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264543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解杨荫昌扬州十二胜迹2010 年 12 月 13 日扬州晚报刊载了杨荫昌先生所绘扬州十二胜迹 (下称十二胜迹 )绢本图册的详细报导。12 月 14 日又跟踪报导了扬州十二胜迹今何在 。两篇报导对扬州十二胜迹画册作了全面解读和赞赏。近来,重读十二胜迹 ,经仔细辨识和考证,晚报所载似有一些遗漏和误读。特将本人了解的相关情况作一补充并求教于各位专家。关于画册成画的年代现保存的杨荫昌画册有两册,一册稍大,一册略小。两册均一图一记,但都未注明成画年代。在大本中共有刘富曾、刘显曾、卞綍昌、陈含光、陈懋森、程善之、左桢、李允卿、卞斌孙、汪锡恩、吴征铸、韩国钧、翁有成、易君左等 27 位扬州书画界、文化界、

2、政界等社会名流题跋。小本中共有厉松岩、徐国枢、吴用威、哈礼堂、包曙、卞斌孙、鲍娄先、董玉书等 10 人的题跋。除刘显曾外,题跋均为诗词唱和。大本的题跋时间跨度为戊辰年正月至丁丑年(约1928 年 2 月至 1937 年) 。小本题跋时间跨度为甲子春日至丙子秋日再到壬午年秋(约 1924 年至 1942 年) 。两册的题跋时间跨度竟达18 年之久。杨荫昌从构图、拟稿、画成装裱、请人题记也需要一定时间。再从杨荫昌保存的厉松岩信札中还可看到题记是在成画装裱后抄写的。厉松岩在信中认为“裱工手段不甚佳妙。 ”又因“缮至碧纱笼处一页,适为催租人败兴,错落一行未免功亏一篑,用特着人送阅,即请饬匠设法重裱,如

3、能连同竹西亭下月明桥一页一并换去最好”可见,在抄录题记中尚有返工。仅厉松岩抄录题记就从第一年夏日抄至第二年秋。题记完成后,才能请各社会名流题跋,因此可以断定十二胜迹成画时代应在 1922 年至 1923 年间。杨荫昌时年 32 至 33 岁间。关于画册题跋的时间为什么会达十八年之久,从杨荫昌保存的信札中,有关画册题跋的信函也可得到一些其解和证实。比如,方裕庆的题跋,在他那里就搁置了很长时间。他在回函中,就此表示歉意“尊件藏之箧中久矣,久不交卷,非不知罪,只以弟文词芜浅,字犹恶劣,恕轻率下笔,致污鸿宝,且诸天神聖题词在上,小丑何敢登场现形猥陈。敦迫再三,遂不得终于藏拙,兹呈芜句四绝,俚俗无状。

4、”又回函道:“罪过之至,尚乞鉴原,谨此奉赵。 ”在请友朋题跋中,也有因遭婉拒而耽搁时间的,如陈培寿在回函中称:“吾乡善青绿者,张夕庵司马后寂察无人,晚觏吾子,足为艺林之楷模。属题句,匆率操翰正恐不堪鳌戴(笔者注:即不堪重托之意)耳。 ”借题跋向杨荫昌求画者也有之。如戴冠瀛在回函中称:“大册经陈、程(笔者注:指陈懋森、程善之)两公题好,弟亦附书数行于后,兹特奉上。惟两公极羡法画,有暇祈各绘一箑(笔者注:即一扇面)赠之,亦所以联翰墨因缘也。 ”方裕庆在送回题跋的函中,也有求画之请:“弟前见公画两长卷及此册,画法精妙,不禁五体投地,又不免起不良之心思,欲乾没而又不敢,兹附呈小纸一幅,倘蒙先生公暇,随

5、意挥洒见赐,使尝一臠之珍,以慰垂涎欲滴之馋吻,则感甚。 ”如上所举,文人间之交往,多凭笔墨往来,不如现在有电话、短信,乃至汽车直达那么方便。题跋之费时可见一斑了。关于杨荫昌绘制十二胜迹景点的选题在杨荫昌绘制十二胜迹之前,对于扬州名胜的介绍,既有李斗扬州画舫录 (下称画舫录 )的文字记载和插图,又有 42幅江南园林胜景 (下称胜景 )和 24 幅江南园林图册 ,还有阮亨的广陵名胜图 、赵之壁的平山堂图志 ,更有扬州行宫名胜全图 (下称名胜 )等。扬州博物馆于 2003 年出版了扬州园林甲天下扬州博物馆藏画本集粹画册。画册主要辑录了 42幅胜景 。经仔细研读和从扬州档案馆所藏名胜的资料来看,成画时

