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33307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u1: 字音、成语、病句随机选两项。Comment u2: 本题考查的目的:音、形、义的结合。Comment u3: 命题时大部分为成语。建议将近五年真题中的成语分类,认真反复看。Comment u4: 建议认真反复看近五年真题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2010年 1月 8日参加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会听取江苏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吴锦关于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的解读。(另附其他几位专家解读课件。)解读如下:甲、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1识记 A(1)识记现代汉语

2、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主要考查汉字书写的正确和规范。2表达应用 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考查书写时标点符号使用的正确与规范。(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3)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主要采用客观性试题,修改病句主要采用主观性试题。Comment u5: 总的来说, (4) 、 (5) 、(6)此类题在得分率上区分度较小。Comment u6: 材料为浅

3、易的记叙文。去年选择的材料跳出二十四史的范围,是比较好的。Comment u7: 课内:高中14 篇、初中25 篇。课外两分(很难,不必花大力气准备。 )牢牢把握课内 6分。去年课内得分率4.8分。原因错别字。对策:留意错别字;知道字义。Comment u8: 文言文三道选择题的得分率较高。Comment u9: 不一定单独考,但会结合在句子翻译、文意推断中考。 考察时不会超出范围。(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充语言成分、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压缩语段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主要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

4、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主要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手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辨明优劣。(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5、(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Comment u10: 文言句子翻译情况差。Comment u11: 优先顺序:文意正确、直译、实词要译出。 另注意:古今词义有别;翻译要回到文言文的上下文去。Comment u12: 得分率低鉴赏的前提是基本读懂诗歌,诗歌的命题都是从文本出发,主观的感受少。Comment u13: 引导学生注意看题,命题的指向非常明确。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

6、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3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4鉴赏评价 D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7、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三)现代文阅读A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8、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

9、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B.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考查材料可以是选用论述类文本,也可以是选用实用类文本。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

10、。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展现。重点考查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Comment u14: 命题后面的提示语是给中等以下的同学以启发,帮助同学较快

11、进入写作境界。Comment u15: 只要写两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文体意识一定要强!(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分析概括。(四)写作能写记叙类、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表达运用 E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能符合题目中所列的各项要求。(2)符合文体要求根据命题要求选择适当的文体,但要注意选定文体的文体规范。(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思想健康要求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感情真挚要求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4)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12、中心明确要求作文有一个清晰而确定的中心。内容充实要求记叙文记叙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说理充分,论据充足;说明文材料充实,特征清楚。(5)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要求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段落安排得当;语言通顺要求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错别字每 1个扣 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 5分为止;字体端正不潦草;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Comment u16: 一个方面即可。Comment u17: 议论性的材料Comment u18: 不必花太多精力准备。Comment u19: 老师帮助学生复习,量较多,老师们可以合

13、作。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要求提出自己领悟的正确观点,表达自己的深切体会:或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击中要害,等等。总之,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要求议论性文章有理有据,引证丰富,确切有力;形象丰满要求记叙性文章形象丰满生动,叙事具体完整;意境深远要求文学体裁的作品情景交融,含意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语言风采,提高语言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要求考生在上述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发挥创造性,有所发现和创新。乙、加试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1文言文阅读 B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并回答有关问题。2名著阅读 B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名著名篇见附录。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 D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作鉴赏。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60 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试题 40 分,延时 30 分钟。(二)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

15、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表述题、要点归纳题、写作题等。(三)试卷内容、题量、赋分甲、必考内容1语言文字运用,4 题,15 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2古代诗文阅读,6 题,37 分。其中单项选择题 3 题 9 分;古文翻译题 10 分;古诗鉴赏简答题 10 分;名句名篇填空题 8 分。3.现代文阅读A.4 题,23 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B.论述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3 题,15 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4写作,1 题,70 分。乙、加考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1文言文阅读,2 题,10 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 分;简答题,4 分。2名著阅读,3 题,15 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多项选择题。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 题,15 分。包含要点归纳题和表述题。(四)试题难易比例易 30%,中 50%,难 20%。附录:文言诗文默写篇目(课内)(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 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曹刿论战 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6出师表 诸葛亮 7桃花源记 陶渊明*8三峡 郦道元 *9杂说(四) 韩愈10陋室铭 刘禹锡*11小石潭记 柳宗元12岳阳楼记 范仲淹13醉翁亭记 欧阳修14爱莲说 周敦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