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共情”教育正当其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6135266 上传时间:2017-12-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孩子的“共情”教育正当其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孩子的“共情”教育正当其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孩子的“共情”教育正当其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孩子的“共情”教育正当其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5年9月,某大学大一学生董吉君30刀砍 父亲,原因只是估计父亲又要唠叨他,“很烦,干 杀了他算了”。含辛茹苦的父亲怎么也料不到他 I以为荣的儿子竟向他痛下杀手。更让他想象不到 】是,当警方询问儿子现在对父亲有何想法时,儿 的回答是“没想法”。问他杀人行为受伤害最大的 谁,他回答:“是自己的心灵。”犯下如此滔天大 ,没有一句忏悔,有的只是自己感觉如何如何。难 他是铁石心肠,没有一点人性吗? 这样的情况当然属极端的个案,但现实生活中 坯是会有很多的现象:上大学的儿子半年给父母 一封信,内容很简单要钱;母亲病了,中学生 l家连一杯水都懒得端,却抱怨饭晚了;小学生把 己喜欢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

2、对其他人让也不让 下;公交车上,坐在座位上的少男少女谈笑风生, 站立一旁病弱的老人视而不见;轻生的女孩站在 预上危急万分,楼下的同龄人却起哄架秧这 孩子为什么如此薄情寡义?笔者认为,他们的身 缺少了一种“共情”意识。 何谓“共情”意识?是指站在别人角度,去体会、 解别人的情绪、需要与意图的一种人格特质。它 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拥有这种态度与能 力的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体谅别人,不易发生 冲突,极少出现极端行为,自己的生活比较平静,能 帮助别人,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相反,如果缺乏 “共情”意识和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融人社会,身边 缺少朋友,孤家寡人,即使学识再高,技术再强,也 换不来温

3、暖与幸福,更有甚者,形成偏激人格,会做 出危害社会的极端行为。 目前,在青少年中“共情”意识严重缺失,主要 表现在:心中只有自己,不考虑别人,说话做事不管 不顾,表现出极端自私和无情;以自己的内心需求 为行动唯一目标,不去体会别人的心理与情感,也 不顾及公共秩序与规则,冒失唐突,甚至发生剧烈 冲突;在处理与别人的关系时不懂互利双赢,不会 协调兼顾。 造成“共情”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 否认,竞争的压力、生存的艰难,导致人们头脑中传 统的伦理道德情感弱化,片面强调优胜劣汰;应试 教育大潮中,重分数提升,轻人格养成的做法对孩 子的道德隋感的发展也产生了误导。还有不可忽视 的一点,在独生子女

4、时代,孩子身上承载了过多的 47 春晖家长学校nhunh UiiiQNhanacIa0 爱,他们从小就被告知,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 么都不用管。于是他们打心眼儿里认为,别人爱他 们是天经地义的事,却从没人告诉过他们,他们还 需要爱别人归根结底,孩子的无情来源于我们 太过完美的爱。公平地讲,他们不缺爱的动机,他们 可能省下早点钱,捐给大熊猫,也可能为了打抱不 平头破血流。他们欠缺的是对别人内心的体察、对 旁人情感的感受,他们欠缺的是爱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意识呢? 一、不吝教导,灌输共情。一位外国作家说过, 教育就是将生物人演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我国的传 统教育,是以伦理纲常为主

5、要内容的宗法教育。许 多大家名人的启蒙往往是由目不识丁的祖母和母 亲进行的。从“孔融让梨”,到“二十四孝”,从“岳母 刺字”,到“马母殉国”。伟大的母亲用语言用行动传 达一个“爱”字。小爱爱亲人,大爱爱国家。因此,家 长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其进行人性、人情的 教育和熏陶。要在孩子刚会说话时,教他对挣钱养 家的父亲说声“谢谢”;对操劳家务的母亲道声“辛ll_ 苦”;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恩;在稍有行为能力 时,对身边有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许,。- 一次公共场合让座并受到赞扬的经历,就会催生一 位以贡献社会造福苍生为己任的大慈善家。 二、亲近生活,感受共情。不要在爱的名义和一 切为了学习成绩的借口下,将孩子推出温暖鲜活的 生活之外。要让孩子“人世”,融人热气腾腾的人间 烟火。动手,体味生存的艰辛;动脑,感受创造的愉 悦;动口,分享沟通的快乐。在生活的熔炉里,孩子 会锻炼得聪慧、机敏、心灵手巧,性格也会变得开朗 活泼。尤其是经过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更可以使孩 子的毅力、韧性、协调能力大大增强,为日后成大器 打下坚实基础。 三、适时点拨,解读共情。家长要善于抓住有利 时机,引导孩子体会感受别人的情感。比如生病时, 由自己痛苦,联想到别人的痛苦;购物时,体会劳动 者与经营者的辛劳与压力;聚会时,感受亲情、友情 的温馨,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 长学校 引 引 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