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与手法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424563 上传时间:2017-12-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4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与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与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与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与手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的历程 Q!蔓童:B一一 吕氏春秋 的编辑思想与手法 管宗昌杨莉 吕氏春秋显示出在编辑方面的巧妙构思和良苦用 心。其在篇章间结构设计上十分注重篇章主旨大意和论说角 度的辩证互补,以保证整个单元的合理、允当,彰显其强大 的涵盖力和兼容性。除此之外,编撰者还通过多重控制法,对 篇章、单元和全书的篇幅规模进行调控,实现全书的规整。 吕氏春秋杂出众手,但本书处处显示出在编辑方面 的巧妙构思和良苦用心。经过编撰者的编辑设计,呈现出极 强的规整性和系统性。其编辑理念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其 编辑手法是多样的。此文将就其结构设计的理念与手法,及 其对篇幅规模的控制进行阐述。 吕氏春秋的结构设计 吕氏春秋虽然

2、杂收众家思想,但其编辑过程中, 却有意泯灭过于明显的家派特征,使其在总体上并不过分凸 显某家思想,而是尽显其兼收并蓄的阔大气象。其手法是多 样的:有时通过对概念进行宽泛化处理,使之具有更强的包 容力;有时通过篇章之间的结构设计,使其形成辩证互补关 系,从而避免思想单一和偏向;有时甚至通过篇章的内部调 节,使其更具包容性等。其中,篇章间的结构设计就是其重 要编辑手法。 吕氏春秋在结构上很注重篇章主旨大意和论说角度 的辩证互补。有的篇目自身就有很强的辩证性,在辩证对比 中进行叙述和议论;有的篇目自身缺乏辩证性,是对某一主 旨观点的阐述,家派特征就会凸显。这时,编撰者会有意选 择不同主旨、不同角度的

3、思想材料进行搭配协调,它们之间 相互补充、论说角度多维转换,以使整个单元主旨更公允、 更辩证。 孝行览、 慎大览、 审应览等都能充分证明 这一点,此处以审应览为例详解如下: 审应览八篇都是关于语言及语言的应用专题。能言 善辩、诡诈狡辩、不言而喻等都是语言被人类充分利用、灵 活运用的重要表现。或诡谲或巧妙的言辩有时会化败为胜, 起到积极作用,而有时则会混淆视听、引人误入歧途。当语 言被发挥和运用到极致之时会有什么效果?人们面对难以分 辨的言辞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正是审应览所要探讨 的对象。作者在编排这些故事、结构这些篇目的时候正是本 着辩证互补的原则。 首先,本览八篇遵循着先君道后臣道,君道、

4、臣道辩证 互补的原则。审应和重言两篇是侧重于君道,而其 余6篇则侧重于对臣道的叙述和议论。 从各篇的主旨和主要论点看。 审应篇开头便抛出 主旨:“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 人唱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入,以其言为之名,取其 实以责其名,而人主之所执其要矣。”重言篇的主旨则 是: “人主之言,不可不慎。”两篇作品的论述均以人主应 审慎于言语、慎于出声应容作为主旨。很明显,作者的目的 是通过这两篇作品提示君主的言语要合乎为君之道。 而其余6篇作品与前两篇有着较为鲜明的差别。其主旨和 主要论点均没有明确涉及人主的为君之道。现将各篇的主旨 列表如下: 表审应览各篇的主旨与主要论点

5、 篇名 主旨及主要论点 审应 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 重言 人主之言,不可不慎 精谕 圣人相谕不待言 离谓 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 淫辞 言不欺心,则近之矣 不屈 察士意为得道则未也察而以达理明义,则察为福矣 应言 (无明确表达) 具备 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从上表可以看出, 精谕篇的主旨是“圣人相谕不待 言,有先言言者也”。 其论说的对象没有专指人主,而且从 篇中的6,lJ故事看,做到无言而达意、表现出以精相谕的故事 主角均非君主; 离谓篇论述的对象则更为具体言, 是从言意关系上说的; 淫辞与离谓相似,针对言说 提出言不可欺心; 不屈篇论说的对象是察士,陈奇猷先 生认为“察士”是指名辩家

6、 ,是有道理的。据老子有第 二十章有“俗人察察”之语,河上公注日:“察察,急且疾 也。”新书道术篇有:“纤微皆审谓之察。 所以, “察”有严急之义,同时也有明识之义。则不屈篇所言 “察士”可以理解为言辞急切、看似明了事理的人。本篇所 有故事的主人公均为惠子,陈奇猷先生解释为名辩家是正确 的判断。所以从本文的故事看,其并无明确针对人主而言。 应言篇故事直接上承不屈篇,仍以惠子为主人公。 具备篇主旨是“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叙述了宓子贱 成功治宣父的故事。显然,本篇也没有将论说的重点直接针 对君主,而是比较宽泛。所以,总体看来, 审应、重 言的主旨是针对君主直接提出,是对君主为君之道的提 示,属君

7、道的范畴。而后6篇则没有直接针对君主而言, 精 谕、 不屈和具备分别针对贤人、察士和贤臣进行 叙述议论;其余3篇则多针对言辞提出。 从八篇作品所收录的故事看。前两篇审应和重 言除了主旨直接针对君道提出之外,故事叙述中也十分 突出对君主和君道的阐发。前两篇故事的主人公中,除了申 向和公子沓不是君臣关系之外,其余故事的主人公均为君臣 关系。“申向应对公子沓”中,公子沓虽非君主,但位极国 相,他和申向的关系虽非君臣,却也属主仆关系。其余6篇 中虽然也有君臣之间应对的故事,但是远不及前两篇集中。 据初步统计,后六篇28则故事中属于君臣应对的故事共有12 则,在后六篇中的比重是43,而其他故事类型则较为

8、复 杂,约占57,如动物(蜻)的达意,臣属之间的应对,普 通人的狡辩等。 前两篇通过集中描述君臣之间的应对,有意提示臣属应 该注意言辞,同时也有意提示君主应慎于听言、慎于发声。 综合看来,前两篇还是侧重后者,即提示君主应慎于出声发 言。 重言全篇的4则故事全部围绕君主的言声行为展开 叙述。“高宗继位三年不言”和“楚庄王三年不鸣”中高宗 与庄王是重言慎声的典范;“成王梧叶封唐”中的成王则是 君主不慎于言的反面教材;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中的桓 公和管仲慎于言声,但是还是有所疏漏,忽略无声之言 手势、口形和颜色等的达意功能,致使贤人无言而达意,最 终泄密。所以,前两篇的故事叙述较为集中地提示君主之 道。而后六篇作品中, 精谕篇主张“至言去言”、以精 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