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25913927 上传时间:2017-12-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王柱京 周文宣(重庆通信学院教授)摘 要 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和谐理念,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入手,发挥校园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的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有机结合 、协调运行 、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校 校园文化 和谐 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在内容结构上由校园的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四个层次构成 。高校必须坚

2、持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和谐的理念,促进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协调运行 、可持续发展 。一 、物质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外显的物质形态,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 、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建筑特色 、绿化美化程度 、教学科研设备水平 、文化体育设施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 。它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是体现一所学校吸引力 、凝聚力的一个硬性指标,也是体现一所大学价值取向 、审美情趣的校园精神文化的载体 。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在满足广大师生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校园风格

3、和文化内涵,对身居其间的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乔丹所言,校园的 “长廊连同它们华贵的圆柱,也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每一块砌墙的石头必定会给学生以美和真的熏陶 ”。显然,校园物质文化有着使用功能 、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校园环境的规划 、设计,还是各种教学设施的配置 、选择,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都要与学校的传统和培养目标一致,不仅要体现现代化程度,还有体现人文意蕴,力求美观 、实用,且具有教育意义 。因此,高校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应遵循一定的生态规律,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此,校园环

4、境布局应注意整体规划 、精心设计,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之中,按照美的规律来规范校园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使艺术性与时代感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从而营造高雅的文明氛围,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 。校园环境建设应着眼于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从一件雕塑的制作到一块标语牌的设计,从一条路的命名到一个小园林的风格,都要经过精心加工 、提炼和升华,从而赋予每个校园物质景观特定的文化内涵,使其放射出校园精神的光芒,使师生见物有感 、见物明理 。要千方百计让草木生情,让石头灵动,努力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这就要求我们以传承和创新

5、的理念指导校区的建设规划,通过对建筑物的造型装饰,办公室 、教室的布置,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校园雕塑的摆放,名人画像 、名言警句 、艺术作品的悬挂等校园环境的点缀,营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使校园成为环境优美 、生态良好 、设计合理 、功能齐全的和谐校园 。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 。完善的校园物质文化设施,能给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能使师生教有其所 、学有其所 、乐有其所,能让他们在求知 、求美 、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优美的校园景观能陶冶师生关爱自然 、关爱社会 、关爱他人的高尚情操,能对师生员工起到塑

6、造美好心灵 、激发进取精神 、约束不良风气 、促进身心健康 、调节心理状态等的重要作用,做到人与环境 、自然的和谐 。良好的校园环境还可以增强师生的内聚力和荣誉感,激发广大师生的爱校热情,更好地促进校园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 育 管 理1112009 年第 1 期 (上 半 月 刊)二 、制度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保障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是依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为完善师生管理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严密的组织机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 、组织性和秩序性 。它包括学校传统 、仪式和校规 、校纪 、教学及管理等规

7、章制度,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校园制度文化一经形成,不仅能促进师生员工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 。校园制度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是高校培养目标规范化的标本 。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制定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规章制度 、规范 、标准,才能保证各项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有效避免混乱管理,保障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和谐发展 。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人为本 、和谐民主的制度的保障 。高等教育法 规定的 “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是现代大学

8、制度的核心,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标志 。这种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起富有人文情怀与创新活力的制度文化体系,做到既约束人又激励人,真正贯彻实施一种尊重 、理解和关心人的人性化管理制度 。目的是让所有师生工作 、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让领导与教师 、教师与教师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 、和谐共处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加强各项制度的公开性 、透明度,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依章办事,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违纪必究,以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要重视制度的激励性,调动学校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上下协力,齐抓共管,建立校园文

9、化全员共建机制 。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思想和行为养成中的育人功能,加强法制教育,倡导依法办事 、按规则办事,增强广大师生的制度意识 。所有规章制度的实施,也要尽量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实施前要广泛宣传,取得广大师生的认可,要以正面激励为主,给不同的看法 、做法留有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为师生学习 、工作 、生活创设出宽松的氛围 。这种做法旨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削弱 “被管理 ”的逆反心理,营造出团结和睦 、互促共进的氛围,使制度文化达到最佳境界,发挥最大功能,从而使高校管理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提高效率,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因此,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的建立和优化,创新了

