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255751 上传时间:2017-12-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环境保护“ 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 填报时间: 2012-07-04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 文号:成府发201218 号签发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签发时间:2012-04-16生效时间:2012-04-16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成都市环境保护“ 十二五 ”规划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四川省“十二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及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环境保护形势(一)“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市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改善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 2535 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263 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 2005 年分别下降 23.7%和 22.7%,圆满完成减排任务。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提高。关闭了华能电厂、嘉陵电厂和 44 家水泥厂,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高污染机动车限行和油烟污染专项整治

3、等措施。与 2005 年相比,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 23 天、优良率增加 6.3%,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59.7%、16.1%,空气质量呈稳中转好趋势。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能力从2005 年的 112.1 万吨/日提高至 195.7 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率由 66.2%提升至 86.9%。地表水达到类水质的断面比例由 2005 年的 25.68%提高到 71.8%;岷江外江出境断面岳店子、沱江出境断面五凤水质分别从类逐渐好转为类和类;岷江内江(府河)出境断面黄龙溪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年均浓度分别较 2005 年下降

4、25.0%和 4.7%;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切实加强城市噪声控制、实施交通噪声专项治理,城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稳中有降,功能区噪声达到相应类别标准,道路交通噪声水平基本稳定。固体废物处置与管理进一步加强,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龙泉洛带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产,垃圾实施减量化处置。实施废旧家电“以旧换新”,电子废弃物资源逐步实现循环再利用。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由 2005 年的96%提高到 99%。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能力提升。全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面实现安全处置;及时、安全收贮废旧放射源,对在用电磁辐射设备(设施)实施申

5、报登记,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温江区和双流县获得国家级生态区(县)命名,郫县通过环境保护部组织的专家考核验收;建成生态乡镇 74 个(其中国家级 25 个)、生态村 794 个(其中省级 43 个)、市级生态家园 5173 个。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良好,2008 年因“512”汶川特大地震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已逐步恢复并较震前水平有所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健全环境管理机构,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基本形成部门联合执法与协作机制;推进环境监测、监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环境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及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圆满完

6、成成都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建立危险废物数据库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数据库。成都市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执行良好。19 项主要规划指标中,除岷江、沱江出境断面水质,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主城区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 4 项指标未全面完成外,其他 15 项主要计划指标均已完成,指标完成率 78%。(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1.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使环境压力持续加大。随着天府新区建设及新型城乡形态构建,城市人口将持续增加,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压力增大。电子、化工、制药、建材等行业的发展,石化基地及工业园区陆续建成,使环境风险和管理难度加大。2.主要污染物减排

7、及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任务艰巨。污染物持续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预计分别新增 1.4 万吨、3.3 万吨、8.5 万吨和 1.1 万吨,污染物增量消化任务艰巨。水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全市地表水 32 条河道、82 个监测断面中,劣类水质仍存在,黄龙溪国控出境断面水质还未达标,水体有机污染未彻底解决。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中心城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标准,细颗粒物污染问题突出,灰霾等低能见度天气出现频繁。区域城市群快速发展,污染物高浓度区联片化频率和范围日益增加。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导致排气污染日益加重。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

8、染等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农药、化肥过量施用等产生的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来源,需要进一步有效遏制。生态修复任务艰巨。“512”汶川特大地震对西部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削弱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全面恢复难度大、周期长。新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新化学物质特别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的潜在性风险和危害加重,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电子垃圾等新型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显现。3.环境现状与民众对环境的期望尚有差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清洁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以及享有公正、公平的环境权利的要求进一

9、步提高,目前环境质量、环境管理水平等亟待提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指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为着力点,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建设全防全控环境保护体系,为把成都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二)基本原则。 1加强环保,科学发展。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

10、调发展,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2以人为本,促进和谐。以满足实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目标的环境要求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把改善我市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增创环境优势、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基础。3防治结合,预防优先。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统筹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人口增长、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对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注重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和产业布局,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更加重视从源头预防。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岷江、沱江上游区域,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共促共保;统筹实施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环保

11、工作一体化发展。制定全防全控的环境保护规划,在全面推进各项重点环保工作中重治本,综合治理中重机制,资金投入上重实效。5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对盆地西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区、东部低山丘陵农林土壤保持区、中部复合冲积扇平原综合区,依据各区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明确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重点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开发,采取从严从紧的环境保护政策、对重要的生态系统实行休养生息。6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完善相关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新格局。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深化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规划编制、评估、考核全过程管理。

12、(三)规划目标与指标。1.主要目标。到 2015 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措施全面推进,空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监管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2.重点指标。(见附件)本着可监测、可核定、可统计、可检查、可评估的原则,将“十二五”环境保护重点指标(包括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纳入目标考核。三、“十二五”时期环境保

13、护主要任务(一)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坚持从源头控制入手,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强化激励机制,推行清洁生产,降低产污强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推动重点产业高端化,促进城市产业升级,逐步建立起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端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在保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大幅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以节能式经济发展模式取代

14、高耗能模式。到2015 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 345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50%以上。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意见,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能耗、高环境风险的染料、印染、酿造、纸浆制造、电石、铸造、制革、水泥制造等产业,继续关闭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属国家明令禁止、淘汰及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着力实施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强化主要污染物结构减排。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使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以纸浆制造、食品酿造、医药、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及“双超双有”企业为重点,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对铅

15、蓄电池制造、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防控企业,每两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产能过剩行业,每 3 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的其他重点企业,每 5 年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到 2015 年,全面完成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包装物等回收和循环利用。在重点行业、领域和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培育和建设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6、到 2015 年,全市主要行业的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园区逐步达到省级、国家级生态园区建设标准。2.以削减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减少水污染物排放量。推进工业水污染物减排。继续强化污染减排倒逼机制,努力减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推行造纸、印染和化工等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控制造纸、印染、农药、氮肥等行业新扩产能项目。全面提升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加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实施雨污分流和污水管网纠错查漏,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和进水浓度值,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中心城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30 万吨/日,郊区(市)县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47 万吨/日。对未达一级 A 标的污水处理厂(1 万吨/日以上)实施提标改造,稳定达到一级 A 标;重点污水处理厂要增加脱氮除磷设施。到 2015 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预计达到 272 万吨/日,中心城区、郊区(市)县县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