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34304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虹口高三二模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6虹口区 201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2015.4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 150 分钟。试题满分 150 分。一 阅读 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 (16 分)(一)(1)丝路学是一门 20 世纪才问世的新学问,它来自 丝绸之路 这一历史性的文化概念的提出,并且最 终得到了国际社会与学术界人士的共同认可。(2)1868 年,德国人李希霍芬 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 模宏大的综合考察

2、。他从 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中国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3)李希霍芬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 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 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与此同时, 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 1910 年发表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证。后来经过他编 著书籍加以宣扬, 丝绸之

3、路为 世人熟知。(4)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亚洲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 时已经人烟稀少的中国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 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 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 历史。 东方曾 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中国” 、“腓尼基人航抵山东”、 “中国人种西来”、 “仰韶彩陶文化西来”、 “中国青铜工艺西来”的学

4、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 新发现、新材料都在 显示中国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 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5)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中国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 问题。在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 纪中,前 50 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 尔后 50 年, 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中国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 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

5、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独立形成的生态环境。(6)这样的研究,是在中国学术 界取得自主权的同时才开始的。一旦启动,在当时便具有了国际合作的特点,迎来了丝路学研究的高潮。1927 年,在北京由中国和瑞典双方合作组成了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到中国西部地区进行综合考察。考察 团搜集到大批的资料、 标 本、简牍、石刻、壁画和各种古文字的文书以及丝织品,第一次实现了在中方 监管下对丝绸之路沿线埋藏的珍 贵文物进行发掘、搜集并善加保管,为中国学术界建立丝路学,给今后以中国 为主体进行国际合作,构筑了中外科学家相互交流的平台。 2 / 6(7)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

6、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 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 ,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二)(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既与古老的 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2)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 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 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 陆 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 9000 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四

7、分之一。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3)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 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 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该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

8、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 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 经济增长点。复 兴丝绸之路能 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4)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 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各种宗教极端 势力的发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 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 1.第(3)段中“浩劫”指的是 (2 分)2第(4)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即使 B.并且 C.

9、然而 D. 由于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A丝路学是一门汇聚了众多学科、综合研究多元文化的学问。B1868 年发现了丝绸之路,直到 1910 年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认证。 C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洲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后发现,这足以证明了东方文明源自西方。4. 结合选文(一) ,简要概括丝路学研究的意义(2 分)5. 从选文(二)看,复兴丝绸之路的条件有哪些?(3 分)6.新丝绸之路,给薄弱的西部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试举一例加以阐释。 (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 (21 分)富春山居图(1)有的人,在一部

10、小说里过完了一生; 有的人,在一幅画里走尽了一生。(2)富春江,一条横贯江南的河,河水灵秀。有河必有故事,汨罗江有屈原, 乌江有项羽,富春江有个严子陵。晚年的黄公望,也云游到了富春江。黄子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所为。(3)他看到了什么?一片山水,快要被他看穿,最后,濡墨提笔,于是(4)先是一座顶天的浑厚大山,其上 缀点矶石、草木,皴线似粗麻披垂山体。这敦实的山,像京 剧里甫一 3 / 6上台的亮相,那人满面油彩背插小 锦旗, 头顶雉羽,快步绕场一周,转身、昂头、 锣鼓“ 咚”地一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5)一幅画就这样打开了卷轴,一幕好 戏,就 这样拉

11、开了帷幕。一块低平的滩涂,树临水而立,环拥出一个温馨的小村落,树冠蓬蓬,风和日丽。村里人家院 坝间,一定爬着一个粉团小儿,他望着那墙头露出冠顶的桃树笑,呵呵呵地。而后接着的,是长长的空白,只在底部描几株小树过渡,空白 实则为一片茫茫水域,让人想起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 ,春去夏来,小儿也长大成人,要背负行囊雄心纠纠爬与水域另一头相接的高山了。(6)富春山居图最浓墨重彩处,便是接下的 这部分,位于整幅画卷的中上段,像一个人 处于弱冠至不惑之间的好年华。(7)连绵的山,重重的山,远的、近的,高的、矮的,其上依然有人家、矶石、草木,若是有志,任何人都可以芒鞋竹杖去爬那些山,爬上一座,举目远眺,会发现眼

