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614275 上传时间:2017-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 复习第三单元字词文学常识。2、 揣摩欣赏精彩片段。3、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复习重难点: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复习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1、 整理记忆本单元的生字词2、 整理并熟记本单元的文学常识3、 回顾课文内容,编制知识网络。二、重点语段阅读11、邓稼先(一)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在那里时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

2、,天明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2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

3、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 1896 年,那是中华民族仍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的大意。(1)马革裹尸: (2)热泪盈眶:(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家喻户晓2选文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如改成“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3杨振宁先生在写邓稼先时引用唐代散文吊古战场文中的一段,其作用如何?4现在各种媒体逐渐发达起来,各种虚构的电视剧喋喋不休地“侃”着生活琐事。杨振宁在文中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

4、制邓稼先传”,你觉得有必要吗5范仲淹在他的一首词渔家傲中说:“燕然未勒归无计。”文中也有取此意的一句,应该是哪一句?(二)阅读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部分,回答问题。1、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在成就上的共同点是2、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性格和为人是截然不同的:3、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是因为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是因为3(三)阅读第 5 自然段,回答问题。文段从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两方面邓稼先的品质,请你从文段中摘取关键词语并将其分类。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邓稼先“一生喜欢纯所代表的品格”,这个“纯”可以理解为想一想,邓稼先的这些品质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影响?“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

5、人物”一句中的“要”去掉后,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四)阅读民族感情?友情?部分,回答问题。1、邓稼先给“我”的信中“任何”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结合上下文,研读第一段第 2 句?说说邓稼先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3、说说“我”读了邓稼先的信后,为什么有“极大的感情震荡”?(五)阅读“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1、“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对表现邓稼先起什么作用?2、第 2 段、第 3 段最后一句表达的是一种什么语气?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语气来表述?3、“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性格特点?4(六)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

6、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熏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善铤亡群。亭长告余日:“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潍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

7、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 l896 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1文段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何作用?2画线句子称邓稼先为“福将”的原因是什么?53“我不能走”这句话体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精神?4选文引用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5文段结尾为什么要交代父亲的生平并指出

8、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9、,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 ,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

10、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6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4、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的四壁 ”句子的含义。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9、 “一部校补赫

11、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10、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二)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7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12、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 年 10 月 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3、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8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5、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 “行”完全一致?6、第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8、最后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9、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1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