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621929 上传时间:2017-07-2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教程--特异性免疫(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生物全一册,一特异性免疫,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二节免疫,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染上天花而侥幸生存下来的病人常常留下永久性的瘢痕。,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总人数达1.5亿人; 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600人死亡; 1972年时,南斯拉夫爆发了共170个病例、35人死亡的疫情;中国历史上孙思邈取天花口疮中脓汁敷于皮肤的办法预防天花;18世纪英国人爱德华詹纳发明了种牛痘的方法,这种方法明显降低了天花的发病率。,1796年5月,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疱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如事先

2、所料,这孩子患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复。六周后又给他接种天花痘浆,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温故知新,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2什么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是肌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1、概念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2、作用 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人体内环境 的平衡和稳定。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 3、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一、免疫的概念,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来源:人在出生后产生的。特点: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3、。,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来源: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二、免疫的类型,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体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

4、程,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三、特异性免疫,(二)抗原,(三)抗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四)体液免疫,(五)细胞免疫,(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六)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 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3、免疫物质:抗体和淋巴因子,1.免疫器官(1)胸腺(2)骨髓 (3)脾(4)淋巴结(5)扁桃体,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 粒细胞: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T淋巴细胞(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

5、,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人体内三种主要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肺巨噬细胞 吞 噬大肠杆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T细胞,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抗体 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3、免疫物质:,(1)防御功能:抗感染或防止抗原侵入(2)稳定功能: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3)免疫监视:消灭突变细胞,5、免疫系统的功能:,、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2、抗原的性质:异物性: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 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如损伤细胞、癌细胞等),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

6、于10000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 (寡糖、低聚糖和脂类均没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决定簇:抗原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二)抗原,一般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强。各种病原体、动物蛋白制剂等对人都是强抗原;同种异体的异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也具有免疫原性,如精子、脑组织、眼球晶状体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抗原,都属自身抗原。另外,外伤和癌变细胞也能成为抗原。,1、不同的抗原所具有的抗原决定簇数目和分布不同。 2、有的抗原的抗原决

7、定簇数量多且分布在表面 3、有的则数量较少或分布于抗原内部。,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抗原的标志。隐藏在抗原分子内部的抗原决定簇一般是无功能的。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决定簇,天花病毒,人体,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侵入,产生,消灭,天花病毒,(三)抗 体,1、抗体发现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用细菌或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注射动物,该动物的血清中会出现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护性成分(称抗毒素、凝集素等)。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用电泳法证实这种起防御作用的物质是球蛋白,统称为抗体,注射的细菌或细菌外毒素则起了抗原的作用。 1959年科学家对抗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证明

8、它是由四条肽链组成,借二硫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Y”型的四链分子。,抗体具特异性,不同的抗体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决定抗体的特异性。,2、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3、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46月)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抗原,抗体,注意:,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抗体只在体液中起作用,它对于细胞内的抗原无能为力。,有些抗原无法使人产生抗体,(四)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或动物)体后,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然后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这种特异性

9、的免疫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感应阶段,多数抗原要先经过吞噬细胞无特异性的吞噬后,其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有的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相互接触来完成。,大部分B细胞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是终末细胞,不再增殖,寿命很短,经过几天大量产生抗体以后就死去。抗体离开效应B细胞后,随血液、淋巴液流到全身各部,发挥消灭抗原的作用。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的特点是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如果有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没有记忆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很快分裂产生

10、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有些抗原,如病毒等,由于抗体的结合而失去对寄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而不能侵入细胞。,有些细菌产生的毒素,如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可因抗体的结合而不为细胞所接受,丧失毒性因而无效。,沉淀和凝集:如果抗原分子是可溶性蛋白质,抗体的结合就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如果抗原分子是位于细胞上的,抗体的结合就使这些细胞凝集成团而失去活动能力,例如血液凝集。,抗体数量,初次抗原刺激,二次抗原刺激,时间,B细胞的二次免疫,例:在教室里,甲和乙分别是丙的邻座。有一天,丙患了感冒。两天后,甲也患了感冒,而乙则没有。乙说一星期前他患过了感冒,现在已经痊愈了。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乙

11、没有象甲那样患感冒? 出过天花或麻疹的人为什么会终身免疫?,记忆细胞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抗原进入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不起作用,依靠T淋巴细胞来消灭和清除抗原的过程。,(五) 细胞免疫,抗原,(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细胞免疫的过程,效应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大量吸水,裂解死亡。抗原被抗体消灭。 效应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并且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有关的

12、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变异细胞(肿瘤细胞)含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成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通过免疫反应将这些细胞清除,从而避免肿瘤的形成。,(六)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1、细菌外毒素体液免疫作用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细胞免疫3、病毒感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者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

13、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造血干细胞,吞噬病原体,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淋巴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淋巴干细胞 在胸腺发育,识别抗原,产生多种蛋白质,促进增殖分化,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淋巴干细胞 在胸腺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T细胞,记住抗原,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免疫的功能及功能异常,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衰老、死亡

14、或损伤的细胞,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出现自我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缺陷综合症;例如:艾滋病,肿瘤形成,出现排斥反应。如;器官移植,祝你健康,科学研究:,(1)用大量X射线照射去掉胸腺的小老鼠,小老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2)此时如果输给小老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虽得到恢复,但仍与正常小老鼠不同,即不能产生游离于体液中的抗体。(3)如果在X射线照射后不输给小老鼠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而输给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去胸腺小老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但产生抗体的功能却得到一定恢复。(4)如果同时给X射线照射过的去胸腺小老鼠输入来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细胞,小老鼠就可恢复全部免疫功能。,(1)用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大鼠,杀死其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2)给上述大鼠分别输入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发现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细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复免疫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