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6207859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13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讲评(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迁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讲评,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珍馐/ 羞愧 毒蛇/ 委蛇 箴言/ 百福并臻B. 募集/ 蓦然 粘贴/ 粘连 诗赋/ 物阜民丰C. 绛紫/ 降落 累及/ 累次 鸿鹄/ 囫囵吞枣D. 颈联/ 自刭 颤抖/ 颤悠 唬人/ 瓦釜雷鸣,1. C(A项xi,sh/y,zhn;B项m/m,zhn,f;C项jing,li,h;D项jng,chn,h/f),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日本政府近日的“购岛”闹剧,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全世界炎黄子孙对日本政府错误行径的批

2、判是 的,我们希望日本政府能正视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如果对此 ,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只能由日本政府负责。A.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置若罔闻B.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束之高阁C.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束之高阁D.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置若罔闻,2. A(死灰复燃 :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含贬义。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褒义词。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置若罔闻:置,放;若,好像;罔,没有;闻,听见。放在一边,好像没有

3、听见一样;形容听见了而不加理睬。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3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据悉,2012年国家科技奖将严格控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推荐指标数和评审指标数,适当调整奖励结构。受理项目总数较往年减幅约为12%,其中科技进步奖减幅达25.1%,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数较往年有所增加,三大奖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据了解,为提高奖励质量,今年的评审更注重科研成果的首创性、独创性,代表性论文论著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以及学术界认可度和行业

4、影响力。,3.国家科技奖 严控(控制)数量 调整(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每点1分),4.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句子。(5分),成功者的足迹,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们:,4.参考示例:成功者的足迹,我们应该视为路标,奋然前行;而不能视为框框,亦步亦趋。(如理解成“垂头丧气、疲于奔命”则不得分。)(正面回答3分,反面回答2分),陆周明墓志铭周明姓陆氏,鄞县人也。少与钱司马读书,慷慨有大志。癸卯岁,周明为降卒所诬,捕入省狱。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未至寓而卒。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室中所有,唯草荐败絮及故书数百卷。讣闻,家中整顿其室,得布囊于乱书之下,发之,则人头也。其弟春明识其面目,捧之而泣

5、曰:“此故少司马笃庵王公头也!”,周明姓陆,是鄞县人。他年轻时和钱司马(钱肃乐)一起读书,性格豪爽(充满正义),有远大的志向。癸卯年,周明被降清的兵士诬告,被抓入省城的监狱。案件审理完毕,周明没有受到牵累,被解下刑具放出监狱。他还没有回到住处就去世了。周明因为热心助人用尽了家产,屋子里所有的,只是草席、破被和几百卷旧书。死讯传到后,家里人整理他的屋子,在凌乱的书籍下面发现一个布袋,打开一看,是个人头。他的弟弟春明认出这个人的脸面,捧着头颅哭泣着说:“这是前明少司马王笃庵先生的头啊!”,初,司马兵败,枭头于甬之城阙。周明思收葬之,每徘徊其下。一日,见暗中有叩首而去者,迹之,走入破屋。周明曰:“子

6、何人?子必有异,无为吾隐。”其人曰:“余毛明山,曾以卒伍事司马,今不胜故主之感耳!”周明相与流涕,而诣江子云,计所以收其头者。江子云者,故与周明读书,钱公之将也。会中秋竞渡,游人杂沓。,当初,王司马起兵失败,头颅被砍下后挂在宁波(甬:宁波别称)城门上。周明想收葬王司马的头颅,常常在下面徘徊。一天,看见有人暗中叩头后离开,他便追寻踪迹,见那人走进一间破屋子。周明说:“你是什么人?你一定不平常,不要隐瞒我。”那人说:“我叫毛明山,曾经在王司马部下当过兵,今天抑制不住怀念故主之情!”周明与他一起流泪,后又去江子云处,商议怎样收葬王司马的头颅。江子云,过去曾经和周明一起读书,是钱公的将领。恰逢中秋竞渡

7、,游人纷杂。,子云红笠握刀,从十余人,登城遨戏。至枭头所,问守卒曰:“孰戴此头也者?”卒以司马对。子云佯怒曰:“嘻!吾怨家也,亦有是日乎!”拔刀击之,绳断堕地。周明、明山已豫立城下。方是时,龙舟噪甚,人无回面易视,周明以身蔽,明山拾头,杂俦人而去。周明得头,祀之书室,盖十二年矣,而家人无知者。至是而春明始瘗之。,江子云戴上红笠,握着刀,带着十几个人,登上城头游戏。到悬挂头颅的地方,问守卫的士兵说:“这是谁的头?”士卒回答是王司马的。江子云假装愤怒地说:“嘻!这是我痛恨的人,他也有今天啊!”拔刀砍过去,绳子断了,头颅掉到地上。周明和毛明山已经预先站在城下。恰好这时候,龙舟喧闹得厉害,没有人掉头看

