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王村的城市生活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579604 上传时间:2017-1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王村的城市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杨王村的城市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王村的城市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王村的城市生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Agriculture Dialysis I三农透析 杨王村的城市生活 口文本刊记者 王剑锋 “新农村建设关键点要把握好 一个新字,即在新上做文 章;其核心仍然是农业、农民、农 村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好产业发展 效率、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动城镇 一体化的问题。 发展产业、提高效 率;引导农民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 光看问题;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是 这些年我们杨王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路径。”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 党支部书记孙跃明在杨王工业园区办 公室里对经济记者如是说。 初夏的上海天气并不是很酷热, 记者眼前的杨王工业园却人气鼎旺、 热度非凡。孙跃明告诉了记者两组数 据:一是,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

2、机的 影响,杨王村今年前6个月销售收入 仍达29亿元,同比增长16;税收达 8025万元,同比增长l4;二是,杨 王村从10年前负债1700多万元的贫困 村变成了一个年经济总量超过68亿 元,税收突破2亿元,村可支配收入 达到288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 1 8300多元的奉贤一流经济强村;60 的农民告别旧村落住进了崭新的“杨 王苑”新社区;村民们享受到良好的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过 上了安居乐业、老有所依的城市人生 活。杨王村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民主 法制示范村”、“中国特色村”、 “上海市五好村党支部”、 “上海市 66lEC0N0MY 文明村”、“上海市 生态村”等荣誉称

3、号,成为南上海区域 新农村建设的排头 兵。 产业强村 孙跃明认为, 要推进新农村建设, 使村民致富,走产业 化的道路是必然的选 择,产业效率的提升 尤为关键。 杨王村的发展初期跟当时上海 相当一部分村子类似,上世纪90年代 中后期许多依靠村办乡镇企业发展起 来的村庄由于受到村办乡镇企业周期 性的衰落而陷入了发展的低谷。1996 年接手负债1 700万元杨王村党支部书 记的孙跃明至此开始了杨王村发展模 式的大胆探索。 “无农不稳、无工不 富、无商不活”,这是孙跃明经过充 分调研后为杨王村确立的第一认识, 农业、工业、商业后来逐步成了杨王 村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调整结构是孙跃明走出的第一 步棋

4、。1996年,杨王村对农业产业结 构做了调整,鼓励农民种植黄桃等经 济作物,农民的收入开始不断增加; 接着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人手,对村 办企业实行改制,释放出了企业的活 力;再从整合村级资产人手,盘活存 量资产,实现资产重组。到1 999年 杨王村彻底摆脱贫困,还清了所有债 务。之后杨王村农业产业走上了发展 的快车道,组建了两个农业生产合作 社,调优经济作物,发展黄桃、花 卉、蔬菜等,2009年农业产值比上年 同期增长358。目前,农业已形成产 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经营格局。 第二步是发展工业。2000年,孙 跃明抓住原光明镇党委、政府将杨王 村规划调整为光明镇第二经济园区的 发展机遇,利用

5、由杨王村自筹资金开 发首期1000亩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 走上了园区化工业发展道路,通过招 商引资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十 多年的发展,杨王村工业板块已形成 新能源、汽配、现代物流、环保、机 械制造等多个支柱产业,目前入住 园区的企业已达400佘家。近年来园 区经济保持了快速高位增长的态势, 以2009年为例,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 5914,税收比上年增长9429。 第三产业已形成金都物资、长国物 流、奇瑞汽车销售修理等一条龙为 标志的商业贸易区。在村的产业分 布中,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分别 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772、114、 3115,形成了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 良性局面。 第三步好棋是园区规

6、划。其实对 于园区产业跨越式发展之后的路该怎 么走,孙跃明早就开始盘算了。2004 年,杨王村出资聘请规划部门对杨王 村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定位和发展规 模、村域发展和建设空间布局等做了 详尽的规划,成为奉贤区乃至上海第 一个有完整发展规划的村庄。目前, 杨王村已形成了农业区、工业园区、 农民新型生活区、商贸区四大板块的 新农村建设格局。 利民兴村 在孙跃明看来,村子经济发展 了,要让农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 成果。杨王村首先从产业经济人手, 按照保粮调经的思路,协调一二三 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2009年黄桃种植面积达510 亩,总产量达765吨,生产蔬菜1000 多吨;其次

