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26273193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博七武王踐阼校讀(首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武王踐阼一篇,整理者已經指出其內容又見於今本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簡文可分為兩部分,第 1 簡到第 10 簡為一部分,講師尚父以丹書之言告武王,武王因而作銘;這部分下有脫簡,并非全篇,其原貌當與今本大戴禮記武王踐阼全篇近似。第 11 簡到第 15 簡為另一部分,講太公望以丹書之言告武王,與大戴禮記武王踐阼前半段亦相近似,唯主名不同,也沒有武王作銘的記載。簡文這兩部分的抄寫風格不同,應為不同書手所抄,因此也可以視為甲乙本。下面我們就分甲、乙兩本,分別作釋文注釋。一、甲本【釋文】武王 (問)帀(師)上(尚) 父曰:“不智(知)

2、黃帝、耑(顓)琂(頊)、堯、 ( 舜)之道在(存)乎? 1 (意)幾(豈)喪不可得而 (睹) ( 乎)?” 2 帀(師)上(尚)父曰: 【1】 “才(在)丹箸(書), 3王女(如)谷(欲) (觀)之,盍 (祈)乎? 4 (將)以書視(示)。” 5武王 (祈)三日,耑(端)備(服) (帽?冕?), (逾)堂幾(階),6南面而立,帀(師)上(尚)父 【2】 曰:“夫先王之箸(書),不 (與)北面。”武王西面而行, (曲)折而南,東面而立。帀(師)上(尚)父(奉)箸(書),道箸( 書)之言曰:“怠 【3】 (勝)義則喪,義 (勝)怠則長, 7義勝谷(欲)則從,谷(欲) (勝)義則兇。 (仁) (以)

3、得之,(仁) (以)守之, 亓(其) (運)百世; 【4】 8不 (仁) (以)(得) 之, (仁) (以)獸(守)之,亓(其 ) (運)十殜(世) ;不(仁) (以) (得)之,不 (仁) (以)獸(守)之,及於身。”武王 (聞)之 (恐) (懼), 9為 【5】 名(銘)於 (席)之四耑(端)曰:“安樂必戒。” 10右耑(端)曰:“毋行可悔。”席 (後)左耑(端)曰:“民之反 (側?), 11亦不可不志。” 12 (後)右耑(端)曰: 【6】“諫(?)不遠, 13視而所弋(代)。” 14為機(几)曰:“皇皇惟謹口 =(口,口)生敬, 15口生 , 16 (慎)之口 =。 17”檻(鑒)銘曰

4、:“見亓(其)前,必慮亓(其) (後)。” 【7】 (盥)銘曰: 18“與其溺於人,寧溺 =於 = (淵) =(溺於淵,溺於淵)猶可遊,溺於人不可救。”桯銘唯曰: 19“毋曰何傷, (禍)將長。 【8】 20毋曰亞(惡)害,(禍)將大。毋曰何戔(殘), (禍)將言(然)。 ”21枳(枝杖)銘唯曰: 22“惡危 =(危?危)於忿連(戾) 。 23惡 =道 =(失道?失道)於嗜欲。惡 【9】 相忘?相忘於貴富。”卣(牖)銘唯曰: 24“立(位)難 (得)而易(失), 25士難 (得)而易 (外): 26無堇(謹)弗志,曰余知之。毋【10】 27【注釋】1簡文“才”,可讀為“存”,與大戴禮記同。2簡

5、文“ ”,意為“或者 ”。墨子明鬼下:“豈女爲之與,意鮑爲之與?” 孫詒讓間詁引王引之曰:“意,與抑同。”莊子盜蹠:“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 漢劉向說苑善說:“不識世無明君乎,意先生之道固不通乎?”簡文“幾”,字形為 ,整理者原釋“ ”,讀為“微”,細審字形,此字當為“幾”,查下文第 7 簡“機”字作 可證。“幾”當讀爲“豈”,古書“意豈”多見,如漢書谷永傳:“二者同日俱發,以丁甯陛下,厥咎不遠,宜厚求諸身。意豈陛下志在閨門,未恤政事,不慎舉錯,婁失中與?”又如全漢文漢元帝報貢禹:“今未得久聞生之奇論也。而云欲退,意豈有所恨與?將在位者與生殊乎?”3丹書,整理者解釋為“天子之詔”,恐不