10、民主 、科学 、平等 、高校的大学制度文化,既能使高校步入法制化的轨道,规范权利运行机制,协调行政权 、学术权 、民主管理权的有机结合,使部门之间和人员之间分工负责 、合作共事,形成合力;又能反映民情,体现民意,集中民智,营造出一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想化氛围,使学校师生尽情发挥出生命的潜能与热情,使校园和谐稳定又生机勃勃 。三 、行为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行为文化就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学生和教师身上的具体表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 、生活模式 、各类群体 (社团) 活动,是学校作风 、精神风貌 、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 、学校价值观

11、的折射 。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要通过行为文化这一载体表现出来,而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行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环境,营造特有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为培养符合一定教育目标的新型人才服务 。因此,现在许多高等院校都把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增强学校凝聚力 、提升学校文化品质的重要内容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 、科技文化建设 。学术 、科技活动是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要从创办专题学术讲座,开展读书研究,鼓励学生创办校内刊物等方面狠下功夫,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学术化 、科技化精神

12、,一方面可促使师生人人重视科研学术,在高校形成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 、开拓创新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又可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从而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形成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第二,艺术文化建设 。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文化节 ”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陶冶,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在艺术节里,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在娱乐和比赛中,无形间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往往能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 。第三,阵地文化建设 。高校成立学生科技活动中心 、文学艺术创作中心 、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健身健

13、美娱乐中心和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等全校性的学生活动中心,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同时狠抓社团组织建设,培养学生兴趣爱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可见,高校校园行为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娱乐功能,而且还能使大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高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健康发展,高校要力求让举办的活动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避免消极 、颓废内容的出现,以陶冶大学生的精神为重点,112培 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教会学生学会求知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事,最终学会做人 。校园行为文化

14、正是通过各种高层次和高品位的活动,展示校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和综合状况,彰显校园精神,对广大校园人产生陶冶 、感化作用,从而增强师生的凝聚力,保证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 、精神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既不独立存在,却又无处不在 。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 、灵魂和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需营造的最高目标 。校园精神文化的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最终体现的应是一所学校最具特色 、最富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 。在国内外教育发展史上,很多中外名校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精神,陶冶和启示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美国哈佛

15、大学一直倡导 “崇是求真 ”的精神,主张大学就是不懈追求真理的地方,揭示了大学使命的本质内涵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则强调大学应服务于社会,这种新型价值观念的诞生使得美国承继于欧洲大陆的大学模式彻底摆脱了象牙塔的束缚,得以直面美国现实社会生活 。在现代中国,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力倡 “兼容并蓄 ”的大学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 。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树立 “通识为本 ”的教育理念,强调工科教育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 。正是这种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才使这些百年名校经久不衰,魅力永恒 。学校精神作为一种群体意识,是师生员工共同创建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6、 。当代大学的学校精神集中反映为不懈努力的自强不息精神;敬业守道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 。这些健康高尚的学校精神可以成为一种激发因素和原动力,推动人们积极进取,成为人们开拓奉献的精神力量 。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够强化师生员工的校园归属感 、责任感和荣誉感,把师生员工紧密联结在一起,凝成一股难以替代的巨大力量 。大学精神所具有的号召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所大学与时俱进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没有崇高精神境界的大学,是不可能保持蓬勃生命力的 。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 。学校精神可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导向作用,把广大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体系引导到正确方向上;可以使师生保持高尚的理想追求,营造浓厚的精神氛围,于无形中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学校发展的合力,进而使广大师生能更好地理解整个高校的发展定位 、办学思路 、办学特色和奋斗目标,对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根本性意义 。所以任何一所高等院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