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5274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5卷第6期 2013年11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e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25 NO06 NOV2O13 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 张传睿 任晓霏 (江苏大学a外国语学院;b国际处,江苏镇江212013) 摘 要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学史上的瑰宝,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研究针对兵法这一独特文体,以功能文 体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孙子兵法文体特点,将陈述小句进一步细分为一般陈述小句和修辞陈述小句,针对小句使 用的修辞手段的不同特点,从上述两

2、方面对孙子兵法翟林奈、格里菲斯和林戊荪三个译本进行功能文体学分析, 探究三个译本的语言特征和文体功能,从而揭示兵法翻译的文体规范。 关键词孙子兵法;功能文体学;翻译;文体特征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学的语料库文体学研究体系”(编号:10BYY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戏剧翻译的语料库戏剧文体学研究体系”(编号:O9YJA740055)。 作者简介 张传睿(1989一),男,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 译学、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任晓霏(1968一),女,博士,江苏大学国际处副处长,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孙子兵法与AH若米尼的战

3、争艺术概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齐名,并称为“世界三大兵书”。作为 中国传统兵学名著和文学经典,孙子兵法已被译介为日、法、英、德、俄等多国文字。自1905至2010年,百余年的时间内仅 英译本便多达33个oD文章选择孙子兵法的三个代表性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功能文体学视角出发,对汉语原文与英文译 本的功能文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原作与译作背后反映出的文体特征,从新的视角对特殊文体翻译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孙子兵法的英译与译本研究 (一)孙子兵法的英译 1905年,英国炮兵上尉卡尔斯罗普(EFCalthrop)经由日文译本转译,出版了孙子兵法的第一个英文译本。英国汉学 家翟理斯之子,同为汉学

4、家的翟林奈(Lionel Giles)认为该译本质量太差,于1910年进行重译。1963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准将 塞缪尔格里菲斯(Samuel BGriffith)出版孙子兵法的又一英译本,并取代Giles译本在西方的统治地位。 (P“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土学者对孙子兵法的译介也逐渐增多。林戊荪、袁士槟等都有过出色译本,对中国文化在世界 的传播作出贡献。 (二)孙子兵法的翻译研究 孙子兵法译本数量较多,但据孙子学文献提要统计,在1800余篇文献中,对于译本研究尚不足百篇。3( ”潘嘉玢、刘 瑞祥具体分析评论了Griffith译本(格译本)的优劣之处,称赞格译本的军事性特点。与此类似,鲍世修将林

5、戊荪译本(林译 本)与翟(林奈)译本、格(里菲斯)译本对比,突出了林的古汉语功底。嘲 随着诸多语言学理论的产生和翻译理论的涌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学科的理论来研究孙子兵法 及其译本。如,黄海翔、陈红和李加军借助杂合理论、语料库等手段对孙子兵法翻译进行具体分析,但是研究发现从语篇角 度研究的比较少。 孙子兵法诞生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将领运筹帷幄,其次才是它作为一部经典先秦散文的文学意义。在翻译过程中成功 再现孙子兵法的兵法文体特征是译本成功的关键,而功能文体学借助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针对文字层面之上的 文体功能分析文本的语体特征,尤其适合孙子兵法这类文体及其翻译研究

6、 一1 29 二、一般陈述小句与修辞陈述小句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语言学流派之一,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_8 从Halliday的语 气系统角度来说,句子主要分为直陈语气和祈使语气,直陈语气又可以分为陈述和“疑问。_g 其中,陈述语气中还包含感叹语 气。孙子兵法十三篇系孙武献与吴王的兵法,全部都是以“孙武日”的形式开始,都属于陈述语气。但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 孙子兵法在文学上继承了先秦散文的文风,文字铿锵有力,在叙述观点过程中多使用判断句,并间以对比、夸张等修辞手 段。像“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等含有修辞手段的陈述句

7、,虽然在数量上不及一般 陈述句,但是这些特殊修辞格在实现孙子兵法整个文本的文体效果和美学价值方面却举足轻重,也是使相关陈述在理解与 翻译过程中给译者造成明显困扰的主要根源,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译本的整体文体效果和翻译质量。所以,翻译研究过程中 若将之全部归为一般陈述语气太过笼统,不利于揭示孙子兵法翻译中的特殊文体规范。为此,本研究将前者未使用明 显修辞方法的陈述句归为一般陈述小句,而将带有明显修辞格的小句归为修辞陈述小句,从上述两方面对孙子兵法翻 译进行功能文体学分析。 三、孙子兵法翻译的功能文体学分析 (一)一般陈述小句的功能文体分析 孙武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语气坚定,不容置疑。对于这些一般性

8、直接论述性语句,译者大都采用了与原文相同的及物 性过程,如例1中,原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虚实)这句话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系统来看,都是 关系过程,“者佚(劳)”。在每个小句中,作者又使用了两个关系从句,“先处战地”和“待敌”,“后处战地”和“趋战”,属于两 个物质过程,其中动作者都是在此未出现的“军队”,目标分别为“会战地点”和“敌人”。逻辑语义上来看,第二个小句是第一个 的扩展,增添强调意味;从人际功能看,该句的情态主要体现在表程度的环境成分“凡”字上,而在语篇功能上,情态副词“凡”作 整句主位。“凡”一词本身表概率的值是非常高的,在此又使主位得到前景化,句中主位与

