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修养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774440 上传时间:2017-12-3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5.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修养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统文化修养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修养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修养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 点 FAzHANsHlDlAN 传统文化修养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文 口韦公卓 战略是对未来的选择,决定企业的 方向,现代企业战略是以企业使命和战 略目标为约束推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战 略管理,一方面需要汲取西方管理思想 和管理方法的精华,另一方面要考虑东 西方文化的差异,巧妙运用传统文化智 慧。 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更好地 服务企业战略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影响 最为深远的当属儒、释、道i家。儒家文 化的精髓在于“仁、义、礼、智、信、温、 良、恭、俭、让”,儒家思想尊崇的信条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几 千年历史中影响始终不衰。释家

2、提倡清 心寡欲、j道轮回、因果报应,本是传自 印度的外来文化,经过中国千百年的锤 炼演化,已经完全本土化。道家对中国 的影响也是经久不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 伏”这些警句千载之后听来依然萦绕心 怀,其所倡导的“无为而治”思想甚至被 现代管理重拾并奉为至理名言。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本土企业管 理中形成的以“宽容、仁爱”为准则的伦 理型管理模式根深蒂固。这种管理模式 虽然有落后的一面,但与纯西方管理强 调理性准则相比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一 些西方专家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于“宽容与和谐”,在于自我抑制和经 济调和,在对人生

3、终极目标及最高意义 的洞察上要比西方文化深刻得多,而西 方个人功利主义和社会产业主义的“病 根”和出路正在于此,他们认为西方国 家及民族应该学习中国人的团体主义 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具有丰富内容 并包含许多精华的原生性文化具有文 化本源的意义,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人 本管理体系不可能抛开传统文化而重 建,也意味着企业战略管理只能在民族 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现代企业管理 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企业领导 者“居仁怀义”,追求领导者与员工的和 谐、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客户的 和谐,这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精要 相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仁” 为本、“立德”为先及“天人和谐”“人际

4、 和谐”“情理和谐”的全方位和谐思想是 具有世界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无疑对企 业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提升企业 领导者领导力 一个企业的成败,取决于企业领导 人及其倡导的企业文化,更取决于领导 力产生的管理效能,领导既是科学更是 艺术,既是理性主义又是人文主义,企 业领导者不一定是企业中最有才能的 人,但必须是能够领导大家实现最高共 同价值的人。在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 这种问题,如: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目 标管理等一些明明很好的管理方法在 执行过程中往往走样,离企业领导者的 期望相去甚远,其原因除了手段和方法 之外,就是文化的影响,也可以认为从 哲学的高度看待现代企业管

5、理是管理 中的高级层次。没有一个好的思想文化 基础,企业的规范化建设、流程再造、绩 效考核、目标管理等都会流于形式。因 此,企业管理要“从头开始,从心开始”, 也就是说要从领导者开始加强企业经 营哲学和传统文化修养。 首先,企业领导者要重商业道德, 在经营管理中以诚、信为本。中国传统 文化确立了交往有信的道德规范,主张 通过双方的道德信任与默契缔结和处 理经济往来关系,宋朝范仲淹认为“惟 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司马光从中 庸中得到的精义是“诚者天之道”,儒 家还认为,在商业贸易中一旦许诺就应 该信守诺言,“所以吝则毋许,许则必 与,庶儿近仁矣”。 其次,企业领导者要加强自身修 养,德才兼备,

6、公平正直。淮南子主术 训说“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 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非平正无以判断”,周易系辞上传也 倡导“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要求领 导者要加强修养,要“穷神智化”“德才 兼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果企 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重大失误,同时又 找不到具体责任者,那么领导者应主动 承担责任,“罪已以收人心”“禹汤罪已。 兴业悖焉”。另外,领导者头脑要灵活, 要善于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周易系辞下传),古人云“君子见几 而作,不俟终日”,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如 果发现不好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 绝不能等到明天。在用人方面,领导者 要“听其言,观其行”

7、(论语公冶长), 做到“知人善任”。 第三,企业领导者要按照市场经济 规律办事,“顺天应人”、审时度势。领导 者“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 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周易系辞下传),一方面要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按照市场经 济规律办事,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企 业潜力。道家主张“戒干涉”,凡事循人 情,依物势,戒除极端措施。国语越 语也主张“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 不可强成”“依天顺人”“敬德保民以配 天”。在经营管理中要进退适度,不可大 起大落,走向极端。“中庸之为德也,其 至矣乎!”(论语雍也),说明万事万 物都有一个“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也 是如此。另

8、外,领导者要审时度势,与时 俱进,不能顽固守旧,要“随时而变,因 俗而动”(管子正世),在与其他企业 合作交往中,要照顾双方或多方利益, 实现“双赢”或“多赢”,将对方目标也纳 88 发展月刊 FAzHANSHlDlA 视 点 人自己的考量。如果“偏利焉,谋利则不 受也”(鬼谷子合合),在经营策略上 要保持克制,让利于民,为了长远利益 可以牺牲一些小的恩惠。领导者要正确 对待“义”和“利”,不可偏重其中之一,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使 物各得其利,则义无不和”,正确的方法 是义利统一,既要关心员工的物质利 益,也要严格要求道义规范。 第四,企业领导者要用“心”去管理 员工,仁爱忠厚、赏

