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15941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49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环境资源的视角 1目录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环境资源的视角 .王国清 赵红超 对西方最优税收理论的思考 朱明熙 王勇 郭佩霞 我国地方公共品的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研究 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刘蓉 黄洪 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 2010 年第 1 期 2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基于环境资源的视角 王国清 赵红超1内容提要 : 本文认为,基于财政是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不仅包括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以及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而且包括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2、存在着相互决定、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关键词 : 财政 社会再生产 环境资源再生产 财政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再生产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财政归属社会再生产的分配环节,社会再生产原理是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理论是理解和解决一切财政活动的基石,重视和完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是进行一切财政分配活动、制定和执行各项财政政策的基本前提。长期以来,人们对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研究就是对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研究,后来受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影响又进行了对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两种再生产的关系研究。诚然,财政与物

3、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这两种再生产的关系是关乎整个财政分配与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然而就社会再生产的类别而言,环境资源再生产也应包括其中,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研究自然也应成为整个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财政是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在当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指引下,这种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财政与一种再生产理论:财政和物质资料再生产 1王国清:男,汉族,194 8 年 5 月生,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4、,四川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E-MAIL: 赵红超:男,汉族,1980 年 2 月生,河南商水人。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E-MAIL: 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环境资源的视角 3关于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问题,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有所涉及,比如许廷星(1957)在其专著 关于财政学的对象问题 、沈云(1963)在其国家财政与社会主义再生产一文、陈共(1965)在其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范围问题一文中都有就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的论述,然而就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系统性的研究应该说是改革开放后

5、的事情,可见的文献也非常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侯梦蟾(1980)的必须把社会主义财政放到再生产中来研究 、叶振鹏(1980)的社会主义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 、 社会主义财政学编写组(1982)编写的社会主义财政学 (修订本) 、邓子基(1982)的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财政读第二卷札记以及许毅、陈宝森(1984)编写的财政学教材等等都对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系统的研究。长期以来,人们从对马克思导言的研究出发,一致认为,社会再生产就是指连续不断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因此综观以上文献研究我们可以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谈论财政与社会

6、再生产的关系,我们见到最多也是最主要的可谓就是针对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研究。曾经流行的诸多财政学教科书和相关的论著,无一不是如此。至于有时论及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其实也就是指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并且,经济决定财政,而财政也积极影响经济1。 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总的来看,一方面,物质资料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给财政提供了稳定而可靠的物资基础;另一方面,财政资金的不断增长和合理分配又进一步促进了物质资料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和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财政分配作为再生产分配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就表现为财

7、政分配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各个环节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财政分配,这是主导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生产为财政提供可供分配的对象;生产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水平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财政分配的性质;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特定形式。反过来,财政分配既可作为生产成果的分配,又可作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因此必将影响、制约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财政聚集资金的规模影响生产发展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财政进行生产资料分配的资源配置,可以调节生产结构;财政分配能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巩固和发展。其次,财政分配与交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互为前提、相互影响。交换为财政分配提

8、供了可分配的资金,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是财政分配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一定的交换形式决定财政分配的形式;交换的广度和深度影响财政分配的广度和深度;如交换不当还会造成财政收入的虚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 2010 年第 1 期 4假,影响财政分配的正确性。同时,财政分配又影响着商品交换,它为商品交换提供了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财政分配的速度和结构也影响商品交换速度和商品供求总量与结构,坚持财政平衡是商品流通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第三,消费能为生产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制约财政分配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消费也制约着财政分配的方向, 消费结构又制约着财政分配结构,当然, 财政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消费水平和各种消费比

9、例关系, 调节消费结构, 等等。另外,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价格分配、信用分配、财务分配、社会保障分配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2 从已有的关于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的研究成果看, 人们在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关系方面的研究是正确而完整的3。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理论在财政学教科书或专著中要么以“简装本”出现,甚或又渺无踪影呢?这其中固然有学习或采纳西方版本财政学的因素,但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传统经济背景下财政是居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导或经济的核心,现在它已让位于现代经济运作的核心金融,而财政则已经成为不仅涉及经济,更是关系整个社会建

10、设的核心。随着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财政这一地位的界定和转形,这就客观要求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不仅应包括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更应拓展到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那么,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二、财政与两种再生产理论:财政和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 两种再生产即是指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已指出: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4”因此,把社会再生产只看作物质资料再生产这一种类型的理解,既不符合包括原始社会在内的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不符合恩

11、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应该加以修正。而且,如果没有了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肯定将无法进行,财政分配更是无从谈起。所以,研究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只局限于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 而对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等其它社会再生产的关系问题存而不论甚至视而不见的做法是有欠完善的,更何况还有环境资源再生产呢! 关于人口再生产,国内学者已进行了系统的阐发和研究,文献比如有试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两种生产 (刘洪康, 1979) 、略论人口再生产 (查瑞传, 1979) 、试论我国人口再生产 (吴忠观、杨致恒、王茂修,1980)等,而对于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研究却可见寥寥,文献比如有徐日清、金国相于

12、1990 年发表的对我国人口与财政财政与社会再生产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基于环境资源的视角 5关系的初探 、吴健于 1991 年发表的我国的人财失衡及对策建议以及刘汉屏、阮芳伧、王奎泉于 1991 年发表的九十年代财政学改革方向的思考等,它们从总体上为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研究揭开了序幕,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人口增长与国家财政失去平衡之“人财失衡”的角度来探讨财政与人口的关系,其中略有提及到的“人口再生产”问题很多是指“劳动力再生产” ,并把“人口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混用,以至于论述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其实是论述财政与劳动力再生产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我们知道, “两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

13、人口再生产而非劳动力再生产, “人口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紧密相连,但又有严格区别,进而,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研究绝不能等同于财政与劳动力再生产关系研究,鉴于此,笔者于 1996 年在拙文对财政理论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中把人口再生产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种而对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认识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必须从认识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关系入手。我们认为,社会再生产所包括的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物质保证, 人口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在社会再生产中,必须把两种生产统筹考虑,取得两种生产的和谐发

14、展。人口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它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重要地位。人口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人口中的劳动者的数量如何也影响生产的发展程度,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阻碍或加速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发展,最终都要反映到财政上来。如果忽略了人口再生产,就可能导致财政分配只顾物质资料再生产; 就可能导致财政支出中不能足够重视适度控制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提高方面的投资。只有正确认识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关系,才能正确分配财政资金于这两种再生产,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和人口的协调发展。事实上,财政职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补贴、社会保障、预算体制等,无不与人口再生产有着密

15、切的联系,但在我们大多数的财政理论中尚未有充分的反映和概括。 总之,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不仅应包括财政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而且也应该包括财政与人口再生产的关系,当然也还应研究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财政理论更加完善,从而避免不应有的财政政策失误。那么,财政与环境资源再生产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三、财政与三种再生产理论:财政和物质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环境资源再生产 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 2010 年第 1 期 6就财政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 我们已经分析了财政分配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种生产的关系。然而我们知道,不论是物质资料再生产还是人口再生产,它们的顺利进行都有一个基本假定:环境资源可以被无限的供给,人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废物也可以被自然生态系统无限的消纳。这个假定意味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速度必须小于环境资源自身的再生速度; 人类社会生产所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局限在自然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