6、確。丹書應指傳說中赤雀所銜的瑞書。呂氏春秋應同:“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史記周本紀“生昌,有聖瑞”,張守節正義引尚書帝命驗:“季秋之月甲子,赤爵銜丹書入於酆 ,止於昌戶。其書云: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以不仁得之,不仁守之,不及其世。”4 ,整理者讀為“齋”,恐不確。此字從“祈”得聲,或當讀為“祈”,下文簡 12 類似的語境中有“君齋,將道之;君不祈,則弗道” , “祈”與“齋”大概是一類活動。下文“武王 三日”之“ ”亦當讀為“祈”。5簡文 ,整理者釋為“見”。此字下部作立人形,或當釋為“視”,讀為“示”,意思是“給(武王)看”。不過此種用法之“示/視”後面不接賓語(王)

7、恐不通,此處似乎還是看作“見”之誤寫為好(因後簡 7 有標準的下為跪人形的“見”,故不看作形體混同)。不過,此篇“見”、“視”二形區分嚴格,此字要釋爲“見”有困難,或許還有簡文本係“將以書視(示)王”而脫去一“王”字的可能性(如後文簡 8 脫一“曰”字)。6簡文 亦當釋為“幾”,讀為“階”。參看前注 2。簡文“逾堂階”,“逾”字意爲“降”、“下”,陳偉、李家浩等已言之。 1大戴禮記作“王下堂,南面而立”可證。 7簡文此句“怠勝義則喪,義勝怠則長”,大戴禮記作“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乙本簡 14 作“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烕(滅) ”。 “怠”是怠慢不敬,正與“敬”意思相反,將“怠”與“敬”對

8、舉於義為長,簡文此處將“怠”與“義”對舉,則恐係因下文“義勝欲”、“欲勝義”之“義”而將“敬”誤抄為“義”。與這段類似的文字還見於六韜:“故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是太公回答文王的話。簡文武王踐祚乙本主名即為“太公望”。8簡文“ ”,下文更清晰的字形作“ ”,从 “軍”聲,整理者已讀為1 參看陳偉:郭店竹書別釋 ,頁 1921,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李家浩:包山卜筮簡 218219號研究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203 注釋 71,中華書局,2005 年 12 月。“運”。按:“運”指“世運,國運”。

9、大戴禮記作“量”,應為誤字。9簡文 ,从“人”,从“心”,从“”,當隸定為“ ”。當然也可能有借筆的情況,即左邊从“見(下部立人形)”,其上“目”形借用右邊“愳”所从一“目”形。後一種分析似於義為長,不過為書寫方便計,暫時還隸定作“ ”。10簡文有脫漏。其文或當如大戴禮記所載:“為銘於席之四端,席前左端之銘曰:安樂必敬。”因“四端”與“左端”兩“端”字接近而導致中間文字漏抄。簡文“戒”,大戴禮記作“敬”,簡文於義為長。11“反”下一字形為 ,字从“宀”,从“人”,从“匕”,未知當釋為何字。大戴禮記相應處作“側”。“銘”多有韻,席四端之銘通為一章(詳下注孔廣森說),上文“戒”(職部)、“悔”(之

10、部),下文“志”(之部)、“代”(職部),可見此章之職部通押。則此字當從大戴禮記讀為“側”(職部)。“反側”指翻來覆去轉動身體,往往是愁苦時的行為,“民之反側”或即指“百姓的疾苦”。12此句大戴禮記作“亦不可以忘”,孔廣森曰:“王注云:以忘,一作不志。按:席四銘通為一章,當從志字,方與上悔下代合韻。”王念孫曰:“孔說是矣而未盡也。此文本作一反一側尒(俗作爾)不可不志。尒,武王自謂也。下文見爾前慮爾後,即其證。志,讀檀弓小子識之之識。此承尚未安樂必敬云云而言,言雖一反一側之間,尒亦不可不識之也。今本尒作亦,以字形相似而誤。不志作以忘,則後人以盧注改之也。案注云言雖反側之間不可以忘道,此正釋不可不

