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699146 上传时间:2017-12-3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西省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 时 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化改革和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重大进展的攻坚阶段,同时也是着力解决重大环境问题、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关键阶段。为加快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战略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二五” 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 境保护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抓手,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省环境空气细

2、颗粒物(PM 2.5)年均浓度较 2013 年下降 27.3%,11 个设区的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较 2013 年增加 70 天。全省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扣除本底值)全部达标;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较2010 年相比上升 9.3 个百分点,重污染断面比例减少 23.4 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 54%和 63%。2主要污染物减排扎实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完成“十二五”规划削减目标的 207.4%、127.7%、195.8%、180.1%、157.7%和 162.1%,全面超额完成国家及省下达的减排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

3、修复得到加强。全省共批复 700 余家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划定 2 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创建 16 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 个国家级生态村、2 个省级生态县、257 个省级生态乡镇及1454 个省级生态村。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23 个。建成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46 处,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6.5%。环保基础设施显著增强。30 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启动实施燃煤机组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改造;90 平方米及以上钢铁烧结机全部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水泥行业熟料生产规模在 4000 吨/日以上的生产线完成脱硝改造;焦化、洗煤等行业基本实现废水不外排。

4、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县级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8.44%,“十二五”期间新增生活污水处 理能力 75.4 万吨/ 日,新铺设污水配套管网 4459.8 千米。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 1373 个行政村的示范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防治示范工程 536 个。3环境监管能力逐步提升。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建成覆盖省、市、县三级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重点企业自动监控设施安装率达到 100%。建成省级及设区的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环境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得到提升

5、,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始终保持环境监管执法的高压态势。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建立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和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制度。环保机制体制不断创新。持续推进环保审批简政放权,先后 6 次下放 116 类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至市、县环保部门。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纳入环境管理机制,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省级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强化环境标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作用,先后制修订煤粉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等6 项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实施排污权交易、跨界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多项环境经济政策,金融、信贷、保险等政策工具

6、正在成为推进全省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4表 1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类别 序号 指标 2015 年目标 2015 年现状值1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9.6 20.22 氨氮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12.2 15.53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11.3 22.114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13.9 25.05 烟尘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10 15.8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6 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削减比例(% ) 10 16.27 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劣 V 类水体的比例(%) 30 32城 市 建 成 区 85 88.348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7、县 城 70 88.719 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 ) 75 72水环境污染防治10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 ) 20 2111 11 个设区的市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 国家二级标准达标率(% ) 100 012绿色生态工程实施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县(市、区)比例(%)85 27.42大气与声环境污染防治13 11 个 设 区 的 市 建 成 区 集 中 供 热 普 及 率 ( %) 85 92.48城 市 建 成 区 85 97.1714 城 镇 生 活 垃 圾 无 害 化 处 理 率 ( %)县城 75 64.8115 工 业 固 废 综 合 利 用 率

8、( %) 70 65.2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16 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 ) 100 10017 省级生态县(市) (个) 15 2农村和生态环境污染防治 18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 ) 60 70.9819 污染事故安全处置率(% ) 100 10020 电磁辐射污染源处于受控状态(% ) 100 100环境安全21 全省废放射源收贮处置率(% ) 100 100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22省、市环境监管能力达到国家或省相应的标准化建设要求的比率(% ) 100 90注: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评价。:2015 年县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设施

9、进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相关设备升级改造,评价所用数据为 2014 年监测数据。(二)“十三五”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 期 间,环境保 护工作机遇与挑 战并存,既是负重前行的攻坚期,又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转折期。1面临的机遇。5战略地位提升,环境保护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作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

10、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将绿色发展作为建设美丽山西的重要手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态度更加坚定,措施更加得力。改革加速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 2015 年起正式施行,为环保工作提供新的法律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基本框架,对做好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相继发布实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

11、执法垂直管理逐步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正在逐渐形成。6绿色发展引导,推进环境改善有了极为难得的经济转型“载体”。经济新常态下,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关注重点,绿色发展成为“ 十三五 ”时期甚至是更为长远 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在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将明显加快,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助于更大力度、更深层次地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公众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更加浓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空前关注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由过去“盼温饱”“求生存” 转变为 “盼环保”“求生态” ,全省上下有望统一思想,真正迈入“ 既要金山 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保护绿水青

12、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绿色发 展期。环境保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工作推进的阻力将减弱,执法监管的难度将变小,社会共治的局面将逐步形成。2面临的挑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带来的环境压力依然巨大。我省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锁定效应”, 产业结构偏重、 污染物排放量偏大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尽管随着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单位产品产量污染排放强度逐步降低,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将对环境形成较大压力。从城镇化方面来看,全省多数城市属于因煤7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形成了特有的污染企业群与人口密集区共存的城镇化模式,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污染物在时间上的累积和区域空间上的复合效应将更加

13、明显。从农村环境方面看,全省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差距很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产生量将大幅增加。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变革将使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大,养殖业集约化程度提高以及种植业化肥、农药等过度使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大气方面,2015 年全省 11 个设区的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到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 2.5)年均浓度超标 56%,采暖期大气污染问题尤其突出;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挥发性有机物(VOC S)等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叠加。水方面,地表水重污染断面比例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低于全国平均

14、水平,汾河中下游污染严重,城市黑臭水体大量存在。土壤方面,全省约 1.94%的土壤调查点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矿业废弃地问题突出。生态保护方面,我省煤炭等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严重,历史遗留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区域资源开发、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冲突严重。固体废物方面,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固体废物历史堆存总量仍然较大。总体而言,8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增强,解决的难度加大,改善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增加、边际效益下降。环境风险易发高发态势明显。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诉求越来越高,对环境风险容忍度越来越低。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呈上升势头,

15、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2015 年,全省环境来信来访件次较 2010 年增加了 75%。由于多年发展形成的布局型环境隐患和结构型环境风险日益凸显,特别是我省化工行业存在近水靠城的分布特征,造成环境安全隐患多,影响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的环境突发事件风险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自身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环境管理交叉错配现象严重,多头管理问题突出,职能交叉,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环境执法监管仍需加强,基层执法基础仍然薄弱,人员不足、素质不高、装备不良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企业环保设施因技术、资金、管理等原因导致污染治理绩效低下,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尤其是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解决环境问题的责

16、任和动力会减弱。有的环境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不一致,探索和群众认知相互对应的环境质量监测手段和表达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工作目标9(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项重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确保 2020 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稳固的环境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环保法规和环保标准的硬约束,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布局,助推结构调整升级,降低资源能源消费量和污染物产排量,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坚持突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