6、间都在乾隆南巡期间,在李斗著画舫录之前。仅管如此,无论是名胜还是胜景乃至其后的广陵名胜图等诸多画集所绘景点都能从画舫录中查找到文字记载。杨荫昌在绘制十二胜迹前不会不知道这些情况,也一定看到过前人所绘扬州名胜图册,那么,他要绘的十二胜迹和前人所绘有何不同呢?十二胜迹中所绘十二名胜依次为:绿杨城郭古红桥、碧纱笼处、竹西亭下月明桥、红桥南郑职方影园也、廿四桥草堂、傍花邨、古茱萸湾、铁佛寺、晋树庵、镇海楼、青龙泉、小金山故址。只要仔细研读就可以发现, 十二胜迹在李斗画舫录中虽大多有文字记载,但与名胜 、 胜景及画舫录中插图乃至目前所能见到的前人所绘扬州景点的绘图几无重复。并且, “晋树庵”在画舫录中未

7、见详述, “碧纱笼处”则因阮元所题写,阮元与李斗为同时代人,在画舫录中也未记入。正如杨荫昌在图册自序中所述:“取其尤著者,为图十二” 。刘富曾在题跋中写有:“杨君荫昌追维胜赏写入丹青。 ”刘显曾在题跋中则进一步写出了杨荫昌绘制十二胜迹的目的:“每于春秋佳日,招携友朋,畅游吾扬名胜,追维陈迹,感慨系之,曾择意想所及,写图十二,徵诸故实。 ”可见杨荫昌所绘制的十二胜迹是经过慎重思考,精心选择的,亦或也曾与诸多友朋商量过,征求过他们的意见。可见,十二胜迹的选定,第一是众所公认的著名景致;第二与前人所绘均不重复。这就为我们今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对十二胜迹 ,杨荫昌在木质封面也自题名为维扬古迹 ,亦即刘

8、显曾所说“陈迹” 。也就是原景已不复存或是在他们生活的早期曾经还在,而在绘制时已不复存,或是就只有遗迹了。陈含光在题“蝶恋花”词后的附注中就说到:“扬州胜境今存者十不一、二矣,况加以陵谷之变乎。荫昌先生所写使人慨然。 ”又如程善之题“浣溪沙”词附后说明也有:“画伯杨君荫昌为扬州古迹图十二幅,笔致清丽、雅近无人、披览一过、往来如云如烟。惟镇海楼于今犹堪登眺耳”韩国钧也有“镇海而今尚有楼”的诗句。杨荫昌在绿杨城郭古红桥的题记中也自称“尝为之倚栏四顾。 ”而铁佛寺、影园至今尚有遗迹可寻。 十二胜迹中如影园也只是依遗迹所绘。而晋树庵中那棵高大古拙虬枝苍劲的银杏也绝不会是凭空想象的画作。也正因为在画舫录

9、中未有晋树庵的详细说明,杨荫昌在其题记中独对此幅自称为“余作古迹诸图,以此为冠。 ”从作者自序、所作题记和诸多题跋中还可看出,这绘制的十二胜迹或曾和友朋亲历,尚存于记忆之中,或是尚有遗存可寻并经考证,或求证于刊刻史料,或仿求于知情父老,然后方于入画。绝不是画家臆想之作,这也正是十二胜迹弥足珍贵之处。绿杨城郭古红桥并非今日之虹桥十二胜迹图册中所绘景点,因时间久远,今人寻迹难免误读。比如, “绿杨城郭古红桥”并非今天瘦西湖南门旁大虹桥,而是指当时的南红桥。我们从杨荫昌那个时代及至之前,所绘的大虹桥图中可以看到,无论是胜景 ,还是和杨荫昌同时代的陈崇光、陈康侯所绘的大虹桥,其桥上均建有桥亭,而此绿杨

10、城郭古红桥不过是几块木板植以木栏。如前所述,前人或今人已有所绘及的均不在十二胜迹的选题之列。杨荫昌在该图题记中也明确写到:“王文简红桥修禊处在扫垢山下,今人呼曰南红桥是。 ”在影园的题记中还写道:“红桥南郑职方影园也。 ”李斗画舫录中也有记载:“南红桥本南湖狭处,编木渡水,后湖嘴渐出,辄植木成杠,谓之南桥,红其栏,谓之南红桥。 ”因此,古红桥应在今荷花池附近,今影园遗址公园北侧,而绝非今日之大虹桥。杨荫昌在题记中对南红桥有这样的描述:“蒹葭秋水,衰柳长堤,夕阳在山,渔舟唱晚,予尝为之倚栏四顾,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也。 ”寥寥数语把南红桥秋日傍晚的景色描绘得出神入画,难怪画师也沉浸在秋色之中,为之

