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11课李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5978256 上传时间:2017-12-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11课李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11课李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11课李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11课李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活与哲学11课李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11课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11课李(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1.1 社会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温故知新,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三个阶段?,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十八界三中全会,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单独二胎,防空识别区,双11,广场舞,爸爸去哪,艾弗森,2013年11 月 网 络 热 词,为什么网友们在1

2、1月份总结出这样的网略热词?,负面清单,新旅游法,美国政府停摆,上帝粒子,厨房PM2.5,煤治,中国绿卡,在职贫困,转基因食品,383改革方案,2013年 10 月 网 络 热 词,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1)社会存在,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内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 政治、法律、道德、科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内容,练一练,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法律思想 D.宗教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F.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ACDEG,(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我国,什么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关注现实思考1,为什么高房价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关注现实思考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爱情观,80年代的恋爱,90年代初的恋爱,90年代中后期的恋爱,21世纪的恋爱,80年代:公园里的恋爱,90年代初:大街上的恋爱,新世纪

4、:网络里的爱情,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为什么中国人的爱情观念会不断变化。,90年代中后期:歌厅里的恋爱,(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要么认为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2)要么认为是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唯物主义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山楂花开,纯爱永恒,不同时代,

5、却选择同样的“纯净”爱情,这是否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千古梁祝,真爱永恒,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最突出表现)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决定,社会存在,反作用(促进、阻碍),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小结,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6、实践,2005年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共增收词语6000余条,其中包括“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单身贵族”、 “黑哨”、“拒载”、“另类”、“埋单”、“排行榜”、“票房”、“前卫”、“上班族”、“上网”、“刷卡”、“下课” 、“追星族 “博客”等等众多词语这表明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巩固练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想一想:,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不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二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8、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约230年),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然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含义: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 生产资料公有

9、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G 人民代表制度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

10、: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小结,牛刀小试,1,A,(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

11、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实现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改革,特点:非对抗性,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决,(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

12、善和发展(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探究一,(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

13、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就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体现了这一点。,某校高三(1)班召开 “我看农村改革30周年”主题班会,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同学甲:改革开放30年来,从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道路和方向是正确

14、的。同学乙 :我国的农村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比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较大等,中国的农村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发言。,探究二,理论分析,(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农村改革使农村生产关系适合了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其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我国农村改革中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曲折性,也要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