9、情态副词的合力使文本倾向性非常 明显。 下面是该句的三个译本: 翟译本:Whoever is first in the field and awaits the coming of the enemy,will be fresh for the fight;whoever is second in the field and has tO hasten to battle will arrive exhausted 格译本:Generally,he who occupies the field of battle first and awaits his enemy is at ease;he

10、 who comes later tO the scene and rushes into the fight is weary 林译本:Generally,he who first occupies the field of battle and awaits his enemy is rested and prepared;he who comes late to the scene and hastens into battle is weary and passive 从原文与译文的分析可以发现,三个译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简洁、直白的系表结构以阐明观点。及物性上,三者都保持 了原文的关系

11、过程,但过程的变化上仍存在细节上的不同。除翟译本外,另两个译本保持原文“处战地”的及物性过程,依旧 为带有主从关系的小句复合体中的物质过程。物质过程旨在通过动词表示做某事的过程,在这里译文与原文效果相同,通过 对动作的描写突出千军万马奔赴战场的动态过程,强调了其动作性;而翟译本中使用了关系过程,从静态上描写军士已经列 阵等待的状态与气势。情态上,Giles使用“whoever”更突出原文“凡”之意,同其他两译本使用的“generally”不同,语气更强。 其他两个译本中小句逻辑主语使用了“he”,其后小句中接以物质过程。但是,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是说话人为保持叙述的客观 性的选择,这与孙子兵法的初

12、衷不合孙武经伍员引荐,方得自荐于吴王阖闾,在此他要通过孙子十三篇极力推销自己, 故“whoever”更能体现出孙子对自己的兵法信心与“见用”于吴王的急切心情。 总体来看,意思上格译本对原文把握没有翟译本和林译本准确;文体上,格、林两个译本都较好地还原了原作中自信的态 度和直接明了的文体效果,其中林译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西方读者可能无法直接理解的字词进行释义,尽量使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读者都透彻理解文意,这与孙子兵法的实用性相一致。 (二)修辞陈述小句的功能文体分析 孙子十三篇行文流畅,连接紧凑。诚然,文中修辞手段较一般先秦文学作品要少,但在同类兵法中已经是十分突出。作 者使用强烈的对比、比喻以及

13、夸张以彰显“听吾计”的好处。如反问“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比如“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 之形避实而击虚”等,在此特别针对孙子兵法的这一文体特点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例2:原文: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 神乎,至于无声。(虚实)李零译为“微妙啊微妙,竟然无形可见;神秘啊神秘,竟然无声可闻”o10(Pl T)这句是讲排兵布阵之 法,当虚实相间,迷惑敌人使其不知道对手真正的进攻意图何在,无法弄清对手的兵力分配。此句中主语是隐性的,但是结合 语境不难看出此句描写的是“善攻守者”。原文中包含两个关系过程,本句以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善攻守者”。从语篇功能 一1 30 看,“微乎微乎”和“神乎神乎”分别作

14、为小句主位而前景化,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可以牺牲主语。从逻辑语义上看,第二、第四 小句分别增强之前小句的意义。识别小句中,一个实体是标记(Token),另一个实体是价值(Value)。标记指的是外表、符号、 形式和名称,而价值指实质、意义、职能和身份,则此处标记为隐形主语“善攻守者”,价值是“微乎微乎”、“神乎神乎”。从人际 功能情态以及语气系统来看,这是一组明显带有情态的小句,体现说话者感情投入多,对自己上述内容(此句之前叙述的内 容)极为赞同。 三个译本分别为: 翟译本:0 divine art of subtlety and secrecy!Through you we learn tO

15、 be invisible,through you inaudible; 格译本:Subtle and insubstantial,the expert leaves no trace;divinely mysterious,he is inaudible 林译本:So subtle is the expert that he leaves no trace,SO mysterious that he makes no sound 翟译本使用“感叹词+名词短语”表示感叹,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言语过程,讲话者是“we”,即已方军 队,译文中此句变成了军士们发出的呼喊声。在这几个小句

16、中译者将叙述视角转变为将军麾下的士卒,这其中也包括译者在 内。第二、第三个小句中主位都是“Through you”,并且从士卒(感知者)的心理过程中使得将军“善功守者”的功绩 和本篇兵法的作用得以前景化。 格译本和林译本中小句的参与者都是“expert”,从第三人称视角描写。格译本使用了物质过程与关系过程组合,物质过 程中目标是“trace”、“Subtle and insubstantial”是表示程度的环境成分;而林译本使用了两个关系过程的小句复合体,使用关 系过程从静态角度描写将军“微乎”和“神乎”,使用物质过程描写动作,动静结合,画面感更强。 通过对孙子兵法的原文与三个英译本的功能文体分析发现,翟译本形式上较为准确地还原了原本,但是文体功能上较 差,使得兵法的实际指导意义被大大削减,而格译本与林译本在对原文铿锵有力、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