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6256934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银行价值来源之一 - 收入管理银行经营目标确定以后,紧接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创造价值从而实现我们的目标-银行价值最大化。通俗地说,价值创造不外乎“开源节流 ”。本章主要探讨如何 “开源” 的问题,上升为理论便是收入管理。本章共分四节,第一节从近几年我行收入变化的情况入手,分析影响我行收入的主要因素,从而导出收入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产品定价,资产负债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第二节主要从定价目标和原则、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存款定价、贷款定价和重要客户综合定价几个方面阐述产品定价。第三节则主要介绍资产负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分析我行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实现资产负债的有效管理。第四节重点分析利

2、率风险管理,介绍利率敏感性缺口及其管理,利率风险管理中常用的金融工具,并简单分析我行的缺口状况。第一节 我行收入状况分析一、收入是如何计算的一般来说,银行的收入主要包括利差收入、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此外还包括营业外收入。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其计算方法大致如下:2利差收入=资产利息收入- 负债利息支出其中:资产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债券投资利息收入负债利息支出=存款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发行债券利息支出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中间业务净收入=中间业务收入- 中间业务支出根据我行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分析收入时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指标:存贷款利差收入=贷款利息收入- 存款利息支出

3、金融企业往来收支净额=金融业务往来收入-金融业务往来支出中间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汇兑收益- 汇兑损失)+(其他营业收入-已核销呆帐收回)投资收益=债券利息收入+股权投资收益不难看出,我们使用的分析指标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计算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我们使用的金融企业往来收支净额和投资收益实际上都包含了利息收入和支出的因素。二、我行利差收入的分析我行盈利来源表单位:亿元3项目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一、利差收入304.2 399.6 507.5 361.5 437.4 642其中:定期存款利息支出287.0 424.8 416.0 37

4、0.2 297.7 226.5二、股权投资收益4.3 13.3 2.8 2.2 3.9 2.0三、中间业务收入7.1 10.7 10.7 13.5 24.4 31.8四、营业外收支净额-4.2 -5.2 -4.6 -3.6 -17.1 1.04五、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 -6.4 -7.6 93.3 2.6 -4.98六、贷款收益率- 8.80% 8.66% 7.71% 5.87% 5.71%七、存款付息率- 4.77% 4.74% 3.80% 2.25% 1.78%八、存贷款利差- 4.03% 3.92% 3.92% 3.62% 3.93%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几年经营效益确实在逐年提高

5、,其中利差收入的增长尤为明显。1利差收入应该说,这几年的业务发展也是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但通过上表分析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利差收入。在过去几年中,利差收入从 1996 年的 304.2 亿元到 2001 年的 642 亿元,剔除应收利4息计提规则改变等因素后,五年连续起来总体比较,利差收入在迅速增加,是我行效益增加最主要的因素。一方面,1994 年到 1997年的高息存款陆续到期,利息支出负担逐年消化,利差增加;另一方面,从 1996 年到 2001 年间,中央银行先后 7 次降息,利率调整到位后,客观上增加了我行的利差收入,这是我行效益增加的根本因素。利润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利差,而且利差

6、主要取决于利率的变化和高息的逐年减少,与其他行比较,我行的主要优势也是利差,大致比较起来,2001 年我行贷款收息率为 5.71%,高出其它银行约 1个百分点,而我行存款付息率 1.78%,低于其它银行 0.5 到 1 个百分点。2利差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这样高的利差水平,从静态上看,它支撑了我行当前的盈利水平,对我行是有利的。就 2001 年而言,利率变动(利差扩大)是支撑效益增长的一个重要政策性因素,全行存贷款利差达到 3.93%,比上年提高了 0.27 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的最高利差水平,全行存贷款利差收入增长了 73 亿元,占到全行毛收入增量的 70%,直接为全行贡献了 51 亿元的增量效益

7、。但从动态和长远看,这样高的利差对我行又意味着什么?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有必要看一看下面两个问题。(1 )利率水平还会这样低吗?在 2001 年底,我行生息资产余额为 22230 亿元,而付息负债5余额为 24773 亿元,付息负债比生息资产多 2543 亿(这仅仅是账上反映的数字,实际上数字可能还要多) 。在现有资产负债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率下调,由于付息负债比生息资产多 2500亿元,相对于利率下调导致资产收益减少而言,利率下调带来付息成本的降低更大,因而我行效益将会进一步提高。但如果经济增长较快的时候,利率处于回升的时候,情况就截然不同,对于这多出生息资产 2543 亿的付息负

8、债,如果利率每上调 1 个百点分,利差不变,则我行将由此损失超过 25 亿的效益,实际上损失可能更多。对于后一种情况,实际上并不是假设,是完全可能的。人民银行已连续 8 次降息,当前的利率水平应该说是处于历史上较低的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理由相信利率水平将会有所提高。(2 )利差水平还会这样高吗?从 1997 年以来的数字看,我行存贷款利差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01 年,我行存贷款利差达 3.93%,据测算,我行综合利差在两个百分点之上。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利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利率的非市场化,利率仍由国家制定和调控。一旦利率市场化改革后,情形将发生重大变化

