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308900 上传时间:2017-1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经济论文银行金融论文:经济发展“三化”与“三农”及县域银行服务新趋势摘要:经济发展的“三化” ,是特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及其结构调整与趋势演变。经济发展的“三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三化”与“三农”关系如何,县域银行服务趋势怎样,本文提出相关看法。关键词:“三化” “三农”发展趋势一、经济发展的“三化”趋势及其关系经济发展的“三化” ,是特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经济发展的“三化”是认准社会发展趋势,抓住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现今阶段的本质与特征,明确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三化”需要改革和调整相应的经济、社会、产业等政策

2、,包括货币、财政、税收及银行业务监管政策。服务“三化”考验各方决策力、执行力,考验银行业的业务创新与防范风险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化” ,是由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明确“三化” ,这是承认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并向后工业化前进,以推进我国社会的这种转型。采集、渔猎业为基础的农林牧副渔业及采掘业,构成了第一产业。手工业出现直至工业与农业的分工,经过产业革命,构成为第二产业。与工业化需求相适应而出现各式各样的公共与劳务服务,构成今天的第三产业。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众多人口从土地上解脱出来,成为产业工人和服务行业大军,由此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持续进步。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

3、亘古未有的成功,三次产业均衡发展,经济内在结构深刻变革,社会明显转型,这种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科学政策推进休戚相关,银行业在发挥巨大推进作用的同时,自身也可取得持续发展。工业化注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决定性力量。通过长期的传统农业发展与产业准备,工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经济发展就处于工业化阶段。与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相适应的是居民的日益社会化,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城镇化,以及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及社会化服务。作为我国传统主导产业的农牧业,因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农牧业生产与经营的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农业也出现了现代经营。随着农产品的市场化需求提升,农业生产与经营也日益

4、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运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流程,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使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免疫、保鲜、销售配套,进行流水线作业,有条件促使现代农业的现代化经营。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经营,它适应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城乡和谐进步。二、 “三化”趋势与“三农”格局调整“三化”实施与发展过程,也是城乡统筹下调整“三农”政策过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在城乡统筹下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其格局趋势如下:(一) “三化”中的传统农民比重逐渐下降农业文明的主体是农民,即从事农业生产为社会的核心职业,土地为财富之父,

5、农民为财富之母,农民是劳动的绝对主力,农民是农业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农业文明的承继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这一群体必然持续分化,传统农民中必有部分逐步分离,职业与身份演变为产业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现代农业的经营者。部分农民必然随着工业化进程,被迫或主动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我国土地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就地转移或异地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这种趋势推进了工业化,促进了城镇化。分散居住于乡村、院落的农村居民,摆脱土地的约束而集中于城镇,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分享现代社区的专业化服务。依然固守农牧业的农民,相当部分成为了养殖、种植专业大户或重点户,

6、也有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开展新型专业合作,探索农业的专业化与现代化经营。随着生产力水平提升,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一群体仍将继续分离。继续从事传统农牧业的劳动者必然下降,逐步维持在社会就业与收益的某种均衡程度。最近 30 年,我国农民大体每年下降了 0.9 个百分点,未来的比例还会降低,预计 30 年后我国农民不会超过劳动力总和的20%。(二) “三化”中的农业现代化更有可能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农牧业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经营、从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其占 GDP 的比重随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必然会逐步下降。我国传统的农业主要是吃饭农业、分散农业和低效农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与农

7、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效率将逐步提高,但仍会逊于工业化进程。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央明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将工业的部分积累用于反哺农业,并对农业及涉农项目实施退税及各项补贴,支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进步。相应地工业化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运用于农业,农业的高科技、产业化、商品化更有保障而逐步成为现实。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整理与经营权的逐步流转和集中有了条件,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更有可能。农村新型社区的民居、公共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建设,自然推进乡村规划与新集镇建设。城镇化与农业的产业化能够相互作用并发展,城镇可以通过集市、互联网联结为统一市场体系的有

8、机部分,农业因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及其消费增多更容易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也更容易实施,农业现代化成为必然趋势。(三) “三化”推进农村的全方位变革与社会的转型经济发展的“三化”趋势,必然是农村地区的工业推进,进而带动城镇化、城市化。工业化也必然牵引和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部分农村地区逐步地变成为城镇、城市之后,真正的农村地区范围缩小。农村土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会更为高效,农产品更容易商品化。因整个经济发展,城乡二元分治格局自然逐步弱化,城乡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会逐步构建,城乡统筹基础上的和谐发展,也更有可能且成为必然。因城乡的经济发展与社会

9、进步,整个国家自然实现社会转型,由传统的农业大国发展而为工业大国、进而步入现代国家行列。城乡分治出现的“三农”银行业服务的差异,必然会因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的健全及城镇化推进、农村银行服务需求者素质提升而日益便捷。三、经济发展“三化”与银行业机构的发展取向在中央明确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战略后,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优化配置资源核心环节的银行业,应当在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创新服务等环节,适应经济发展“三化”新需求。银行信贷投入及其服务效能,成为推进“三化”的最重要资源。没有银行优化组合增量信贷资产,没有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和方法,现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均不可能得到有

