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63417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护理特色之探讨中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累积的智慧结晶,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中医学不仅在辩证论治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在护理工作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笔者将对中医护理的特色做一探讨。 1 中医护理学侧重心理护理 中医病因学说认为,当人的心理或情绪出现比较剧烈持久的波动时,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的论述,认为人们异常的心理活动变化与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这

2、段话是说,人的情绪的异常变化,对五脏六腑会出现不同的影响,都会导致人体气血逆乱,脏腑机能失常。此时,除了对患者运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之外,也可辅之以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使病人心境平和,气血调畅,肝气舒达,脾胃健运,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得以增强,由此,在疾病治疗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学其实很早就对心理护理有研究,主要方法包括祝由、情志相胜等。 (1)祝由:“祝由”一词出自于素问移精变气论:“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 “祝由”是一种以言语开导为主2的心理疗法,通过祝说发病的原因与疾病的由来,对患者的精神情绪进行调节,以达到调整患者气机,使

3、精神内守而化解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称为“移情异性法” 、 “移精变气法” 。马莳云:“祝由者,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也。上古毒药未兴,针石未起,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病也”1。但是祝由实施者需要注意的是,移情并不是对患者的情感进行压抑,而是改变其指向性,易性也不是取消其个性,而只是更易、消除其消极的情绪因素2。 (2)情志相胜法:这种方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段话的意思是,按五行生克理论,对一些情志致病的患者,在临床上,可以有意识地采用某种情志活动,因另一种情志刺激而引发的疾病进行

4、辅助治疗。正如吴昆在医方考中所说:“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3。 2 中医护理可选择辩证施护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观念之一,是运用八纲将通过中医四诊所取得的病情资料进行辨证分析,分清疾病的表、里、寒、热、阴、阳、虚、实,以及疾病发病的原因、病理、性质和部位,临床医生对这些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出相对应的治疗原则与方法。辩证分析运用到临床护理也是可行的,虽然医护属于不同岗位,但他们都是属于一个整体,所以可以根据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在饮食方面,根据病情性质,制定相应3的饮食原则与方法,如病性有寒热之分,依照黄帝内经 “寒者

5、热之,热者寒之”之说,进行临床护理之时,如果是寒症病人,则须给予温热性质的饮食,忌食生冷寒凉之品,如果是热症病人,就应该采取相反的护理措施。3 从三因制宜到三因施护 结合中医理论,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做到“三因制宜” ,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体质、精神状态以及气候、地理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做到三因施护,也就是因人施护、因时施护和因地施护。比如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减弱,气血亏虚,所患疾病性质多为虚证或者是正虚邪实之证,因此护理多用补益正气之法,以祛除病邪。再如冬天天气寒冷,人体腠理致密、毛孔开放不畅,患者服

6、用辛温解表之药后,可以嘱咐病人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喝热粥汤,提高发汗之力,最终使邪从汗解。 4 从护理的角度“防未病”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有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段话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现在已经成为了预防医学的座右铭4。对于临床护理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可以针对病情,结合病人的体质、环境、气候等因素,预先应用相应措施,如调养精神,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劳逸适度,如饮食合理等方法,达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目4的。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学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随着临床护理学的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中的这些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l37. 2陈玉风.浅谈临床患者的中医心理特色及护理J.中华医护杂志,2007,4(10):959-960. 3吴昆.医方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0. 4韩洛川.中医心理卫生及心理卫生疗法J.陕西中医,2006,27(7):831-8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