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和黛玉学为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67816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和黛玉学为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4和黛玉学为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4和黛玉学为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4和黛玉学为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4和黛玉学为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和黛玉学为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和黛玉学为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和黛玉学为师靖边四中 边立斌回首为师之路,已走过了 17 个年头了。而今已近不惑之年,按照这“不惑”之意应该对世事已有些洞明,但单单这为师之道却愈走愈窄,愈教愈惑了,于是乎就整日“上下求索”探求如何来教书育人,解决为师之难,为语文老师之更难的问题。今年再教香菱学诗之时,却总有暗暗的激动从心底升起,不知不觉似有惊喜,细观黛玉之为师确乎可以为师者之师。一、愿为人师。当香菱要学诗时,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可教得起你” 。可见黛玉是心甘情愿地当老师的,试想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是有原因的,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不愿为师,她认为“女子无才

2、便是德” 。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而黛玉虽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切中肯綮,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从这个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当好一名老师,首先应热情大度,喜欢自己的职业,并要有爱心和耐心。如果每天干着教育事业,整天却怨天尤人,愤愤不平,这岂能“为人师表”?二、能为人师。韩愈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好为人师者很多,但2不是“喜”为就“能”做为一名老师,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我们来看黛玉:在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她的主要性格

3、,但在香菱学诗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位诗人气质的林姑娘,哪里还有什么小性儿,她热情指导香菱,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显现出光风霁月般的襟怀。从她给香菱所开的书目来看,她的学识积累是何等深厚啊!同时在大观园中每每作诗比赛,黛玉往往就是其中写得最好的“诗人”之一,足见其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她不象宝钗那样的工于心计,善于钻营,她有纯洁的心灵和圣洁的情怀,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 、襟怀坦荡、心底无私本来就是学生的表率。 “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要有一桶水。面对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许多为师者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读书,仅靠以前的一点知识来教授学生,岂有不捉襟见肘之尴尬

4、?似想老师自身都“昏昏”岂能使学生“昭昭”?怎能传道?怎能授业?怎能解惑?因此,我认为要能为师,必须要博览群书,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三、善为人师。具备了为师的条件和能力,还应该善于为师,细品黛玉为师过程,我们发现黛玉是极善为师之人。1、善于鼓励学生,引发学习兴趣。当香菱拜黛玉为师后,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3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也不对都使得的。 ”对于初学做诗的香菱,黛玉把做诗说得极其容易,这样就消除了香菱学诗的畏难心情。使香菱对做诗有了自信心。还有在香菱与黛玉论诗时,香菱说探春打趣自己,学着玩罢了

5、,探春黛玉都笑道“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若说我们认真成了诗,出了这园子,把人的牙还笑掉了呢。 ”这都是教香菱对自己要自信。当香菱做了第一首诗后,黛玉是这样评价的:“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她首先肯定了这首诗“意思却有”然后指出其不足及原因,鼓励香菱只管放开胆子去作,而不是直接批评其诗肤浅,无真情实感,只是词藻的堆砌,了无新意。第二首诗写成后,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自然算难为他了”肯定了香菱的心血没有白费,过于穿凿,指出了诗作的不足,并没有批评其诗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6、,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样就使得香菱既看到了希望又有了勤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写出对月低呤,顾影自怜,表达离别之情的第三首好诗。2、厚积薄发,注重知识积累。黛玉教诗,没有宣讲做诗的道理,不去管什么理论等让人费解的事情,而是教香菱去揣摩王维、杜甫、李商隐等名家的几百首作品。香菱在黛玉的指点下进步神速,从前两首的词藻的堆砌和偏离主题,不到半年,诗就做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 。黛玉的为师之道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没有捷径但有方法,仅凭课本的百十篇4阅读范文,仅凭教师的讲解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让语文学习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引领学生由课本延伸开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诗文,积累大量

7、的语言典范,感悟语言规律,培养自己的语感,形成丰富全面的语文素养。正如徐特立所言:“不动笔墨不读书” 。每个同学必须要有一个精美的积累本,摘抄自己所读之书的精髓、所视之物的特征、所闻之事的精妙才能厚积而薄发,提高语文学习水平。3、择优而学,避免“误入藕花深处” 。黛玉不建议香菱看陆放翁的诗,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黛玉为了让香菱快速走上诗坛之路,建议她要学就学一流之作,要读就读最好的,于是她推荐了王摩诘全集 “且把五律读一百首”,然后还推荐了李白、杜甫二人, “肚子里有这三个人作了底子”再读陶渊明、谢灵运、阮籍,应玚、鲍照、瘐

8、信等人的诗。最后还不忘鼓励“你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样的老师,就会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不至于“误入藕花深处”而耗时费力。4、善于借助环境,营造教学氛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香菱只所以这么快就能写出好诗,除了自身的苦吟之外,还应得益于当时大观园的优越宽松的环境。而黛玉则除了自己教香菱学诗,还动用了大观园中的其他师资。如5香菱身边的资源宝钗,甚至探春、宝玉等人也都给予香菱以鼓励或诗作方面的指导、作品的评价等。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香菱承认的老师而教育香菱“只听我的,其他人等一概不对”之类的,而是胸襟坦荡,博取众师之长,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5、敢于放手学生,不“越俎代庖” 。众所周知,任何学问都是“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为师者,若什么都想为学生代办,事必躬亲,必然教不好学生,而黛玉则深谙“举一反三”之道,她没有手把手地教香菱如何谴词造句,而是直接推荐几个诗人的集子,并且为她把好诗重点勾画出来,要她自己去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摆正了为学者的主体位置和为师者的引导位置,相信学生、放手学生,不去做揠苗助长的事情。细想黛玉真是个好老师,她不光有才情,有智慧,为人师也是颇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她的教育艺术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精髓。非常值得与诸位教育同仁共勉。2013 年 1 月 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