7、通过同用地企业签订优先 录用本村劳动力协议书和加强农民工 培训这两个环节人手,保证劳动力的 有效转移,几年来转移剩余劳动力近 600名;三是扩大公益性岗位,吸纳 剩余劳动力,成立了保洁队、物业管 理站等,吸纳劳动力65人。杨王村还 为村民们落实建立了镇保、村保、低 保为主要手段的村民生活保障机制, 全村l212户村民中,4473享受镇保 待遇,5527享受村保待遇,全村 社会福利事业总收入6000多万元,退 休村民年退养收入3000多元,失地衣 民退养收入6000多元,还对烈军属、 退伍军人、五保户、困难户、四残人 员做好优抚照顾工作。1|2009年全村 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l 8300

8、 元,人均增收连续五年超过l0。 建设新农村要让旧农民变成新农 民,关键还在解放衣民的思想、转变 观念。杨王村推出了一系列全民教育 计划,通过开展读书读报、寓教于乐 以及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等 活动来逐步提升村民的文化内涵,通 过加强对村民的素质培训来不断提高 村民的技能,通过交流学习逐步增强 村民的经营意识。杨王村从2007年开 始把每年的8月份定为干部培训月, 每年定期通过村民学校开展农民非农 就业培训、保健、礼仪、文化培训, 还和奉贤区教育学院签订了长期培训 合作协议。2007年利用村民学校开班 27班,参加培训达2095人次。 老百姓要“安居乐业”首先得 安居,也就是应该解决好农

9、民的居住 环境,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这是孙跃明对于“农村城市化、城镇 一体化”发展目标的理解。早在2004 年,杨王村就抓住上海郊区实行“宅 基地置换”试点的机会率先行动,自 筹资金启动建设“杨王苑”,目前已 有730户村民分到了新房,老宅基垦 复平整后还为杨王村净增土地5 1 58 亩。几年来,村里铺设白色路面25公 里,绿化13Zf平方米, “杨王苑”在 国内衣村居住环境方面排在了前列。 和谐富村 孙跃明诙谐地说: “杨王村在新 农村建设中把握好了三个听: 听 中央不走样、 听领导不走调、 听老百姓不走偏,充分发挥了农民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生。” 2007年杨王村在全奉贤区率先

10、 实行党务公开。杨王村的“三务” (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基本 形成,为全村搭建起了人人参与新农 村建设的平台。杨王村制定推出了村 民自治章程,成立了村民代表大会, 决策村子的战略动向、整体发展。杨 王村开启了民主决策程序,每项重大 决策,都必须经过党总支提议、两委 班子商议、党员会议审议和村民代表 会议决议四个步骤方可组织实施,并 做到了实施过程和结果的两公开。通 过民主选举,建立了党务、村务、财 务三支监督员队伍,对村的各方面 工作全面监督。高度公开透明的制 度,真正做列了发展大计由群众“拍 板”,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由群众 “定夺”,村民对党总支的信任感增 强了。 近些年,杨王村非常注

11、重党总 支在全村政治、经济、社会的引领作 用,聚焦优化基层干部资源,为发展 构筑新组织构架。2005年,三村合并 后的新杨王,实行“一分五统”的管 理体制,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 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 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 统一规划。实践证明,通过村级党组 织聚集优化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社会 中稀缺的资源,有利于降低成本,提 高工作绩效。 2007年杨王村刑事案件比上年 下降32,全年无群访和越级上访, 矛盾纠纷调解率100。目前,杨王 村已经形成了政治、经济、社会、文 化“四位一体”的新农村发展新格 局,孙跃明认为这只是打了个基础, 未来的发展目标已成竹在胸: “我们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中央提出的 二十字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方向, 坚持经济发展的主线,把握好农民增 收、社会稳定两个基本点,进一步提 升现有产业的能级、水平、档次,真 正让老百姓过上人人有岗位、人人 有保障、人人有股权、人人有发展 的令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EC0N0MYl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