9、罚分明。领导者对待 员工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孔子主张 施“仁政”,军事家孙武在地形篇中提 出将帅“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处深 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企 业员工情感需要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和 谐、人情的浓郁,都是企业向心力的来 源。周易系辞下传云“何以守住日 仁,何心聚人日才”,领导者只有以仁爱 忠厚之心荟萃人才于自己周围,才能巩 固自己的威信。领导者还要公平严格地 维护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节以制度,不 伤财,不害民”(周易节象),要奖优 罚劣,赏罚分明,法家代表韩非子主张 “抱法处世则治”,认为“法者,王之本 也”“严惩不避亲贵”。在企业经营管理 中,领导者要经常树立楷模,形成竞争

10、 机制,“古之王者,并建圣哲,引之表仪” (左传文公六年),明史提出“称职 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 付法司罪之,榻茸者免为民”。领导者还 要经常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 道德教化,孑L子云“道之以政,齐之以 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所以说“善 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第五,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创造和谐 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协和万邦”(尚 书0尧典),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 中国人的世界科学技术观中评价说, “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 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 想”,孟子在很早就提出“家

11、必自毁,而 后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伐之”,说明加 强企业内部团结多么重要,领导者应充 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与 团队精神,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 力。 三、文化主元素构建企业价值观 很多专家和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一 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标准, 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服 务,末流的企业做制造。按照系统科学 原理,结构决定功能,同理,企业文化决 定着企业的特征和企业的发展。我们不 但要知道企业文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要知道如何构建适合的企业文化,形成 主流的价值追求。企业文化的构建不能 脱离传统文化的大背景,只有积极从传 统文化中汲取优秀基因,整合西方先进 文化元素,结合企

12、业自身资源条件,才 能增强全员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首先是以人为本。中国传统管理哲 学是以人为核心的,“仁”是儒家重要思 想之一,孔子归结“仁”为“仁者,人也”, 西方管理从霍桑实验之后开始重视人 的作用。“以人为本”包含两层含义,一 是将人视为管理的首要因素,一切管理 都必须围绕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来展开,这是它的浅表内 涵;二是通过给人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 空间,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人的智 力、体力乃至意志品质,并在此全面发 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摆脱自然束缚的 自由发展,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质量,这 才是“以人为本”的深层内涵。 其次是以德为先。传统

13、文化强调道 德伦理,大学中说“德者,本也”,儒家 管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修己”即自我 管理,包含了带根本性的管理方法。“德 者,才之师也;才者,德之资也”“君子之 德风,小人之德直。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 经常要运用权威来指挥和影响员工,而 权威的树立则有赖于领导者的个人魅 力,做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在西方 已成为热点,领导者要通过“修己”树立 权威影响追随者,追随者也要通过“修 己”实施自我管理,以求更好地胜任本 职工作。 再次是人为为人。人为为人是指每 个人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 先正己”,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控制和 调整自身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

14、际 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能够持久地处于 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 发挥。人为即人的努力,是一种自我导 向的个体心理行为,为人是人为要达到 的目的,是一种他人导向的服务行为, 是个体对外部对象的心理激励行为,在 强调自身心理行为可塑性的同时,客观 上产生服务他人的效果。人为为人从管 理行为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的角 度揭示了古今中外的一切管理行为的 本质。 四、 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其 关键是在吸收先哲思想智慧的企业文 化背景下建立现代管理机制,在战略管 理上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管理机制的探 索,也就是要实现从橄榄型向哑铃型管 理模式的转变。企业

15、管理机制的内涵在 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规则”,一个是保 持规则运行和优化的能力。好的企业明 示的或自然的规则占主导,差的企业潜 在的或强迫的规则占主导。 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 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优胜劣 汰”的市场规律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 企业内部机制优化和衰退的必然反映, 一切竞争的本质内涵都会表现为企业 内在机制及其品质的激烈碰撞,由此可 以断言,企业机制是未来竞争的最后阵 地和决胜因素。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可以自制 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员工提供自主 管理的机制,他们会自发地将个人目标 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企业领导者的作 用就是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 人的内在

16、潜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在 快速求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被动 管理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推行自主 管理将是大势所趋。自主管理将决策权 尽最大可能向组织下层移动,让最下层 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做到责权利的有 机统一。它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参 与管理的渠道,强调自率,主要运用员 工内在的约束性来提高责任感,使他们 实现由“要我干”到“我要干”“我要干 好”的转变。不能自主管理的员工不是 好员工,缺乏自主管理的企业也绝不是 好企业,只有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形成喷涌的源头,才能为企 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庆阳分行) 2010年第1O期总第24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