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推进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208814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续推进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继续推进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继续推进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推进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与探讨 继续推进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 新千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 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 以自主开发为主的科研方针一方 面采取引进国外技术或与国外联 合研发的模式,迅速提升我国船舶 工业的技术起点;另一方面在消化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 自主开发力度,由易到难,从简单 到复杂我国船舶产品的自主开发 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已经能 够设计各类先进的散货船、油 船、集装箱船,形成了一批标准 化、系列化船型。掌握了液化石 油气(LPG)船、液化天然气 (LNG)船、化学品船、汽车滚装船 等高技术船舶的设计。基本掌握 了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FPSO)的关键技术,具

2、备了自主 设计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 潜式海洋平台的能力。在这一系 列科研成果的推动下我国船舶 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 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到2009 年底我国造船三大指标(造船完 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 分别占世界份额的302、485 和387,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 已经全面超越日本和韩国。位居 世界第一。 然而。我国船舶工业技术水 20101船舶物资与市场 胡琳琳 表1我国引进许可证生产的部分船用设备 德国曼和芬兰瓦锡兰大型低速柴油机,日本大发和洋马中高 动力装置 速柴油机,瑞士ABB废气涡轮增压器,德国Lohmamn齿轮 箱,奥地利Geislinger联轴节,日本KHI螺旋桨

3、等。 船用吊机 日本IHI、法国BLM、瑞典赫格隆、挪威 rIs、瑞典赫格隆等。 锚机 日本IHI、法国BLW、挪威Ustem、德国Hathpa等。 舵机 日本IHI、挪威Frydebo、德国Hathpa等。 丹麦Atlas海水淡化装置、日本Terasaki和德国HDW主配电 其他 板,Terasaki集控操纵台、芬兰Macgregor(舱盖板及通道设备) 等。 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 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薄弱,核 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我国船舶 工业产业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 主要得力于主流船型建造能力的 快速扩张。主流船型建造市场技 术成熟,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 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也尤

4、为明 显。与日本、韩国接近100的船 舶配套设备国产化率相比我国 船舶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不足 50,导致我国不得不从国外进 口大量先进的船舶配套,加之国 产配套设备的原始技术大都来自 于国外(见表1),严重影响了我 国船舶工业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 争力。与此同时,一些老牌的发达 国家虽然已经逐步退出了船舶制 造行业。但其仍在不断地加强船 舶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牢牢掌 握着船舶工业发展的原动力,占 据着造船产业链的高端。例如仅 有300余人法国GrIT公司掌握 着LNG船的尖端技术,韩国每建 造一艘LNG船就需向其交纳约 10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这与 韩国船厂的利润相当。此外,发达 国家不断推

5、动PSPC、限制温室气 体减排等多个国际新公约的出 台,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筑起了 一道道技术壁垒。 再者,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 来,世界船舶工业发展陷入低潮。 2009年成交量仅有4219万载重 19 研究与探讨 表2我国对船舶工业支持的规划 国家规划 规划内容摘要 重点研究开发大型高技术船舶、大型远 洋渔业船舶以及海洋科考船等;提高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舶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研究开发大型 高技术船舶、大型远洋渔业船舶以及海 洋科考船等。 发展船舶等自主品牌的运输装备;掌握 船舶核心技术;在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势,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战略性

6、 技术领域重点加强海洋科学综合考察 船的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要在船舶行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 技术着力加强重大产业技术的系统集 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成和创新,引导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 品,建没产业化示范工程,提高产业发展 的质量和水平。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 依托相关建设工程,研制高新优船舶及 术开发专项规划 配套设备。 促进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 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使我国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强 国。 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开发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船舶工业 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主要研发重点:船舶自动驾驶系统

7、,智能 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 化船舶关键技术和装备,万箱级集装箱 船舶设计制造以及配套技术,深潜水支 要 持船,船舶节能技术,内河新船型,新型 运输船舶及特种船舶。 努力扩大并提高沿海修造船业等支柱 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海洋船舶工业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 要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军民结合,由造 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稳步发展。 吨,仅为2007年27240万载重吨 的15,这种局面为历史罕见。 我国作为世界造船大国深受影 响,新船成交几乎停滞,手持船舶 订单量持续下降,新船价格也出 现较大幅度下滑而且企业现有 订单面临的撤单风险也日益严 重。加之最近几年我国造船能力 快扩充速,目前已

8、达到7000万载 重吨的规模,占全球需求量的 70。造船能力严重过剩。部分企 业生产断线将不可避免。 船舶工业是我国的战略性产 业,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国 家安全持续维护方面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国家历来重视,出台了 数个规划对船舶_丁业进行支持(见 表2)。同时。船舶工业也是国内高 加工工业中为数不多的具有相当 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能在经济全球 化的演进中加速发展和壮大,进而 推动钢铁、机械、电子、化工、专业 化服务等在内的上游产业发展,提 升我国大型技术装备研发、制造、 集成与基础工业的技术水平,优化 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然而,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发 展乏力的疲势业已显现,严重影响 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船舶 工业必须将发展的核心由主要依 靠要素投入和数量扩张转向更加 依靠科技进步和效率提高上来。 在船型、配套及基础共性技术三 方面加大自主创新。掌握双高船 型设计。赢得高端市场订单;加强 核心配套能力,完善船舶产业链; 重视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夯实发 展后劲。造就真正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船舶企业集团,加速实现世 界第一造船强国的战略目标。 20101船舶物资与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