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34300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和谐的词语意义,基本信息【词目】和谐【拼音】 hxi和谐【英译】amiable and relaxed、friendly mood、harmonious【基本解释】 (形)配合得适当和匀称。1【构成】并列式:和+谐【例句】音调。(作谓语)这张画的颜色很。(作谓语)的气氛。(作定语,和谐的具体内涵,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关于和谐的详细解释,详细解释1.和睦协调。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 汉 郑玄 笺:“

2、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唐 李商隐 杂纂:“诸妇和谐,不嫌麤辣。”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敢天教我夫妇再和谐,都因这佛会。”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充满在两人中间的和谐气氛给破坏了。”2.指使和睦协调。宋 司马光 瞽叟杀人:“所贵於 舜 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3.谓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晋书挚虞传:“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清 赵翼 瓯北诗话黄山谷诗:“自中 唐 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秦牧 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细部好了,还得结构和谐完整,才能够构成卓越的整体。”4.和解;和好相处。魏书萧赜传:“ 赜 初为太子时,特奢侈。 道成 每欲废之,

3、赖 王敬则 和谐。”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此剑原是吴国之寳,他既来索取,不如做个人情,送还了他,两国和谐,可不好那!”5 和谐:做动词 。一般用于指不合规格,违反规则,而被处理掉了。例如:你今天在论坛上发言被和谐了吧。意思就是因为不文明,有碍于论坛和谐气氛而被处理掉了,东、西方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一)西方的“和谐”理念1.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2.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3.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4.马克思真正把握了“和谐”理念,提倡社会和谐。(二)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1.“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

4、物的结合、统一共存。2.政治和谐,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3.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总之,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何谓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指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包容性的概念,它反映了人类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既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伦理准则,也借鉴了西

5、方哲人的思想成果。,和谐社会的概念,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 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 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正义),(公平),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友爱),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全),(友谊),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

6、成果得到肯定;,(竞争),(奋斗),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需要,符合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客观形势的要求。,但是,当前和谐社会构建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1、收入分配失衡导致贫富差距加大,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加深。,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会使人们对财富来源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容易产生仇富心理,影响社会安定和谐,地区间发

7、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差异拉大 ,地区之间的冲突不断发生,2、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重招商引资轻劳工权益保护,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明显。,(资本家在耐心的开导工人),3、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念的扭曲,道德滑坡。,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一星期后,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开这个冷漠的世界,“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不明就里者往往会觉得此话是危言耸听,然而,由于有关教授的性丑闻接踵而至,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会怀疑此话的真实性了。教师被誉为“人类

8、灵魂的工程师”,教授更是灵魂中的灵魂,淡一些高校盛行教授“潜规则”女学生的当下,这种美誉已经黯然失色。,染色馒头“瘦肉精”事件沈阳“毒豆芽”猪肉变牛肉“牛肉膏”湖北省硫磺熏制“毒生姜”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 层出不穷,4、人口问题,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直接的或间接的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5、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一项重大社会问题。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

9、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老年人口总数一直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他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6、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不断变革的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会有许多困难和问题,这需要我们的党和人民团结一致,有足够的耐

10、心和勇气面对这些难题,实事求是,逐渐建立健全的社会制度,建设美好家园,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重要性: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归宿,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构建和谐社会,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崇高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不开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逐步实现、共产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完善。因此,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共产党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律,必然贯串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个过程。,社会建设全面

11、协调发展的规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它拓展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科学内涵,完美地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一致的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建立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

12、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

13、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中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象,政治思想观念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关心政治,认为“政治可有可无,唯有金钱是真的”,在他们的思想上认为“谁富谁光荣,谁穷谁狗熊”,“谁赚大钱,谁发大财谁就是英雄好汉”等等,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热情,没有兴趣,感到厌倦、没有动力;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志向。据调查,“70%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个人前途”或

14、为“家长争面子。,人际关系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发展。因此,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社会人之间都应建立一个健康向上、互帮互爱,彼此尊重的和谐氛围。这对于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不是这样。因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同学之间因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没有涵养;有时大打出手,甚至走向极端、闹出严重后果、触犯法律;少数同学之间怄气,你不理我,我不睬你;有时闹成小团伙,彼此之间关系僵化;看到对方取得的成绩不是羡慕而是嫉妒,不是赞扬而是贬低,不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而是以消极的心态面对

15、;相互之间不是以尊敬的方式对待而是以鄙视的方式、仇视的方式对待。,认知因素。在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主动性交流,但其社会阅历浅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情感因素。青年人感情丰富、变化快,对事过于敏感,易产生误解。个性特点。由于个性方面的原因而导致交往障碍的情况在大学生也时常发生。,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合作精神。,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而其他几个概念则是中性词。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比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与人的关系或人际关系

16、上,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忽视了合作,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个性全面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和谐因素。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现象在一些高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而导致学生身心未能全面发展,甚至出现畸形发展。各种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比较突出。对班级体活动表现出懈怠、消沉、无兴趣,没有集体主义荣誉感。,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应该如何做?,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他们有着较深厚的知识底蕴,敢于创新,乐于思考,是高校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高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考虑这样的校

17、情,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为广大师生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具体而言,就是要多为师生员工谋实事、办实事。对教师,这一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的扮演者,除了关注其角色期待外,更应关注其群体的身心状态,如部分中老年教师的身体属于亚健康,他们承受着沉重的工作和家庭负担,默默耕耘在教坛上,几十年如一日。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我们过去曾经忽略的问题,始终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要子女般的爱护,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情况;注意保障广大学生的权益,及时处理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