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痛风知识:痛风吃出来的关节病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809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湿病痛风知识:痛风吃出来的关节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湿病痛风知识:痛风吃出来的关节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湿病痛风知识:痛风吃出来的关节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湿病痛风知识:痛风吃出来的关节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湿病痛风知识:痛风吃出来的关节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湿病痛风知识:痛风吃出来的关节病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大约有 人患有各种关节疾病,我国关节炎患者估计在 1 亿人以上,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据专家介绍,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及种族有关,而肥胖、关节面的机械应力改变、关节畸形、损伤及代谢紊乱则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关节炎患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而痛风作为关节病的一种,它的发病率与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痛风已成为一种现代人的“文明病”国庆期间,有位朋友晚上与家人一起吃饭时还谈笑风生的,到了半夜就突然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右侧大拇指关节剧烈疼痛,好像有千根针在扎肉似的,连被子也不能盖。我知道这位朋友一直是

2、血尿酸较高,以前也曾发作过两次,似乎都与聚餐有关,他通常吃上几片止痛药就好了,总以为不是什么大事,经医生诊断,他患的是痛风。痛风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其发生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历史上豪门贵族、生活富裕的人易发生痛风,故亦有“富贵病”之称。以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饮食中的动物性食品较少,因而痛风的发病率很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痛风发病有关的食品主要是各种动物性食品在饮食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使原来少见的痛风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在中老年人和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易诱发。目前,痛风已成为一种现代人常见的“文明病”。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

3、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发病急,缓解也快,有来去如风之称。临床主要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在关节滑液的白细胞内可找到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结石或痛风的肾实质病变。痛风是尿酸浓度长期升高引起的疾病。尿酸由嘌呤合成,虽然正常人从饮食中摄取的嘌呤只占 20%,但这些嘌呤很少被人体利用,而是全部转化成了尿酸。高嘌呤饮食可使尿酸生成增加,特别是酒类,是促使痛风发病的重要因素。实验证明,正常人饮 1 瓶啤酒,血中尿酸可升高 1 倍。饮用含铅的酒(酿造器皿是铅容器),可使痛风危险性增加 3 倍以上。曾有人统计过,痛风的发病率在国外 3%我国

4、 30 岁以上的男性 20%以上有尿酸过高的情况。而尿酸过高的患者 5%发展为痛风。痛风发病年龄一般在 30 岁之间,以男性多(占 95%),男女比例为 20:1,是一种“重男轻女”性疾病,而且多见于脑力劳动者、偏爱吃肉者、贪酒者以及肥胖的人。但如果说痛风就是“吃出来的病”,那也不够全面。人血尿酸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别、种族、遗传、年龄、过劳、药物等有关。 性别和年龄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青春期以前男女并无区别,青春期以后,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并持续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女性在绝经以后血尿酸才升高,但仍低于男性。基于上述特点,痛风大部分在 3070 岁发病,绝大多数在 40

5、岁以上发病,男性最高的发病年龄在 5059 岁。目前痛风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30 多岁患痛风的并不少见。女性痛风的发病几乎都在 50 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为 。女性痛风发病年龄不仅大于男性,而且症状也不典型。种族与遗传不同的种族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别。黄种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低于西方白种人,但个别生活方式接近西方的中国人,血尿酸水平较高,甚至高于白种人。黑人的痛风患病率高于白种人。据美国 1986 年的统计资料,非洲黑人中痛风的患病率占风湿病的 9%以上。棕色人种的痛风患病率也高,新西兰毛利族痛风患病率为 痛风也可能与遗传有关,如印尼爪哇的痛风病人大都居住在农村,生活方式也不

6、西化,而痛风的发病率接近于白人水平。一般认为,约 10%25%的痛风病人有痛风家族史。有医院曾统计 626 例痛风病人,有家族史的 93 人,其中 12 人中三代人都有人患有痛风,1 人 4 代都有痛风病人,42 人同胞兄弟都有痛风。痛风遗传方式还很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具有遗传效应微效、累加和共显的特点。继发性痛风已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显率高达 90%以上。疲劳和药物痛风病人有的是加班加点干活后,或长途旅行、搬迁新居,因疲劳而发病;也有的因受凉、关节局部劳损或扭伤而发病;还有不少病人是因为长时间应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痛风。如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可损害肾脏,阻止

7、尿酸从肾脏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结核病人应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不合理使用利福平,多数人血尿酸升高,痛风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长期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尿酸的排泄,可使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增高。另外,部分由肾脏排泄,也可阻碍尿酸的排泄。总之,凡是损害肾脏功能。或是阻滞尿酸排泄的药物,都可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饮食的控制与预防痛风发作有一定关系防治痛风,第一,要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主要有:沙丁鱼、海鳗、虾、蟹、牡蛎、干贝以及鱼皮等;肝、肾、肠、心等;豆、紫菜干、干的香菇、菠菜等。根据我国、日本以及美国学者测试各种豆类的嘌呤含量,除干黄豆外含量都不太高。所以豆类一般是可以吃的,除非的确它曾引起你的痛风发作。第二,一定要禁酒,尤其是啤酒,是诱发痛风发作的重要原因,约占 60%。第三,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及避免尿路结石。每日饮水量应在 2000上;第四,应维持正常标准体重,过于肥胖者减肥以每月减轻一公斤以内为宜,操之过急,易引起痛风发作。有些人听到尿酸过高就严格限制饮食,因而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有人则置之不理,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这都不是正确态度,惟有耐心调整及长期治疗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除饮食控制外,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应在医师指导下正确用药,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