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5309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研究 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引 言 王德易 (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402160) 这个不屈服于命运的姑娘叫利蓓加夏泼,出 生在一个平凡且贫困的家庭,更不幸的是,她的穷 画师父亲与无名歌女母亲在她还是一个稚嫩的未成 年人的时候相继离开了她。争强好胜的利蓓加不屈 服于不幸的现状,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她使出 浑身的力量及聪明才智在腐朽堕落、世态炎凉的资 本主义社会中游走、趋炎附势,然而,最终还是没 能摆脱悲剧的命运,亲人、朋友背叛了她,所有人 都冷眼看待她的悲剧。爱米丽亚赛特笠与利蓓加 不一样,她不但出身好,出生在一个富商的家庭 里,而且是一个善良的姑娘,她对爱情忠贞不渝, 但

2、是由于性格的原因而处于弱势,幸运的是她最终 还是获得了幸福。如此鲜明的对比吸引着读者深入 研究她们的性格迥异之处。 一、女主人公性格的剖析和比较 (一)富裕家庭的爱米丽亚 爱米丽亚从小生活在富裕、优越的环境中,加 上母亲的细心呵护,塑造出了她温柔、善良的性 格,同时也赋予了她为爱无私奉献的纯情,而这种 纯情在父权社会中就是“女性气质”,而另一方面 女性气质就是软弱、无用和温存的代名词。过于舒 适、顺畅使她太单纯、弱小,容易产生依赖,单纯 使她赢得男性的爱慕,弱小使她失去把握幸福、争 取幸福的勇气。在和奥斯本的婚姻生活中,爱米丽 亚很大程度上把自己的幸福等交给了自己丈夫的手 中,同时慢慢地丢失了

3、自己。其丈夫不是个完美 的伴侣,带有很多生活恶习,并且一步一步地厌恶 起爱米丽亚的温柔香。这样使得女主人受到很大的 冷落, 只能依靠自己进一步去寻找别人的陪伴。战 争夺走奥斯本的生命后,爱米丽亚把生活的希望寄 托在儿子身上,她想亲自抚养儿子,不放心也不信 任其他任何人。但是后来她的父母在生意上遇到瓶 颈,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她只得把儿子送回 丈夫的家,由爷爷抚养,爱米丽亚从此每天不辞劳 苦地穿梭半个伦敦城,只为了远远地遥望儿子房间 里透出的灯光。爱米丽亚在世人眼中是一位伟大的 母亲。人们在赞赏爱米丽亚温柔善良的同时,也不 得不承认她也有自私和虚荣的一面。她深知威 廉都宾对她一往情深,并且总

4、是在她需要帮助的 时候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却狠心地让都宾花费15 年的光阴在煎熬寂寞的等待中度过。最后若不是她 知晓奥斯本在战死前曾决定与利蓓加私奔的真相, 都宾还要等待下去。由此可见,在对待都宾的感情 上爱米丽亚是自私的。 (二)条件艰苦的利蓓加 相比之下,爱米丽亚比利蓓加幸运多了。自幼 丧母的利蓓加不但没有母亲的呵护照顾,嗜酒如命 的父亲也没能给她完整的父爱,在利蓓加l7岁时就 因病撒手而去。这位穷画师没有留下任何值钱的东 西给孤苦伶仃的女儿,他死时将利蓓加托付给平克 顿校长。利蓓加半工半读,无依无靠,备受歧视和 怠慢。被亲人抛弃的利蓓加因生活的贫困早早地认 识到,在这个世态炎凉、弱肉强食

5、的社会中,唯有 金钱和权力能给她安全感。于是,她奋不顾身,尽 量创造与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用尽所有的招数 与上流社会的达官贵显勾搭,只为了能跻身于上流 社会。最终,她的聪明才智和圆滑、坚持不懈的努 力让她如愿以偿。同时,艰苦的生活历练了利蓓 加,使她在与不幸命运作斗争过程中,学习并精通 了英语、法语,而且,和富人家小姐一样,她也是 一个弹钢琴的好手。她的独立和有主见使她办起事 来干练,是一个职场高手。所以,利蓓加在毕脱爵 士家很快得到主人的青睐,不久便以私人秘书的身 份接管各项事务。后来,利蓓加与罗登克劳莱结 婚,家里边不知不觉欠下了一屁股债,以利蓓加对 自己丈夫的了解,他不可能有能力解决债

6、务纠纷, 于是她打算自己出面解决问题,便只身一人与一大 群债主们谈判。利蓓加果然能干,在舌战中她胜利 地打败了债主们的律师,最厢只用了1 oo镑现款把 高筑的债台推倒。萨克雷虽然极力谴责利蓓加的道 德问题,但是还是心存怜悯 毕竟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金钱胜过一切,这本来就是不公平。这个社会 对利蓓加的排斥的根本原因所在,与她的不道德、 掠夺钱财没有关系,而在于她贫困的出身,作为没 有社会背景的下层女人,她即使再怎么聪明机灵, 苦心孤诣地拼搏,也改变不了世人对她最初的看法。 二、爱情中的女主人公 (一)父权社会的完美女性爱米丽亚 萨克雷笔下的爱米丽亚,温柔、善良,对丈夫 的爱始终如一,给儿子的母爱

