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954235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2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概念2、分析、应用碳循环过程3、说明生物富集作用的形成4、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力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培养学生迁移和分析的能力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3、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4、通过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2、养成参与社会问题讨论的意识,以求实的科学精神,理性的态度关注问题的解决。3、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培养学生环境

2、保护意识重 点 碳循环的过程。难 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知 识 点 1、碳循环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考 试 点 1、碳循环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 力 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自主探究点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易错易混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训 练 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拓 展 点 温室效应教 法 与 学 法 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教 学 模 式 问题式教学,分组式教学教 具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课程标准、教案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复习回顾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

3、头是什么 ? 2、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 ? 3、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 ?过程是怎样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 4、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什么?教师引导总结能量的流动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的,继而提问: 1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变化又是怎样的 ? 2、 物质变化与能量流动又有什么关系呢 ? 学生回顾回答温故而知新,注重前后知识衔接导出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 、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一) 以 实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生活趣谈:以“生活中农产品的价格”为实例,来让学生回顾能量流动的特点。接着再展示“南极企鹅死亡”的例子和生活中几个常见的问题,引入课题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观

4、察,思考, 产生兴趣结合学生已有知识、 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自主学习1 目标导学2 自主学习(二)设计导学案,展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通过“导学案”来展示,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各目标给出具体的记忆层次,并指出重难点。(三)出示“自学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导学语: 请同学们利用手头的资料, 结合 “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完成“自学指导”上的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认真巡视,组织好自学,同时全面了解学情, 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为 “后教”做准备,还要把握自学时间,当绝大多数同学都完成自学任务后,就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

5、。明确本节课的任务目标结合 “导学案” ,进行自主学习,完成 “自学指导” 。目标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意提醒学生在教材上的勾点圈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四)合作交流 探究学习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多媒体展示“碳循环”的示意图,分析组织讨论:1、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是什么?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何种形式传递?3、生物成分体现怎样的作用?4、在碳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生态类群是什么?教师总结: 完善碳循环过程(1) 碳的存在形式及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有机物。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分析碳循环的过

6、程。学生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构建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引 导 学 生 按照 从 现 象 到本质, 在探究实 际 问 题 的过 程 中 主 动获 得 并 深 入理 解 碳 循 环的过程;突 出 知 识 联系, 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归 纳 总 结 能力;培 养 学 生 的碳循环的形式是二氧化碳。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是食物链。(2) 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入生物群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出生物群落:第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第三,化石燃料的燃烧。注意实现碳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总体上讲碳元素主

7、要是通过光合作用以有机物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然后仍以有机物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同时不断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最终由分解者彻底的处理回归到无机环境。人类的活动是其中重要一环,改变着的平衡。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氮循环示意图和硫循环示意图,简单介绍其循环过程。探究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然后交流分析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谓的生态系统指的是什么?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可以被称作什么?( 2)你认为其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还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蛋白质等生物体内特有的化学物质?( 3)你

8、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循环?2. 师生共同总结物质循环的概念,并重点理解其概念的三个要点。探究三:碳循环与温室效应1. 让学生思考:如果人们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规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 学生联系物质循环的知识,思考教师提问的下列问题:( 1)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 ( 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 ( 3)何谓温室效应?对生物圈和人类会造成什么危害?境之间的碳循环模型, 并讨论碳循环的过程, 然后小组共同总结。了解氮循环和硫循环研读分析物质循环概念思考与讨论总结学生思考、讨论、 交流理解“温室效应”合 作 探 究 能力 及 发 散 思维。密 切 联

9、系 前面 所 学 的 知识, 更好地理解 物 质 循 环的概念。培 养 学 生 获取 信 息 等 自主学习能力通 过 问 题 思考, 让学生认识 到 生 态 系统 的 自 我 调节 能 力 是 有限的;明 确 生 态 系统 的 物 质 循环的意义, 从3.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的视频,以及“酸雨的危害”的视频。4. 看完视频后,让学生思考问题:大力植树造林,能否对温室效应起到缓解作用?教师总结:从生态的角度讲,温室效应的本质是地球的吸热大于散热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