8、望别处,周明用身体遮住明山,明山拾起头颅,混在同伴中离去。周明得到头后,摆在书房里祭祀,已经十二年了,而家里没有人知道。到这时陆春明才把头埋葬了。,昔李固之死,汝南郭亮提章钺,诣阙上书,乞收其尸。栾布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彼皆门生故吏,故冒死而不顾。周明之于司马,非有是也。一念怜其忠义,遂不惜扞当世之文罔,尤贤尤难。,从前李固死的时候,汝南的郭亮提章钺,到朝廷上书,请求为李固收尸。栾布在彭越的头颅下奏报事情,祭拜哭泣。他们都是死者的门生故吏,所以冒死而不顾。周明之于王司马,没有这样的关系。只是同情他的忠义,于是不惜触犯当时的法律禁令,更是贤德难得。,初,周明读书时,有弟子讼其师,师不得直。周

9、明诣文庙,伐鼓恸哭,卒直其师而后止。昔震川叙唐钦尧争同舍生之狱,以为生两汉时,即此可以显名当世。在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当初,周明读书的时候,有学生控告他的老师,老师受屈未能伸冤。周明到孔庙,击鼓痛哭,最终为老师伸冤后才罢休。从前归震川(归有光)叙述唐钦尧为同学案件的争论(注:参见抚川府学训导唐君墓志铭),认为如果生在两汉时,凭这一件事就可以闻名于世了。而从陆周明的角度来说,(自己做的)不过是平常小事罢了,只遗憾没有像司马迁一样的史家来采集他的事迹。,江湖多传周明姓名,人以侠称,以为异人。嗟呼!周明亦何以异于人哉?周明一布衣诸生,又何所关天下事?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

10、也。(选自黄宗羲文集,有改动),民间多流传周明的姓名,人们用“侠”称誉他,把他当作异人。唉!周明又有什么异于别人的地方呢?周明不过是一个布衣诸生,又与天下大事有什么相关?但他性格豪爽(充满正义),行侠义之事,这才是他成为异人(人们把他当作异人)的原因。,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讣闻,家中整顿其室 讣:死讯B. 迹之,走入破屋 迹:踪迹C. 至是而春明始瘗之 瘗:埋葬D. 祠而哭之 祠:祭奠,5. B(迹:跟踪,追踪寻迹。),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陆周明有侠义精神的一组是(3分) 周明以好事尽其家产 周明思收葬之周明以身蔽 周明得头,祀之书室不惜扞当世之

11、文罔 即此可以显名当世A. B. C. D. ,6. C(说明陆周明机智;归有光叙述唐钦尧为同学案件争论的话,并非评价陆周明。),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陆周明虽然只是一介儒生,却一生行侠仗义,富有侠义精神,以至于家中所有只是草席、破被和几百卷旧书。B. 陆周明去世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王笃庵的人头,从而引出了陆周明等人盗藏王司马头颅的故事。C. 陆周明、毛明山、江子云和钱司马等人利用中秋竞渡游人纷杂的时机,巧妙设计,相互配合,盗走了王司马的头颅。D. 当初,陆周明读书的时候,有学生诬告他的老师,陆周明到孔庙,击鼓痛哭,最终直至为老师伸冤后才

12、罢休。,7. C(“钱司马”并未参与盗藏王司马头颅一事),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狱具,周明无所累,脱械出门。(3分)(2) 在周明视之,寻常琐节耳,独恨不得司马迁以拾之。(4分),案件审理完毕,陆周明没有受到牵累,被解下刑具放出监狱。(“狱”“累”“大意对、语句通顺”各1分。),从陆周明的角度来说,(自己做的)不过是平常小事罢了,只遗憾没有像司马迁一样的史家来采集他的事迹。(“寻常琐节”“恨”“拾”“大意对、语句通顺”各1分。),(3) 而慷慨经营,是乃所以为异也。(3分),(3)(3分)但他性格豪爽(充满正义),行侠义之事,这才是他成为奇特之人(人们把他当

13、作奇特之人)的原因。(“慷慨”、“异”、判断句各1分。),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潼关楼崔颢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分),写客行之中匆匆登楼,点题(1分);引出下面对于登高所见的描写(1分)。,“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的手法( 2分,答出前两种即可),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和潼关地势的险要(2分)。,对山河壮丽及地势险要的赞叹(2分);浓郁的思乡愁绪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2分)。,10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2)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3) 夙兴夜寐, 。 (诗经卫风氓)(4)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屈原离骚)(5) 斯是陋室, 。 (刘禹锡陋室铭)(6)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7) 独学而无友, 。 (礼记)(8) ,民以食为天。 (陈寿三国志),(8)国以民为本。,(1)举匏尊以相属;,(2)朝菌不知晦朔;,(3)靡有朝矣;,(4)又重之以修能;,(5)惟吾德馨;,(6)八百里分麾下炙;,(7) 则孤陋而寡闻;,11.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中大杂院生活的特点。(4分)12.表叔是本文浓墨重彩描写的人物,请综合全文简析他的性格特点。(4分),12.为人友善,乐于助人。(1分)生活极有规律,爱干净。(1分)对阿婆非常孝顺。(1分)不自私,总能为他人着想。(1分),11居处普通,生活简朴(2分);和睦互助,重视伦理亲情(2分)。,13.文章结尾特别写到表叔的那辆自行车,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13.和前文表叔擦车的描写相照应。表现了表叔爱干净、持之以恒的个性。象征表叔一生清白做人,洁身自好,有操守的闪光人格。人亡物在,睹物思人,使文章含蓄蕴藉,令人回味。(6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