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2)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53922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 目的地对自己的研究学习做记录,例如:编写系列书稿 、撰写研究报告 、交流研究成果等 。其次,制定科研计划,深化研究性学习成果 。教学计划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为了防止流于形式,学校必须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把大学生科研纳入教学计划管理,使研究性学习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 。再次,制定或完善导师制 。导师制的实施一方面必须遴选优秀教师担任导师,同时,学校应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导师所应完成的工作和所必须尽的义务,特别是要完善本科生导师的选拔条件 、任用程序 、工作职责 、考评奖惩等方面的规定 、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7.创设良好的研究性学习外部环境首先,加大研

2、究性学习的宣传力度 。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中小学中发展很快,应该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然而,要使所有公民意识到学会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此,进一步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宣传,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重视 、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有必要 。其次,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在企业中建立大学生科研活动基地 。在企业中建立 科 研 基 地 ,既满足了大学生科研所需要的实验仪器 、设备 、材料 、动力 、资料 、场所等必要条件,同时使研究性学习与实际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能更快更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 。再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术氛围 。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易受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

3、全社会规范学术行为和倡导真正的学术自由有利于大学生在校进行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1 邓亚涛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探讨 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 ( 6)2 吴廷亮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方法的运用 J .教育理论研究, 2003, ( 8) .3 吴松年 .当代教学素质论 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4 马大猷 .科学研究就是创新 A .黎先跃 .神奇的发现C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5 赵艳林 .培养创新人才 :大学教学模式的传统与变革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 ( 15-16) .责任编辑:雷艳萍 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一 、高校贫困生的心

4、理压力源(一) 经济压力从 1997 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招生,学生缴纳的学杂费用迅速攀升 。据统计,到 2009 年,全国高校学生人均学费上涨到了 5000 元 / 年,有些独立学院学费高达 10000 元 / 年以上 。学费 、住宿费 、伙食费 、车旅费等费用加起来, 4 年大学至少需要五六万元,增幅远大于居民年收入的同期增长幅度 。这对于贫困生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一项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 。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边远山区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 。为筹措高等教育费用,贫困大学生家庭省吃俭用 、东挪西凑 。有的贫困大学生通过助学贷款解决部分教育费用,但也承受了还款压力 。身处高

5、等学府,城市生活绚丽缤纷,吃 、穿 、住 、行花销较大 。对于许多贫困生而言,巨大的经济负荷下,深藏着不能自食其力解决教育费用的苦恼 、不能减轻吕维洪 余江敏* 作者简介 吕维洪,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云南 曲靖 655000);余江敏,曲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云南 曲靖 655000)摘 要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容易诱发各种问题,妨碍自身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通过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使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有效地结合起来;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加强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辅导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正确

6、的人生发展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集体氛围,激励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等措施,在国家 、社会 、学校 、家庭和学生本人多种合力的共同作用和努力下,才能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 、顺利发展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探析;对策教 育 政 策 研 究652010 年第 10 期 (综合研究)家庭经济压力的自责 、不能改变家庭贫困现状的郁闷和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二) 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 。对贫困大学生来说,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在体味人生的艰苦的过程中,家庭贫困的学生过早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部分贫困生努力学习,认为只有考取大学,走出农村,才能脱离贫困的境地,改变自己 “面朝黄土

7、背朝天的命运 ”。大多数贫困生都希望以刻苦学习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来证实自身的能力,希望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达到心理平衡 。贫困生大多来自老 、少 、边落后地区,文化基础 、家庭环境 、学习条件等相对较差,外语 、体育 、计算机 、美术和音乐等相关课程不能充分设置,特别是外语 、计算机等课程 。许多贫困大学生入学前从未接触过语音室 、电子计算机,因此他们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相当大 。为缓解经济压力,有的贫困生勤工助学,但投入的时间 、精力过多,未能处理好与学习的关系,本末倒置,影响了学习 。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们就容易丧失自信心,甚至自我否定,表现情绪低落 、

8、心情郁闷,对学习 、生活失去兴趣,容易形成心理贫困 。(三) 人际关系压力市场经济唯利是图的一面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部分大学生认为钱能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快乐和享受 。他们新潮的发型和时装打扮成为校园的流行风尚,造成学生之间相互攀比 、相互嫉妒 。这无疑给物质贫困的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多彩的都市生活 、富裕同学的出手不凡 、自己吃 、穿 、用的不如人等都在刺激着贫困大学生的心灵,增加其精神压力 。贫困生面对各种诱惑,自身矛盾加重,对金钱的渴望和追求日增,如果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和烦恼 。由于自卑 、缺乏自信,很多贫困生不能全面 、客观地看待自己,容易因