7、无微不至,她是父权 社会中完美女性的典型例子。对于爱米丽亚来说, 丈夫奥斯本gnJL子乔杰便是她的全部,她对未来的 173 本研究物 总第449期 幸福生活无限憧憬,并天真地认为这个“无所不 能”的丈夫能给她一切。然而爱米丽亚的美貌与温 顺已经不能得到奥斯本的喜爱与珍惜,他甚至要抛 弃她与另外一个女子利蓓加私奔,不知情的爱 米丽亚沉迷于幸福的假象,始终相信她心目中优秀 的丈夫。爱米丽亚的忠贞和执著还表现在奥斯本战 死之后,她仍然守着这份名存实亡的爱情,靠着自 己单方面对奥斯本的爱与崇拜度日,不愿意接受那 份真正的爱情都宾对她的爱,她从来就没有想 过要“背叛”“优秀”的奥斯本。她的忠贞超出了 所

8、有人的想象。15年后,她终于知道了真相,这才 醒悟过来,放下过去,迎接未来的幸福,还好,她 没有错过真正的幸福。 (二)藐视爱情的利蓓加 利蓓加与爱米丽亚的生活条件相差甚大,她们 对待爱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利蓓加的一生穷困潦 倒,坎坷多多,受尽了周围人的冷眼,所以她全身 心都投入到改变命运上,没有考虑过爱情这对她来 说奢侈的事物,更何况她的心已冷,不相信自己以 外的人。婚姻对她来说只是帮助她跻身于上流社会 的桥梁,与实在的金钱、地位相比,爱情虚无缥缈、 毫无意义。她所谓的卖弄风情、假装纯情,只是为 了迷惑贵族的眼睛,巴结他们,沿着他们爬上拥挤 的上流社会,最后这个桥梁是罗登克劳莱。然 而,罗登

9、和奥斯本一样,只是一个无能的贵族公 子,整天无所事事。且不说罗登的能力是否能帮助 她,资本主义门槛高且门禁森严,利蓓加没有那么 容易踏入,罗登克劳莱的地位在娶了利蓓加这个 下层社会女子后下跌,失去了财产继承权,所以即 使利蓓加嫁入豪门,仍然距离上流社会很远。为了 一己之私,她顺水推舟地帮助丈夫从克劳莱小姐那 里夺走遗产继承权,狗急跳墙的她还另寻出路,再 一次用卑鄙的手段,出卖感情与斯丹恩勋爵私通, 不幸的是,奸情被发现后,她的所有努力瞬间白 费。她许久以来处心积虑的算计最后灰飞烟灭,更 糟糕的是身败名裂,只好漂泊在外了。在19世纪的 英国这个男权社会,她想要反抗男权,然而做什么 事都要依靠男权

10、,所以她注定失败,因为当时的男 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会为了女人作出牺牲,更 何况是一个想要撼动自己地位的女人。最后,利蓓 加在爱米丽亚哥哥的帮助下得到一笔遗产,而且她 的一部分养老金由她的儿子继承的一些财产支付, 也算是可以安度晚年了。在婚姻方面,利蓓加始终 是一个悲剧,一部分原因是她一手造成的。与其他 下层社会的女人相比,利蓓加做事干练,算是攀上 了富贵荣华,过的也是奢华的生活。然而,她不懂 得知足常乐,盲目地追求金钱权力,甚至不惜牺牲 朋友、爱人、家庭,她的失去大部分原因在于她自 己,如果她懂得珍惜眼前,结果就不会这么悲剧 了。她在利用别人,伤害别人,但是代价就是先伤 害了自己。利蓓加虽

11、然自私自利,但她也是一个勇 ,1一 1 , 174 敢的女性,她敢于对抗命运,不屈服,努力用自己 的双手改变现状,实现梦想,这是值得肯定的。但 是她只择目的,不择手段,一些行为挑战了道德的 底线,是一个自私自利的现实主义者。 两位女主人公的相似之处 (一)美貌 奥斯本在一个有钱有权但面貌丑陋的姑娘和美 丽但贫穷的爱米丽亚之间选择了爱米丽亚,即使是 财产继承权也无法撼动他的选择,可见,爱米丽亚 有多美丽。利蓓加能挤入上流社会,聪明干练是一 回事,但美貌还是帮了她一个大大的忙,罗登等贵 族们因沉迷于她的美色才娶了她。 (二)依附性 爱米丽亚对奥斯本很痴情,把他当英雄崇拜 着,把他当神一般供着,把他

12、当成了一切,完全依 赖他,把自己奉献给他,这就是依附性的表现。虽 然利蓓加不相信爱情,但她以美貌勾引男人,以上 钩的男人为桥梁实现目的,没有男人她同样一事无 成,所以,她也是在依附男人。虽然她们的命运不 一样,但是她们都是依附着男人生活,这也是当时 社会的所有女性的共同特点,她们没有独立的人 格,她们要生活下去的唯一途径便是依附男人,婚 姻是她们唯一的筹码。无论是抗争还是顺从,她们 首先都得依附男人,这种依附性决定了她们的一生 命运多舛。 结语 名利场把19世纪英国的出身好、出身不好 的女性命运通过爱米丽亚和利蓓加生动形象地展示 了出来,她们因为截然不同的出身,造就了迥然不 同的性格和命运,如

13、此大的差异,在19世纪的英 国新兴的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世态 炎凉、男权统治的特定条件下,更突出、更惊人。 【参考文献 【1英萨克雷名利场M王惠君,译奎屯:伊犁人民 出版社2oo1:56 2Thackeray,WMVanity FairMBeijing:Peoples Litera ture Publishing House,1998:25 5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 出版社,1998:15 4付勇冯尼戈特小说的“后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0 (02) 5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王德易(1979一),男,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重庆 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文化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曲静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