么意义和用途?试举例说明。可以测定植物的代谢水平、食品中的营养指标。3. Folin- 酚试剂法测定可溶性蛋白的原理是什么?测定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原理。 。 。测定时要注意最适温度为 25-30, Folin- 酚试剂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稳定,并会受到柠檬酸等化合物的干扰。3 实验三 植物组织 Vc 含量测定 滴定法 P268 原理 : V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染料 2,6-二氯酚靛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当用蓝色碱性 2,

9、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草酸溶液时,其中的抗坏血酸可以将 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但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之后,则再滴加 2,6-二氯酚靛酚就会使溶液呈红色,借此可指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的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量,可计算出被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材料 :白萝卜操作步骤 : 5g 白萝卜于研钵中,加入少量 2%草酸和石英砂,快速研磨成匀浆,用 2%草酸洗入 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过滤,滤液备用。以 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呈粉红色,并在 15s 内不褪色为终点。试剂 1 空白 2 染料标定 ml 3染料标定 ml 4 样品 ml 5 样品 ml

10、2%草酸 10 0 0 0 0 标准 VC(20ug/ml) 0 10 10 0 0 样品提取液 ml 0 0 0 10 10 2,6-二氯酚靛酚燃料滴定 ml 0.15 Y1 2.78V1 2.75V1 0.98Y0 1.02Y0样品 VC 含量( mg/100g 鲜重) =( YO-Y1 ) A/W *V T/V S *100 ; A=10ml*20/V1-Y1 *10 -3V T=100 ; V S=10 ; W=5 注意事项:1. VC 很容易被还原,研磨要快速,滴定也应控制在 2min 以内;2. 2,6-二氯酚靛酚很不稳定,每次实验时需重新测定浓度;3. 若样品溶液有较多泡沫,可适

11、当加丁醇思考题 :1. 为什么在测定 VC 的同时要进行 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标定?2,6-二氯酚靛酚溶液很不稳定。2. 为了保证抗坏血酸含量准确测定,操作过程应注意些什么?VC 很容易被还原,需要快速研磨、快速匀浆、快速滴定,并要避免阳光直射,避免用铜、铁器具接触白萝卜。并用 2%草酸抑制酶活性,避免 VC 分解。4 实验四 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活体法 P126 原理 : NR 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 -氨基苯磺酸 (或对 -氨基苯磺酰胺)及 -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定量生产红色偶氮化合物。在 540nm 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

12、定。 NR 活性可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材料 :甘薯叶片操作步骤 : 取 2 张不同的甘薯叶片, 洗净后吸干水分,打孔后混匀,迅速取 0.3-0.4g 样品 3 份于三角瓶中。1(对照) 2(样品 1) 3(样品 2)30%三氯乙酸 ml 1 0 0 KNO 3(磷酸缓冲液) ml 9 9 9 真空干燥箱抽气 10min叶片下沉恒温培养箱 30暗处 30min酶促反应30%三氯乙酸 ml 0 1 1 540nmOD 值 0 0.031 0.030 3 份各取 1ml 于试管 +2ml 1%磺胺 +2ml 0.02%萘基乙烯胺,摇匀,显色 15min,以 1 号管作参比,在540nm 下比色

13、。样品中硝酸还原酶活性 ug/(g.h) 鲜重 =( X/V S) V T /WT X=OD 值 /k k=0.307; V S=1; V T=10ml ; W=0.32 ; T=0.5h 注意事项:1. 硝酸还原酶易失活,操作应迅速;2. 硝酸盐还原过程应在黑暗中进行,以防止亚硝酸盐还原为氨,并严格控制反应时间;3. 从显色到比色时间要一致,显色时间过长或过短对颜色都有影响。4. 取样宜在晴天进行,最好提前一天施用一定量的硝态氮肥,取样部位要一致。思考题 :1. 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为什么要提前一天施用一定量的硝态氮肥,并且取样应在晴天进行?硝态氮肥即硝酸盐,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硝酸盐诱导硝

14、酸还原酶的合成,为实验提供足量的酶。晴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足够的 NADH 和碳水化合物(能量)提供反应。2. 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离体法和活体法各有何特点?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本实验不需外加 NADH 。但重复性不好,受生物本身性质影响。离体法:步骤复杂,但重复性较好,反应条件受人为控制。研磨易使酶失活, NADH 在空气中易被破坏,要外加 NADH 。3. 酶的诱导为什么要在暗处进行?亚硝酸盐在光照下易分解,叶绿素光合作用产生的一些辅酶会加快亚硝酸盐分解。5 实验五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P174 原理 :淀粉酶包括 -淀粉酶、 -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等。淀粉酶活力的大小

15、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可用麦芽糖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淀粉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质量样品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的量表示酶活力。萌发后的禾谷类种子淀粉酶活性最强,主要是 -淀粉酶、 -淀粉酶。 -淀粉酶不耐酸,在 PH3.6 以下迅速钝化; -淀粉酶不耐热,在 70保温 15min 则被钝化。本实验采用加热钝化 -淀粉酶测出 -淀粉酶的活力, 再与非钝化条件下测定的总活力 ( + ) 比较,即可求出 -淀粉酶的活力。材料 :清水浸种吸涨的水稻、清水浸种萌发两天的水稻。操作步骤 :各取 1g 种子,低温置于研钵中 +少量石英砂 +2ml 蒸馏水,研磨成匀浆,过滤后于 100ml 容量瓶

16、,用蒸馏水定容,即为淀粉酶原液(酶液 1) 。取原液 10ml 于 50ml 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即为淀粉酶稀释液(酶液 2) 。如下操作1-1 1-2 2-1 2-2 酶液 1 ml 1 1 0 0 钝化 -淀粉酶 置 70水浴中 15min,取出后在流水中冷却酶液 2 ml 0 0 1 1 3,5-二硝基水杨酸 ml 2 0 2 0 预保温 40恒温水浴中保温 10min 1%淀粉溶液 ml 40 1 1 1 1 保温 40恒温水浴中保温 5min (酶促反应)3,5-二硝基水杨酸 ml 0 2 0 2 摇匀,置沸水浴 10min,取出后冷却,加蒸馏水至 20ml 。在 540nm 波长下比色。试管编号项目测定 -淀粉酶 测定( + ) -淀粉酶 参比管未萌发 萌发 未萌发 萌发A 对 A 测 B 对 B 测 C 对 C 测 D 对 D 测540nmOD 值 0.188 0.166 0.207 0.255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