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画家和牧童(上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66374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画家和牧童(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1画家和牧童(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1画家和牧童(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1画家和牧童(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1画家和牧童(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画家和牧童(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画家和牧童(上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 画家和牧童 课 时 二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生动的儿童故事。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实,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及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二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三、教学目标:1、会认 13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四、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2、图文结合阅读理解,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五、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教学应确立以下原则:以词语和句子为主要认知对象,以感悟和体验为主要认知目标,以感情朗读为主要训练形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演为主要努力方向。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

3、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 源准备一、谈话导入:一、古诗导入 背古诗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牧童,对这个词可能理解不够。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让学生通过回忆、理解牧童的意思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自由读课文 三、识字组织全班交流识字成果。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随机指读等。重点挖掘学生识字记字的方法。读词、造句等以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扎实巩固识字成果,为

4、学文扫清障碍。四、写字、出示“我会写”中的“商、钱” 。、引导学生从字的部件组成、结构形式上观察体会,找出字的特点。、教师范写学生确认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问题。、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后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观察、练写突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突出重点字的书写指导,有的放矢,扎实有效。拓展材料 走进资料城 打写题目你能用上学过的词语写一段话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复习巩固1、自读带生字的小短文。、指读课文前两自然段,再现课文情境。学生读课文 抓实基础,把握内容,自然过渡二、品读、结合课文、自然段指导读书:听到牧童的异议,围观的人什么反应?结合插图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5、戴嵩的表现如何?如果你就是当时的戴嵩,你的感受如何?、多形式有感情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表现和心理。、师生合作分角色,共同演读课文内容。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古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采用多形式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与故事内容产生共鸣,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板书设计 21、画家和牧童 著名作业布置 快乐抄一抄教学后记四、拓展延伸、营造情境,教师当记者对扮演不同角色的人进行采访,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和整个故事进行评论。可以采取“我送给()一句话”的形式。学生互评变换读书理解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五、启示 说说学了本文后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的理解,从而受到启迪与熏陶。拓展材料 进资料城读一读打写题目 当牧童大叫道:“错了错了!”周围的人会怎么说,怎么做?戴嵩又会怎么想?怎么做?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1)必做题:读读课文,认一认词语表中的词语,会听写生字连词。(2)选做题:把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