9、为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否定自己,盲目自卑,在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封闭,独来独往,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面对困难压力时,常常会表现为敏感多疑 、沉默寡言 、痛苦封闭,他们不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和建议,甚至把同学 、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当作对他们的施舍和做作之举,敌对心理和逆反心理特重,既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挫伤了自尊心 。一旦遭受到挫折,就会更加自怨自艾,心理封闭,行为孤僻 、冷漠,信心丧失,自我拒绝 。(四) 就业压力高校并轨制度和扩招导致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在 “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 ”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下,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其他同学更

10、大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善和新旧体制并存,学生就业时面对人才市场不公正的竞争,经济上没有优势,父母关系不广,自身素质不足等都增加了贫困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 。有的贫困生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看到许多同学凭借关系找到用人单位,特别是有的能力不如自己的同学由于家庭的关系而找到理想的岗位,致使心理不平衡,把家庭地位低下 、自身条件的不足看作是社会造成的,认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就算学习再努力也不会有好结果,从而产生攻击 、倒退 、轻生 、固执 、反向 、逃避 、压抑 、冷漠 、文饰 、投射等心理问题 。(五) 个性问题许多贫困生中学阶段都是顽强拼搏 、自强不息 、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从一个闭塞

11、、落后的地区到了 物 质 、精神生活相对富裕的城市,面对丰富多彩 、千变万化的世界有些茫然 、不知所措 。同学之间由于家庭背景 、生活阅历以及爱好志趣相差甚远;远离熟悉的父母 、中学教师,失去直接的情感依赖和支持;性格内向,怯懦自卑,离群索居,做事谨小慎微,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调节能力差 。自卑和过度自尊是贫困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求 。而且往往是自尊感越强,自卑心就越强 。高校贫困学生承受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较多的焦虑 、紧张 、恐惧 、失望 、羞愧 、自卑 、孤僻 、嫉恨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交织在一起

12、形成了复杂的心态,长期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 、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解决对策(一) 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使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有效结合减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经济资助是必不可少的 。健全的贫困生物质扶贫和精神扶助制度以及有效的政府 、社会 、学校等多位一体的扶助机制,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政府 、社会 、高校从实际状况出发,对贫困生的情况给予广泛的关注,为他们的学习 、生活提供根本的物质保障 。党中央 、国务院 、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低保问题,缩小贫富差距 。教育部 、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

13、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 。个人 、团体 、企业 、社会爱心机构关心帮助贫困大学生,营造出和谐社会氛围 。高校逐步建立起以奖学金 、学生贷款 、勤工助学机构 、助学金 、基金 、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经济资助以 “自助为主 ”、“他助为辅 ”、“以酬代补 ”的原则,避免资助方式不当而造成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 。众多的资助方式中,高校应重点做好贫困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它既能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又能培养贫困生独立 、自主 、自强的品质 。(二) 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66高 校应加强贫困生心

14、理咨询机构的建设,通过设置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建立贫困生档案,举办讲座 、开设选修课 、主题班会,成立贫困生心理社团,小型讨论会等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引导贫困生学会自我调适,形成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增强自尊 、自爱 、自律 、自重 、自强,真正实现对贫困 、挫折的理性超越 。目前,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师采取热线 、面谈 、网上咨询等多种途径对贫困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及时的心理疏通与教育,增强其自信心和自立意识,引导其人格与精神和谐发展 。在课程设置上,针对贫困生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正确认识 、分析心理问题 。

15、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贫困生参加公益活动 、社会实践,创造机会与他人交往,帮助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待人接物,并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其性格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在日常教学中,各科教师有意识的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 加强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建立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贫困生虽经历的挫折较多,成熟得较快,但他们毕竟是处在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对社会生活中许多复杂的问题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少贫困生将贫困归咎于社会的不公 、父母的无能和自己的不幸,一味地怨天尤人 。大

16、部分贫困生习惯于中学时期的生活环境,进入大学后他们的人生观 、世界观承受着巨大挑战,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进行着较大的调整和适应,这就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做好贫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利于贫困生走出贫困所导致的心理误区,使贫困生学习 、生活更有目标 。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可以帮助贫困生客观的认识 、评价自我,调整对自己的期望,根据个人爱好 、自身特点制定大学四年的发展规划和勾画未来发展蓝图,使其有针对性的参加各种内容丰富的政治 、学术 、科技 、文体 、社团和社会 实 践 活 动 ,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人生目标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一种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人生的价值和真义在于创造和奉献,而不在于拥有金钱的多少 。物质贫穷是事实,是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暂时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并不是自己的过错,也不一定是家庭的责任,更不是什么耻辱,而且现在贫穷不等于永远贫穷 。“穷且益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