9、,如外汇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外汇利差大幅度降低,利差由 100 个基点甚至降到 30 个基点左右,从而大大影响了外汇业务的效益。如果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差也将明显下降,对于我行 22230 亿元的生息资产,如果利差降6低 50 个基点,我行利润将由此减少 110 多亿元,相比之下,我行利润每年正常增长大约 40 亿左右。从 2001 年来看,利差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上年,全行存款平均付息率已经降到三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以下,预示着存贷款利差继续扩大的空间将非常有限。因此,如果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将对我行的财务效益形成重大威胁。实际上,在我国加入 WTO 以及 2002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我国金

10、融改革的步伐将大大加快,随着金融市场逐步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大势所趋,利差必然会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收窄。回答上述两个问题之后,不难理解,在未来五年内,我行由于利率政策等原因而面临的相对宽松的盈利环境必将发生深刻变化,这给我行的财务效益和收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利率风险将是我行收入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二、我行非利差收入的分析非利差收入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和中间业务收入。在我行,中间业务收入是非利差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1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然较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可分为九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类和其他类

11、中间业务。从风险角度可将这九类中间业务产品划分为三类,即:一般表外业务类(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部分结算类产品) 、交易类(包括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和收费服务类(支付7结算类、银行卡、代理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和其他类) 。从 1999 年到 2001 年,我行实现中间业务收支净额分别 15 亿元、26 亿元和 3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 亿元、6 亿元,增幅分别为 73.3%、23.07%。总体来看,我行中间业务增长较快,但占比仍然很低,2001 年中间业务收支净额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仍仅有5.3%,对我行的收入和财务效益影响不大。2中间业务的发展尚需规范虽然我行中间业务取得了长

12、足的发展,但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定价不合理,对一些服务和产品不收费或收费水平很低,影响了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近年来我行新开展的中间业务,如代收代付类代理业务,由于迫于同业的竞争,与传统的中间业务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但基本不收取手续费,而且还要向对方免费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有的甚至还要提供运输工具。 (2)缺乏科学、完整、合理的投入产出分析。首先,在做投入产出分析时,往往简单地依据中间业务业务量和资金沉淀量的预测,而这种预测缺乏科学依据,事后看,多数项目的资金沉淀量预计数与实际沉淀量相去甚远,资金的上存利率水平也缺少长期预测,预测时往往用当期执行利率,很少去预计今后几年上存资金利率

13、的走势。实际上,这几年我行的上存资金利率在不断走低,正逐步与市场化利率接轨,沉淀存款资金利差在不断收窄,因此用即期上存资金利率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势必会高估此类中间业务所带来的净产出。其次,对一些中间业务产品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时,往往将人工成本和现有网点、8科技设备、运行费用等财务投入视为沉没成本,不计入投入产出分析的投入总额之内,夸大了此类中间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实际上,我行现有的人工成本和网点、科技设备、运行费用等财务投入不是沉没成本,而是期间成本。建设银行近几年网点购置和装修的压力、柜员改制所需硬件设施、设备的压力、科技设备和网络升级的压力等等往往都是由于开办一些新中间业务造成的。最后,一些

14、新中间业务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挤出效应” ,这种 “挤出效应”所带来的负面成本也应在中间业务产品投入产出分析中得以考虑。实际上,一些新中间业务所面对的客户绝大多数是低端客户,这些客户单位沉淀资金所消耗的财务资源不但要远远高于其它负债业务,甚至还有可能得不偿失,挤走我行的优质客户,而这一“挤出效应” 所带来的负面成本往往在中间业务投入产出分析中经常被忽略。 (3)核算不规范,该进中间业务收入的不进科目核算。 (4)外汇汇兑损益的波动影响我行收入的稳定性。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行必须对中间业务进行合理定价,本章后面部分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三、影响我行收入的其它因素1营业税-影响我行效益

15、的又一政策性因素2001 年,营业税率从 8%降至 7%,直接减少了我行的经营成本约 8 亿元,从而增加我行效益 8 亿多元。2资产损失-吞噬我行效益的“黑洞”据初步估算,到 2001 年底,我行各项资产损失总计大约在 10%左9右。未来五年,如果不考虑上述利差减少对我行效益的不利影响,我行的正常赢利能力累计大约能消化一半左右。如果考虑存量资产进一步形成的损失和新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风险损失将更大。从收入的角度看,上述损失除了本金以外,还有占用资产而又不创造收入的损失,按贷款收益率测算,每年损失收入 140 亿元左右。上述几方面都从不同的角度影响我行的价值创造,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收入管理是我

16、行需要关注和解决的课题。第二节 产品定价-银行不能“赔本赚吆喝 ”“赔本赚吆喝” 是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通常与“清仓大甩卖”相联系,是一种客观条件下无奈的选择,至少可以清仓以减少损失。以稳健经营为原则的银行本不应该做这样的买卖,但过去甚至现在我们也做了许多这样的买卖,而且是主动去做,如:过去屡禁不止的高息揽存,现在还在做的个别代收费业务等,其结果却是“ 增产不增收 ”,什么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便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定价。针对过去这些不合理的定价情况,我行已经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定价政策指引这样一个全面规范的文件,无疑对我行的产品定价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节就有关产品定价的问题进行分析。一、产品定价的目的和原则-始于经济增加值,止于经济增加10值银行不能“赔本赚吆喝” ,正如本书一再强调的,我行经营目标是银行价值最大化,产品定价的根本目的是为我行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和灵活的定价方法,提高我行的核心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