11、志之意,後人不達,遂改正文之不志為以忘以從盧注,謬矣。太平御覽服用部十一引此志字已誤作忘,唯尒字不誤。鈔本北堂書鈔服飾部二、藝文類聚服飾部上引此并作尒不可不志。”2簡文“志”字恰可為此說之證。不過,簡文脫一“不”字。至於王念孫主張作“尒(爾)”的字,簡文還是寫作“亦”的,根據文意也難以判斷當作“爾”還是當作“亦”,姑存疑待考。13簡文首字殘去,大戴禮記相應處作“所監”。從文意看,此處疑當為“殷鑒”,詩大雅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謂殷人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鑒戒。後泛指可以作為借鑒的往事。韓詩外傳卷五作“殷監”。大戴禮記“所”字或為“殷”字之訛。難以解釋的就是簡文“ (諫?)”字,“諫”為元

12、部字,“監/鑒”則為談部字。不過,古書元、談相通不乏其例,此處所表示之詞衹能是“監/鑒”(其聲母又正好完全相同),可能此種通假現象正是反映楚方音的可貴資料。14簡文“而”為第二人稱代詞,詩大雅桑柔“予豈不知而作”,鄭玄箋:“而,猶女也。”“視而所代”意思是說“看看你所取代的殷朝(就能得到教訓)”。大戴禮記“邇”或誤。15皇皇,整理者引毛傳訓為“美也”。按:此說不確。“皇皇”當讀為“惶惶”,義為“惶恐不安”。這裡是說在發語說話方面要十分謹慎,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態度。孫詒讓斠補:“孔廣森云:王本敬下多口口生敬四字,嚴校云:續筆亦引有口口生敬四字。按:王本是也。此讀皇皇唯敬口五字句,口生敬、

13、口生 皆三字句, 與詬聲同字通。言惟敬慎其口,慎則見敬,不慎則招詬辱也。” 3今按:簡文“謹口 (口,口)生”一段字跡模糊,疑“口”下當有重文符號(或脫,本篇亦有脫重文符號之例),與孫詒讓斠補意見相合。另外,“口生敬”,整理者誤釋為“ (怠)生敬”。16簡文“ ”字為“ ”之誤寫,如上注所言,當讀為“詬”,恥辱。17簡文“ ”,整理者隸定不確。此字形實當隸定作“ ”,左上“十”下的一短橫乃“言”字長橫上的飾筆,不必跟“十”結合看作“土”。 2 參看方向東撰大戴禮記匯校集注頁 631 注一六 ,中華書局, 2008 年。3 參看孫詒讓大戴禮記斠補頁 214,台灣:文史哲出版社,1988 年。18

14、 字从宛得聲,可讀為“盥”,“盥”是古代洗手的器皿。 儀禮既夕禮:“夙興,設盥於祖廟門外。 ”大戴禮記作“盥盤” 。19“桯”,按照字形本身可理解為“床前几” , 方言第五:“榻前几,江沔之間曰桯。 ”说文木部:“桯,牀前几。 ”不過簡文前已有“機(几)”銘,此字仍當從大戴禮記讀作“楹”,“桯”“楹”音近可通。,整理者誤釋為“母(誨)”,聯繫下文“枳銘唯曰”、“卣銘唯曰”可知此字即“隹(唯)”,下脫“曰”字。20簡文 ,整理者誤釋為 “ ”。疑此字或从“化”,从“示”,即可讀為大戴禮記之“禍”。21簡文“言”,與大戴禮記“然”音近可通,詩小雅大東“睠言顧之”,韓詩外傳三、後漢書劉陶傳引言作然。

15、 4王念孫曰:“廣雅曰:然,成也。謂其禍將成也。” 5另外,大戴禮記此銘作“毋曰胡殘,其禍將然。毋曰胡害,其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三句的順序與簡文有所不同。22簡文“枳”,大戴禮記作“杖”。“枳”與“枝”音近可通,“枝”與“杖”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或以為係一字分化,或以為是字形訛混,不過“枝”這個字形可以表示“杖”應無問題。23簡文“忿連” , 大戴禮記作“忿疐” 。郭店簡尊德義簡 1 有“忿 ”,陳劍尊德義釋文注釋 (未刊稿)云:忿 ,何琳儀讀為“憤懣” , 6謂“忿與憤 音義均同(集韻 ), 與 聲系亦通( 說文 “ 讀若蠻” ) 。 文選報任少卿書僕終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 簡文意謂抑止憤怒,改正忌勝,此人主所4 參看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頁 178,齊魯書社,1989 年。5 參看方向東撰大戴禮記匯校集注頁 634 注二一,中華書局,2008 年。6 參看何琳儀: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