12、前还有更高的山,那山上,有更好的风景,山花烂漫、山果香甜,情不自禁地,人会生起雄心万丈,抬脚继续往上往前,就算 荆棘划破了皮肤,筋疲力尽,也依然壮志不减。(8)又一记鼓点“嘭” 地敲响,一个骤停,高峰 紧接低谷, 浓墨重彩的连绵群山尾,几棵挺拔的松,两叶扁舟,一间滨水的茅亭,重新让画卷安静淡泊下来。(9)许多艺术家会在自己的作品里露个身影。黄公望在他的 富春山居图里, 妆作了那个巾冠宽袍的隐士,他坐在松下的茅亭内,打望眼前河面上的游鸭,也许还有不远处那叶扁舟,亭后又是一片茫茫大水,秋水长天,干净澄明。亭内人看够了游鸭,抬 头望望眼前年轻时自己执意热情攀爬过的巍巍高山,行路难啊行路难,也不知当初

13、那个年轻人如何那般气盛,恨不能一脚 踩 个天下,如今风住雨歇,揉揉落下毛病的脚踝,看看掌上交错的纹路,趴伏栏 杆,惟 轻吁一口气: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矣。(10)再往后,秋之后,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人生如四季,四季轮回,人也一代代 轮回,那个茅亭下的看山人看水人终于也老去,于河口边, 顺流汇入汪洋大海。画幅上最后一座抵天的峰,总结了他的一生,也让画卷来了个首尾呼应,只是其后浓墨拖带出的一脉远山,仍不肯止息,仍在袅袅述说着富春江的好风景,也在喁喁述说着一个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11)看一幅好画久了,你会觉 得自己成了画中一棵树、一叶小舟。难怪六百年间,那么多才子文人为富春山居图痴迷,多少痴爱

14、的眼光铺泄印记画上啊,快要凝成厚亮的包 浆了。(12)渔、樵、隐, 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典型的元画。元代的文人画家们,都 爱画山水,江山丢了,异族当道,他们都成了孤儿般的遗民,惟求在山水间,容一己之身,舒一腔怨恨。所以,元画都少有的超逸、高蹈,空山不见人,甚至不食人间烟火。(13)大器晚成富春山居图哉!大器黄公望,十三 岁便参加了元朝的神童 试,其后做 过几任小官,中年时,因受上司贪墨案牵连入 狱,五十 岁获自由后隐居,画画,成道士,游走江湖与人算命 为生。时光荏苒,命运,将黄公望带到八十岁的河口时,他回头打望一生,开始画他的 富春山居图。这一画,就画了数年,幸好老天开眼,让黄公长寿康健,得以完成

15、此近七米的 长卷,其 间,黄公出游富春江皆将此卷带于身,随时修改增补,如一个老者在随记 他的人生心得,每一笔每一划,都沉淀了万水千山。(14)一个人,惟有修炼到一定份上,方能画就一幅展展 长卷。听人说明朝的秦淮八艳有貌有才,作得好曲画得好画,好奇找出她们画的 兰花图,一张纯粹小品画, 兰叶柔弱无骨,那兰,倒更像墙头草。她 们的才,顶多是个媚眼儿兰花指。黄公望只需一成功力,动几下手指头,也能占她们上风。 富春山居图里,大气的黄公望,干脆直接扯过一条江河做了画纸,于其上堆山植树,自 创世界。行尽万里路,胸中丘壑自生,精通儒、释、道的画家,更是将他一生所悟融入画中,你若够眼力,自会看到藏于画内儒家的

16、 进取、道家的洒脱、释家的轮回。(15)水。一江大水。它是老子常喻的守雌之水,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水。上善若水,水至弱至柔,退守低洼之地,却能滋养万物,拥抱万物。人这一生,亦如一条江河,时而激荡,时而平缓,水边有高耸入云端的得意,也有不见人迹的萧瑟空白,你千峰矗立也好,你退而独守、泛舟江上也罢,水自滔滔,不言不语川流不息,入海。 4 / 67第(1)段画线句的含义是(2 分)8第(5)段写的好,请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 分)9下面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6 分)A从最浓墨重彩处开始介绍画作,因为村庄院落让人想起时光流逝;B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想象,将画卷内容与画家的成长经历相对应;C (7)段中,描绘了连绵、重叠的山石草木,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D作者以散文化的笔法描绘了这幅画,句式上长短错落,富有韵味;E. 元代画作都表现出了超逸、高蹈、甚至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气质;F. (15)段中水指富春江水,作者对其的哲学解读,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