10、效调整, “三化”进展将受到抑制,银行的商业可持续经营也将受到影响。(一)银行业能否认识并确立服务“三化”的工作思路我国银行业主要围绕自身的行业规则,确定业务思路与服务内容,突出以“存款立行” ,即使是“服务三农”宗旨也主要是对农村信用社提出的要求。商业银行重点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缓解企业、项目或个人临时性、季节性流动资金短缺,有限度地办理中长期信贷服务。政策性银行提供的中长期信贷也主要在政策性、基础性建设项目。银行业对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一直在努力,只是更多地是从自身业务规则、服务流程、信贷模式上做文章,而未能专门针对“三化”提出系列服务与重大创新。银行业应清楚“三化”本质上是针对“

11、三农”而提出的,是在城乡统筹前提下指出“三农”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任务。银行业认同并支持和促进“三农”向“三化”的转换与调整,当为改善县域金融服务的前提,当为银行业服务“三化”并以此创新的前提,这应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体现。正确认识银行服务“三农”与支持“三化”的关系,科学合理设计针对“三农”并与“三化”相匹配的业务,发挥银行业对“三化”的推进力和影响力,保障银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银行业调整不适应“三化”趋势的服务口号,完善与“三化”对称的信贷政策,把支持和推进“三化”是服务“三农”宗旨的延伸与深化。调整那些容易引起产生歧义且不利于“三化”推进的老概念,弄清“三农”新的内涵,将服务

12、“三农”的宗旨明确界定于某类特定的银行业机构,并确立服务“三化”的宗旨。开创县域银行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业务可持续、赢利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最终实现商业可持续。(二)确立银行推进工业化的科学思维与方法推进工业化,其本质是推进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与我国社会转型,从而推进现代化。现代银行与现代工业的结合,方可做实实体经济,扼制虚拟资产价格,提升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确保银行业的持续赢利。银行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应力求推进“实业发展” ,推进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工业基础建设,服务创业、便捷招商引资及公共设施建设。各方将支持工业发展作为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安置转移农民、转换农副

13、产品的基础性工作。银行业需提供工业化所需的部分中长期资金,便利工业化的推进。除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也应在其总的信贷资产中,科学配置短期性、中期性、长期性的资产组合,引导银行业机构对客户提供资产信托、委托、金融租赁、代理、票据等利于工业化发展的中介服务。不能把银行支持工业化发展简单地理解为“脱农、去农、离农” ,而需要从创造就业机会、安置转移农民、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支持社会转型的角度,肯定银行服务对于工业化的意义和作用,并逐步使之正常化、均衡化,保持持续性。(三)确立银行推进城镇化的业务创新模式与大体分工城镇化建设是项基础性、长期性、综合性的任务,投入资金多、期限长而社会效果好。对于全国性、区

14、域性、社区性等不同规模与不同功能的银行业机构,需要设计不同的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明确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功能,对不同的银行在介入城镇化建设方面作出科学制度安排,避免同向操作形成恶性循环,酿成巨大风险。需确立将支持城镇化作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人民生产与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重要理念,将促进城镇化与构建和谐城乡、建设统一市场、繁荣生产与生活、降低社会总成本的重要举措。银行业机构支持城镇化不宜有“小牛拉大车”的主张和模式,也不得有盲目的、非理性的信贷资产组合方式。需要明确银行业机构在界入城镇化的原则和审慎监管比例,明确其社会功能与基本分工,办出银行的特色,发挥出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四)引导银行推进

15、农业现代化的服务途径与实现形式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方式影响甚至决定银行业服务的路径与方法。服务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涉农公司、专业合作社、专业户、重点户,这始终是银行支持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也是确保银行债权的关键。支持和服务土地的流转与整理、农业产业规划与农业科技推广与运用、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及市场体系建设,正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推进土地、山林、水塘等涉及农林牧副渔业的资源的适当集中与优化配置,银行业机构也有作为。对农业现代化的银行信贷支持,还包括化肥、种子、防疫、科研、教育、培训、集市与农产品贮备、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支持。在这方面,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均应有重大作为。在银行信贷支

16、持涉农企业、重点户、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财政转移支付、贴息及税收、土地、工商等部门的组合扶持,特别是贷款贴息与政策性保障机制建立、引导信贷资金理性投入,更加能够推动农业的产业化。支持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尊重每一家县域银行业的自主行为,辅助以配套的政策扶持和奖励。同时开发信贷、信托、委托、代理收付、金融租赁、汇兑与结算等业务,对于农业现代化链条的企业及重点户、专业户予以追踪或全过程金融服务,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化解信用、市场、流动等风险。四、提倡普惠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三化”金融服务有成本,有风险,也最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规则。损已益人、损害共同规则而惠及少部分人,不属于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范围,不符合商业金融的市场原则。明为优惠、实为侵蚀某个方面的利益、难以商业可持续的服务,不是普惠金融服务。所谓普惠金融服务,当为金融供求双方依据权责对称、平等协商、双方自愿、风险可控的原则,遵循规则统一、服务公开、流程清晰、定价公平的机制,促成效率为先、普遍受益、互赢共利和商业持续的业务协作与往来,以确保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