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6050279 上传时间:2017-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二二轮主题复习提纲主题之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考点建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重点突破 从 15 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发展。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涉及的范围、主要推动者、客观条件与主要纽带。概述 范围 推动者 客观条件 主要纽带15、16 世纪之交,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17-18 世纪,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 世纪 60 年代至 1

2、870 年,工业革命,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70 年至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概述变动的主要表现。原因:表现: 的逐渐解体;近代工 业的兴起、 发展。其中:近代工业主要包括: 企业、 企业、 企业 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从阶段特征、背景、表现、影响等方面,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其归宿。时间 特征 背景 表现

3、影响19 世纪60、 70年代产生 丰厚利润的刺激; 的诱导; 鸦片战争后, 开始解体,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等资源; 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兴办近代企业; 鸦片 战争前,已孕育资本主义萌芽。代表:方举赞在上海创办的 机器厂、陈启沅在南海开设的厂、朱其昂在开津经营的机器磨坊。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甲午战后 3 年间,民族资本总额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短暂春天以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最快;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

4、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工业发展也并不顺利;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 运动”,鼓励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传统产业和新兴工业都有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速度3创历史最高纪录。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日本全面侵华,沦陷区未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毁或被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 压榨民族企业。国统区工业中心重

5、庆,仅 1943 年停产的工厂就占到近三分之一。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商铺纷纷倒闭。过渡时期获得新生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实施。1956 年,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概述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 是一种新的 经济因素,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始终不占主导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有一定的依 赖性, 难以独立发展。作用: 经济上: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

6、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 经济侵略起一定的抵制作用。政治上: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经济、阶级基础。思想上: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 础。其 产生、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鸦片战争以后,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政局的更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生活逐渐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民众风情。结合所学知识

7、,回答下列问题:概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表现:因素: 社会性 质变化: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近代以来的每次重大 战争、社会 变革或政治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生活变化。 生产力因素:近代以来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和 生产方式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 产力的重大发展,是社会生活变化的根本因素。有识之士的推动: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近代以来政府的政策以及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水平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社

8、会生活变化。4概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点。趋势: 特点: 西方工 业文明的传入改变社会生活,因此, 明显。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因此,带有明显的 色彩。 发展不均衡:从 空间上看,近代社会生活 变化较显著的是在 和沿海地区, 和内地变化缓慢。变化 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 特征越来越明显。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经历的四次重大变化第一个大的变化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二个大的变化发生在 1912 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 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 风俗习惯收到极大的冲击,人民的精神生活都相 应地发 生了变化。第三次大的变化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政府的 强 制行动,一些社会丑 恶现象消失了。物质生活上出现了 平均主义,人们的 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人基本生活有保障。第四次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政治 环境也越来越 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 发 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