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的相关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59384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氧的相关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吸氧的相关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吸氧的相关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吸氧的相关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氧的相关理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吸氧的相关理论一、填空题1、对接受氧气吸入的患者应观察、评价(吸氧效果) 。2、氧气吸入技术能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纠正缺氧。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防震) 、 (防火) 、(放热) 、 (放油) 。4、如用鼻导管持续吸氧者,每(812 小时)更换导管 1次,并更换另一个鼻孔。5、氧气筒内氧气不可全部用尽,压力降至(5kg/c)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而造成再次冲气时引起爆炸的危险。6、对未用或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满)或(空)的标志,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7、告知吸氧患者不要自行调节(氧流量) 。8、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

2、,应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9、停止吸氧时,先(拔鼻导管) ,再(关流量表) 。二、判断题1、病人吸氧过程中突然出现青紫,检查鼻导管仍通畅,应首选考虑病人呼吸道有无痰液阻塞或支气管痉挛,并给予及时处理。 ( )2、长时间给机体吸入氧浓度超过 60%,有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危险。 ( )3、停止吸氧时,应先关流量表,再取下鼻导管。 ( )4、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连续吸氧患者每天更换湿化液。 ( )5、患者饮水进食时,应暂停给氧。 ( )三、单选题1、关于氧气吸入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D )A、将鼻导管轻轻插入患者鼻孔,根据医嘱调节流量B、如患

3、者自觉胸闷可将流量调大C、停止吸氧时需先关闭开关再取下鼻导管D、吸氧可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2、氧气吸入的目的( D )A、持续吸氧的患者,观察管道通畅 B、评估患者吸氧效果C、改善病人不利于健康的行动D、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3、低流量供氧,氧流量为 2L/分时吸氧的浓度为(B)A、25% B、29% C、33% D、37%4、吸氧的目的错误的是( D )A、提高患者的血氧含量 B、纠正缺氧 C、提高血氧饱和度 D、预防哮喘病5、给患者吸氧时,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取卧位是( D )A、半卧位 B、仰卧位 C、侧卧位 D、舒适卧位6、中度缺氧患者吸氧

4、时,氧流量应调至( B )A、4L/分6L/分 B、2L/分4L/分 C、4L/分 D、1L/分2L/分四、问答题1、对慢性缺氧的病人应如何供氧?为什么?答: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因为病人长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缺氧刺激动脉体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维持呼吸。此时如给病人大流量氧气,使氧分压增高,缺氧解除,通过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作用减弱或消失,致使呼吸变浅或暂停,反而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所以要低流量给氧。2、你在为一位患者吸氧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答: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

5、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3、对氧气吸入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答: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吸氧过程中禁止吸烟,进食。5)在结束吸氧时,应先摘下鼻导管,再关氧气阀门。4、如何判断患者的缺氧程度?答:对缺氧程度的判断,除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病人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确定。1)轻度低氧血症 PaO26.67kPa(50mmHg) ,SaO280%,无发绀,一般不需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气治疗。2)中度低氧血症 PaO2在 4-6.67 kPa(30-50mmHg)之间,SaO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气治疗。3)重度低氧血症 PaO260%,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心肺复苏后。4)高压氧疗 指在高压氧舱内,以 0.2-0.3MPa的压力,给予 100%氧浓度的氧吸入,适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