11、作画了。这段描述也是对画舫录的补充。又如“碧纱笼处”也不是现今之石塔寺遗存处,在杨荫昌的题记中也写得很清楚:“古木兰院在北郊惠照寺。阮太傅昔时坐卧于此,手书碧纱笼处四字。城西石塔寺非古址也。 ”细读杨荫昌十二胜迹的题记,对于每一处的地址、特色、来历都有简要而明确的说明。在李肇称、吴启贤的题跋中故有“画里有诗兼有史”之说。关于扬州十二胜迹的三个版本及其异同现保存的十二胜迹有两册,据扬州晚报所载顾一平先生的文章,介绍了刘逸园的邗江十二胜迹图册。经与顾一平先生探讨,并仔细核对三个版本的画面和题记,其十二胜迹的名称、排列、构图、着色、图记乃至图册的选料、装裱,几乎完全相同,再进一步推敲,我们认为三个版

12、本应都出自杨荫昌之手。杨荫昌和刘逸园本是诗画之友,在杨荫昌现存的信札中,就有十二胜迹成画不久,在戊辰年(1928 年)五、六月间,刘逸园的信函。其中,既有诗词唱和,又有论诗论画,还有对书画的品鉴。两人如此熟悉,似不可能在相同时间、选择相同题材、又用相同名称,作相同之画册。据说刘逸园所题记的画册原藏于邗江图书馆。我和顾一平先生均数次去查找,惜未能见到。因此对刘逸园题记画本的解读就难免有误谬,再待后人指正了。三本画册均有相同的木制封面封底,画面均为绢本,题记和题跋页面均为碎金宣纸册页。三本均为一图一记,题记也均由杨荫昌先生亲撰,分别由扬州草书大家卞斌孙、楷书名家厉松岩、书画名家刘逸园抄录(以下分别

13、称卞题本、厉题本、刘题本) 。这三人均是杨荫昌生前书画界的好友,又常有诗词唱和,在杨荫昌现存的信札中均有他们往来的信函,因此,杨荫昌请他们分别用不同书体题记也很正常了。其中厉题本尺寸最大,为 16.515 公分;卞题本为1412.5 公分;刘题本据顾一平先生介绍为 4 寸见方。从题记和题跋的时间分析,三本画册的成画时间均应在 1923 年前后,其中卞题本似最早,厉题本在后,刘题本最晚。在卞题本图记中,卞斌孙钤有其字“公弢”的白文或朱文印,此外尚钤有杨荫昌的“映沧题记”朱文印;在厉题本图记中,仅钤“松岩”朱文印,但均注明“映沧识、松岩书” ;在刘题本中仅钤“玉裁”或“逸园”朱文或白文印。三本的图

14、记内容虽同出杨荫昌之手,但在抄写中亦有个别处增减,特别是在第五幅廿四桥草堂的图记中,卞题本、厉题本均是只录有孟氏钞本宋王象之舆地记胜所题的内容,而刘题本则在转录后增添了阮元所记的一段话:“道光已亥五月十九日,梅雨正多,乘绿野小舟过草堂,看竹吃茶,主人出示此图,古今水地不甚相远也。此图得之矣。乡人阮元记,时年七十有六。 ”三册所绘图景尽管取名、构图、着色均一致,但同一名称的图中,也有钤印不同及构图、着色等细微差别。如在红桥南郑职方影园图中,所绘小船在厉题本中掩于水草之后,在卞题本、刘题本中则在水面之中;在傍花邨图中,所绘白塔、人物,卞题本、厉题本中人物衣袍、塔身设色均为灰色,而刘题本中则为白描;

15、在青龙泉图中,泉之井栏厉题本中设为褐色,而卞题本中则为白描,等等。三册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卞题本、厉题本首页均有杨荫昌篆书的“扬州十二胜迹”和隶书的“自序” ,其后则各有人数不等的众多名家的题跋。而刘题本则未见“自序” ,更无题跋,其画册题名则是由尹恭寿所书“邗江十二胜迹” ,并有尹恭寿所题的序言。杨荫昌之所以绘制三册,主要是因先生广交友朋,为征诸多名家题跋。三本绘制后均送同一处装裱。但可惜刘逸园先生于 1926 年后即已病重,1930 年便在贫穷忧郁中病故,所以画册题写后未能交回杨荫昌先生请人题跋,乃至尹恭寿所得时,已将杨荫昌的题名、自序乃至第一页“绿扬城郭古红桥”散落,故由尹恭寿重新题名作序。尹恭寿所得时已是癸未年,即 1943 年了。其时,刘逸园、杨荫昌均已先后辞世。另据家父杨穆春生前著文曾有杨荫昌绘制十二胜迹为四册的说法,除上述三册外,另一册也早以不知去向。但也可作为上述三册均出自杨荫昌之手的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