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951937 上传时间:2018-01-0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 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童承基,认识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指实施课程的基本保证, 如场地、物资、设施、 设备等。素材性课程资源:指教学材料或内容,是 可预设的:教材等 学生学习、获取、内化 不可预设的:在师 的对象。 生交往中形成的生 成性内容,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专门作出阐述: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

2、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认识课程资源,1、要认识语文外延与生活内涵的一致性,用“大语文”的视野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2、要从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把握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一资源是、而且只能是“教材”。,观 点,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但它具有特殊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落实课程标准的参照性标杆与尺度,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目前,地方、学校和教师都无权拒绝选用教材。教材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资源,而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

3、所吴刚平博士: 从“教材”到“课程资源”,认识教材的地位,毫无疑问,教材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如何开发并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 吴忠豪教授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华师大钟启泉教授任总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专设“语

4、文教材的特性”一章,从五个角度界定了语文教材的地位: 1、从教材的编写目的看,是贯彻课程标准的文本(规定性、权威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2、从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看,是教学活动依据的“案例”(过程性); 3、从教材提供信息的角度看,是教育教学的信源载体(广泛性、多样性); 4、从教材形成的具体形式看,是文化典章积淀的选粹(典范性、个性化); 5、从教育意义和价值观看,是知能开发范例的工具(人文性、工具性)。,1、立足文本,准确把握人文精神。2、细读文本,深入品析语言文字。3、依据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策略。4、紧扣文本,扎实进行课堂训练。,提 纲,角度:人文性,立足文本, 准确把握人文精神。,

5、华师大教授、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倪文锦在全国小语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指出: “个性化阅读”要尊重文本,教师必须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把握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学的模式可以千差万别,但如果脱离了文本,观点再新,形式再活,也只会得到南辕北辙的效果。,观点:教材编写者之所以要选这篇范文、要放在这个单元的这个位置,是有总体考虑的,教师一定要从“个性化”的角度准确钻研和把握每篇课文的人文精神,不要只用单元提示中的概括性说明去作笼统标签,否则必然要影响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案例】四下第二组课文的人文精神提示是:“一个人能够真诚地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 但,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

6、教师一定要引导理解文本的“个性”。 中彩那天:在道德难题面前的诚信。 万年牢:一辈子要凭良心做买卖。 尊严:有人格尊严才能真诚处事。 将心比心:宽容理解是一种真诚待人的美德。,1、具体,要避免空泛。,【案例】嘱咐(浙教版五上),1、 比较下面两份嘱咐的板书设计,看哪份符合教材的人文精神内涵?,闪着光芒母亲 闪着泪花 嘱咐 闪着亮光,闪着光芒 勿以恶小而为之闪着泪花 嘱咐闪着亮光 勿以善小而不为,A,B,2、比较下面两则嘱咐的作业设计,看哪一题符合教材的既定目标?,填空: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 )传给我的。,根据课文的三个画面,选择一则,想象一下,把母亲用眼神传达的无声的嘱咐写下来。

7、,A,B,2、准确,要忌讳拔高。,【案例】太阳是大家的(三下) 文本内容: 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望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太阳就要落山啦!她要去哪儿?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 在别的国家里,也有快乐的小朋友,也有小树和鲜花。我知道,此时,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 思考:这篇课文的人文精神应该怎样准确定位? 下面要求“情感升华”到“同情苦难”这一高度的教学设计效果是什么?恰当么? (在低沉缓慢的音乐中,播放大量照片:伊拉克战火

8、中哭泣的儿童,非洲因饥渴而骨瘦如柴的黑孩子,阿富汗沿街乞讨的小要饭 请学生看后汇报感想。),3、精当,要剪除枝蔓。,【案例】月光启蒙(苏教版五下),* 主要内容 :1、童年夏夜,月光下听母亲唱歌谣;2、母亲在如水的月色里唱童谣;3、母亲给我猜谜语。 * 文章结尾: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明快月光下唱的那些、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 结课:然而,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的

9、诗人时,而我的母亲呢?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那么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对这样的结课处理,你认为可取吗?,角度:工具性,细读文本, 深入品析语言文字。,全国小语会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关于文本学习的意见: 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开放性,安排过多的非语文活动,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课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课每课必进行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效果不明显。凡此种种,对课文本身的学习反而削弱了,语言

10、文字训练不扎实、不到位。这种随意提出“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的口号是不负责任的。,【案例】普罗米修斯(四下) * 1、读生字“肝脏、双膝”,有什么发现?(都是“月字旁”,身体的一部分。)哪部分最难写?指导,写字。 2、读生字“吩咐、动弹”,指导读轻声。 3、读词语“凶恶的鹫鹰、严厉的惩罚、气急败坏、驱寒取暖、挽弓搭箭”,要求同时用表情或动作来表达词语的意思。 4、读人名“太阳神阿波罗、众神领袖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发现该怎么读? * 解读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研究“惩罚”这两个汉字的构成: “惩”,征服人心;“罚”,对有罪的人用语言利诱,用刑具折磨。,1、“咬文嚼字”,字词教学不能“走过场”。,

11、【案例】蟋蟀的住宅(四上) 1、 读课题,注意:哪三个是翘舌音?练习读准确。(蟀、住、宅) 2、 你用什么办法记住题目中的三个生字?(蟋、蟀、宅;形声字规律。)写一遍。 3、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读前先在平舌音下做记号,要求读准确。(择,搜。) 4、 哪个字容易写错?(蔽,搜)哪里容易写错?请学生板书一个,指导。 5、还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 6、写字。,读句子“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思考并回答:船能“流”吗?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这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朗读。 (船缓缓地动了,向着河中间流去; 一个朋友拨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 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 船在树

12、下泊了片刻。),【案例】鸟的天堂(浙教版六下),2、选择语言“生长点”要有整体意识,包括人文精神和语感。,【案例】富饶的西沙群岛(三上) * 学习“海滨”段,在“海水颜色”上展开: 朗读、体会“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发现:“杏黄”这个词是怎么构成的? 想像: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 学习“海底”段,在“鱼的样子”上展开: 模仿动作理解词语“蠕动、威武、划来划去”; 朗读、体会“布满条纹、长着红缨、成群结队、数不清”等。 * 学习“沙滩”段,布置书面填空作业: 1、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贝壳,颜色不一:有( )的,( )的,( )的。 2、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贝壳,形状千奇百怪,

13、有的( ),有的( ),有的( )。,【案例】梅花魂(五上) 1、文本内容: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的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教学策略: 以“词”为解读切口:这些词为什么会让外祖父伤感?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朗读这些诗句。 2、文本内容:母亲告诉我要回唐山去,说“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母女间展开对

14、话。进书房,看见外祖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 教学策略:以分角色朗读对话为训练点。 讨论:从课文人文精神的角度考虑,这两处“生长点”的确定,有没有可商酌的地方?,【案例】花钟(三上) 阅读第一段,回答:哪些花?什么时间开?(根据回答出现左下板书) 再读第一段,比较:课文上的句子好在哪里? 想想:课文中还有两句没有写具体形象,可以怎么修改? 板书:牵牛花 凌晨四点 开花了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五点左右 开花了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七点 开花了 (从睡梦中醒来) 午时花 十二点左右 开花了 (开花了) 万寿菊 下午三点 开花了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傍晚六点 开花了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七点左右 开花了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 晚上八点 开花了 ( 开花) 昙花 九点左右 开花了 (含笑一现) 思考:从文本整体语感的角度品味,修改课文两句朴素简洁的叙述有没有必要?同样道理,把每个时间都用“左右、大约、大概”表示有没有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