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7864 上传时间:2017-0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临床检验基础》白细胞检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1 页白细胞检查一、概要要点 1: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 832 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 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 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 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 10%。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 有分裂能力;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2、;贮备池: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 35d,数量为外周血的 520 倍,贮备池中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黏附于微静脉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黏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要点 2: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干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而后发育为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中单核细胞(M),大部分黏附于血管壁,少数随血液循环,在血中停留 36d

3、 后即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寿命可达 23 个月。单核病毒、原虫、真菌:结核杆菌等)、吞噬和清理功能(如组织碎片、衰老血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因子等)、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功能,还参与杀菌、免疫和抗肿瘤作用。要点 3: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1/4。分为:在骨髓、脾、淋巴结、其他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发育成熟的 B 淋巴细胞,占 20%30%,B 淋巴细胞寿命较短,一般 35d,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在胸腺、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称为 T 淋巴细胞,占

4、 60%70%,T 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数年,被抗原致敏后可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细胞免疫。还有少数 伤细胞)、N 细胞(裸细胞)、D 细胞(双标志细胞)。观察淋巴细胞数量变化,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二、白细胞计数要点 4: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度快,易于标准化,计数精确性较高,但需特殊仪器。某些人为因素(如抗凝不充分)、病理情况(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可干扰白细胞计数。使用前须按定方法对仪器进行校准,且须认真坚持日常质控工作。要点 5:质量控制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2 )与红细胞数比较: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约为(50010

5、00):1。(2)与血涂片白细胞分布密度一致性,如下表。如表:血涂片上 布密度与 量关系 血涂片上 (10 9/L) 血涂片上(10 9/L)24 (47) 610 (1012)46 (79) 1012 (1318)要点 6:参考值成人:(410)10 9/L。新生儿:(1520)10 9/L。6 个月2 岁:(1112)10 9/L。儿童:(512)10 9/L。三、白细胞分类计数要点 7:可发现细胞形态及染色有无异常,是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方法,但耗时、精确性和重复性较差。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结果以数据、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

6、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要点 8:1)细胞分布不均:通常涂片尾部中性粒细胞较多,淋巴细胞较少,单核细胞沿涂片长轴均匀分布。幼稚细胞分布在涂片尾部和边缘,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布在涂片头部和体部。采用“城垛”式移动进行涂片分类,有助于弥补涂片中细胞分布的差异。(2)形态识别差异:主要因素是杆状核和分叶核诊断标准差异;单核细胞和大淋巴细胞鉴别能力差异;染色较差的涂片,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难以区分。s 或 表示。人工计数准确性虽高,但精确性差,与分类计数细胞数量较少有关。计数细胞量越大,误差越小。因此,临床上如需观察细胞数量变化作为诊治指标时,应提高细胞计数量,如下表。如表

7、:白细胞总数与分类白细胞数的关系 白细胞总数(10 9/L)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 白细胞总数(10 9/L) 应分类白细胞数(个)4 50100 2030 300410 100 30 4001020 200 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3 页要点 9:如表: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范围 百分率(%) 绝对值(10 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27)嗜酸性粒细胞 (碱性粒细胞 01 (0巴细胞 2040 ()单核细胞 38 (图:各种白细胞形态要点 10: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1)生理性增多:正常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2 叶核占 10%30%,3 叶核占

8、 40%50%,4 叶核占10%20%,5 叶核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0%,绝对值710 9/L 称为增多。生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改变。通常原因为:1)年龄变化: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 9/L】,34d 后降至 10109/L,约保持 3 个月,逐渐减至成人水平。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628)10 9/L,1 周内降至 5109/L,第69d 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婴儿期以淋巴细胞数为主(可达 70%),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45 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2 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

9、与成人相同。2)日间变化:在安静、休息时白细胞数较低,在活动、进食后白细胞数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内最高值和最低值可相差 1 倍。3)运动、疼痛、情绪变化:脑力和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严寒、暴热使白细胞数高达 15109/L 或更高。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4)妊娠与分娩:妊娠超过 5 个月白细胞可达 15109/L 以上,妊娠最后 1 个月波动于(1217)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4 页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 34109/L,分娩后 25d 内恢复正常。5)其他:吸烟者白细胞计数高于非吸烟者 30%(包括中

10、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2)病理性增多1)反应性增多: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增多白细胞大多为分叶核粒细胞或杆状核粒细胞。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如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他原因(如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氯化锂等)。2)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1、、骨髓纤维化症。如表:病情严重和恢复期的血象变化 病情严重 恢复期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 急剧增加或异常下降 逐渐恢复正常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大量出现 逐渐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 消失 重新出现或暂时上升淋巴细胞 减低(病毒感染时增加) 增加或恢复正常单核细胞 减少,但某些疾病时增加(如结核) 逐渐增多或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出现或增多 减少或消失要点 12:中性粒细胞减低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9/L,称为粒细胞减低症,低于 09/L 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见于:某些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 线等)、长

12、期服用氯霉素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要点 1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正常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 3 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为 1:13,见下图。如图: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辅导 临床检验基础 第 5 页1)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5%)称为核左移。再生性左移是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轻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仅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表示感

13、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中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 重度左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杆状核粒细胞25%,并出现幼稚的粒细胞。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如伤寒、败血症等)。2)核右移:中性粒细胞核分叶 5 叶以上者超过 3%则称为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为造血物质缺乏、脱氧核糖核酸减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苷、6炎症恢复期。要点 14:淋巴细胞(1)生理性增多

14、: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成人410 9/L、儿童0 9/L、4 岁以下910 9/L。见于儿童期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2)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等)、肾移植术后(如发生排异反应)、白血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3)减低: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要点 15:单核细胞(1)生理性增多: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计数超过 09/L。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较成人稍多,平均为 9%,出生后 2 周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多,可达 15%或更多,妊娠时生理性增高与中性粒细胞变化相平行。(2)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四、嗜酸性粒细胞要点 16:参考值(成人:(10 9/L)年龄变化:5 岁以下儿童嗜酸性粒细胞约为(010 9/L,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