10、碳的含量。要缓解温室效应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采用新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另一方面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保护好森林和草原,提倡促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具体的也可以采取经济调控手段引导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提高燃料价格,区别税率等等。探究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 引导学生阅读填表,及时归纳提示:1 、能量的固定与物质循环的关系2 、能量传递与物质循环的关系3 、能量的散失的最终的形式是什么?教师引导, (图片展示:能量流动中的物质循环)共同补充完善提炼要点,完成表格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范围生 态 系 统 中 各 营养级全球性形

11、式主要是有机物 主要是无机物过程沿食物链(网) 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出现,循环利用联系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2.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的模型,并用多媒体展示二者关系模型的示意图。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101和P103相关内容, 完成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比较表。 学生回答,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结果。而 增 强 学 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明确无论是物质循环还是能量流动,都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要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五、知识建构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逐步对以上重难点进行

12、突破,从而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散乱的概念系统化,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详见多媒体课件)过渡语 : 3 归纳总结,理清脉络师生共同小结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七)小结,形成知识体系小结语 :以上就是本节所学的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学总结生思考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有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 加深记忆。六达标拓展小结: 板书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碳循环二、物质循环概念要点:基本元素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循环三、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四、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对本节学习内容的小结,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形成知识框架和脉络, 建构如上的知

13、识体系。过渡语 :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非常熟练,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呢?板书: 见上面的知识体系。(八)习题巩固当堂检测:课件展示当堂检测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及自主学习相关练习题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所学习的内容, 形成知识体系。达标检测题学生要当堂定时独立完成后, 教师公布答案, 同位互批、 互助, 最后提出同位没有解决的问题。 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解答。课下作业独立完成。整体建构, 形成体系通过有针对的练习, 对本节课的知识加以巩固, 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片面认识。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四、教后反思:本节内容虽不多,

14、但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能量流动及其他章节的联系很紧密,所以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所以我以生活趣谈:以“生活中农产品的价格”为实例,来让学生回顾能量流动的特点,起点和主要渠道,由能量流动自然过渡到物质循环。 但是不少学生会认为与消耗能量一样, 生物也在不断地消耗着物质, 于是,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疑问: “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如氧、水、碳、氮)只能来自于地球本身,那亿万年来为什么没有被地球耗尽呢?” 。我就引导学生解决这一冲突,然后总结:物质循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引入新课。( 2)碳循环的形式、特

15、点、过程的归纳,要运用多媒体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各个环节的生理变化,强化知识点在习题中的应用。碳循环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首先我重点讲解课本上碳循环模式图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此部分内容, 课上认真听讲, 那碳循环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 接下来师生总结碳循环过程, 这个总结可让学生记到学案上,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不足之处: 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当学生探究讨论过程中,由于我的调控力度还不够,使得一些本来很小的问题,花费很长时间,一些重点内容,用的时间就相对变少。有时语速较快,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自己就着急把答案说出来了,对于学生的

16、回答有时没有及时予以反馈, 以后还是应该多向优秀教师学习, 多多练习, 争取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附表 1: 用多媒体出示生活趣谈,出示“生活中部分农产品的价格表”。农产品 单价(元 / 斤) 农产品 单价(元 / 斤) 农产品 单价(元 / 斤)白菜 0.5 大米 2 鸡蛋 4.2 西红柿 2 玉米 0.9 猪肉 11 蒜苔 4.5 小米 3.2 羊肉 18 豆角 3 鲤鱼 7 白条鸡 6.5 附表 2: 氮循环示意图和硫循环示意图。(氮循环示意图) (硫循环示意图)拓展:温室效应原理: 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则是长波辐射。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强,对短波辐射的吸收力较弱。白天: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部分被反射回宇宙,大约 47% 的能量被地球表面吸收夜晚:晚上地球表面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宇宙散发白天吸收的热量,其中也有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层如同覆盖玻璃的温室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