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737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常见症状及护理 .l: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小儿贫血的分度及分类 .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友病病人的护理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人的护理 .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 .4 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常见症状及护理1造血系统 由骨髓、肝、脾、淋巴结等造血器官构成,胎儿期肝、脾参加造血,出生后骨髓为人体主要造血器官。57 岁以前全身骨髓都为红骨髓,20 岁左右红髓仅限于扁骨及长骨的髓端。肝、脾造血功能在出

2、生后基本停止,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肝、脾能够重新恢复造血,称为髓外造血。如骨髓纤维化时,肝、脾又恢复造血能力。血细胞是血液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后的寿命约为 120 天,成熟粒细胞在外周血流中半衰期 67 小时,血小板在循环血中寿命为811 天。2血液病常见症状(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中最常见的症状。血红蛋白浓度较重要,是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上将贫血分为轻度(男 20g/L,女 Hb) 、中度(0g/L) 、重度(0/L)及极重度(0g/L)4 级。常见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临床表现:轻度贫血多无症状,中、重度贫血可见甲

3、床、口唇及眼结膜苍白,甚至面色苍白。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常出现头晕、耳鸣、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2)继发感染常见原因:多见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血液病。临床表现:感染部位多为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系统,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和菌血症。(3)出血或出血倾向:由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停止的一种症状。常见原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血管脆性增加如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出血常见部位是皮肤黏膜(口腔、鼻腔、牙龈等) 。3)出血倾向病情观察:定时测血压、心率,注意意识状态。观察皮肤黏膜出血部位、出血范围

4、、出血量等。保持身心休息: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以防再次出血。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软食,避免口腔黏膜擦伤。餐前后可用冷的苏打漱口水含漱。皮肤出血的护理:避免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使用时在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局部直至止血。鼻出血的护理:少量出血可用干棉球或 l:1000 肾上腺素棉球塞鼻腔压迫止血,并局部冷敷,促血管收缩达到止血。若出血不止,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压迫出血部位促进凝血。嘱病人不要用手挖鼻痂,可用液状石蜡滴鼻,防止黏膜干裂出血。口腔、牙龈出血的护理:牙龈渗血时,可用肾上腺素棉球吸收或明胶海绵片贴敷牙龈。不要用牙刷、牙签清理牙,可用棉签蘸

5、漱口液擦洗牙。注意观察止血药作用、不良反应:输血及血液制品时遵医嘱输入浓缩血小板、血浆或新鲜全血,输注前要认真核对血型、姓名、输入后注意输血反应、过敏反应。(2)发热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进食情况。保持心情平静及舒适体位。保持病室清洁:室内空气要新鲜,每天用紫外线消毒,限制探视人员,以防交叉感染。白细胞110 9/L 时应实行保护性隔离。保持皮肤、口腔卫生。饮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发热时每日液体入量在 3000右为宜。寒战与大量出汗的护理:寒战时全身保暖,并饮用较热开水。大量出汗时注意更换内衣,减少不适。

6、物理降温可在头颈、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血液病病人不宜用乙醇擦浴,以免造成皮下出血;药物降温。附 l: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1小儿造血特点 分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1)胚胎期造血:肝造血约从胚胎 8 周开始,出生后 45 天完全停止。胚胎 6 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 4 个月开始造血,直至生后 25 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2)生后造血:骨髓是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婴幼儿时期,当发生各种感染或贫血等造血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2小儿血液特点(1)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胎儿期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较高。至 23 个月时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

7、血” 。3 个月以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缓慢增加,12 岁达成年人水平。(2)白细胞数与分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相等有两次时间交叉,分别是在生后46 天(第一次交叉)和在 46 岁(第二次交叉) ,7 岁以后与成年人相似。附 2:小儿贫血的分度及分类1诊断标准 6 个月以下婴儿按国内标准:新生儿 45g/L,l4 个月0g/L,46 个月 Hb,为贫血。6 个月以上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 个月至 6 ,614 岁 20g/L,为贫血。2分度 根据末梢血中血红蛋白量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 4 度:12090g/L 属轻度;9060g/L 为中度;6030g/L 为重度;30g/L

8、为极重度。3分类(1)病因分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性贫血。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及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等。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葡萄糖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丢失过多性贫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2)形态分类:根据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结果,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单纯小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4 类。二、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1铁代谢(l)铁的来源:正常人体每天制造新鲜红细胞所需的铁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破坏后

9、释放的铁。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肝、瘦肉类、蛋黄、豆类、紫菜、海带及香菇等;谷类、多数蔬菜、水果含铁较低;乳类(如牛奶)含铁最低。(2)铁的吸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2病因与发病机制(1)需要增加而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生长快,需铁量多,如果铁摄入不足,可导致缺铁。铁供应不足是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育龄期女性需铁量亦增加,育龄妇女若饮食中供铁不足,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早产儿、双胎、胎儿换血等可致胎儿储存铁减少。(2)铁吸收不良: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是铁的主要吸收部位,胃大部切除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由于胃酸缺乏、肠道功能紊乱、小肠黏膜病变等均可造成铁吸收障碍。小儿慢性腹泻、反复感

10、染可减少铁的吸收,增加铁消耗,影响铁利用。(3)损失铁过多:慢性失血是成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由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常使体内储存铁耗竭。消化性溃疡出血、痔出血、月经过多、钩虫病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用未经加热的鲜牛奶喂养婴儿,肠息肉、膈疝致铁丢失过多。3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本病有一般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但无发绀) 、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等。贫血最常见的受损部位是皮肤、黏膜,以口唇、口腔黏膜、甲床最明显。缺铁性贫血的病人不会有血小板下降,因而只有贫血而无出血。由于缺血、缺氧,含铁酶及依赖酶的活性降低,病人可伴以下特征。(1)营养缺乏: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

11、、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变平,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反甲” 、薄脆易裂等。(2)黏膜损害:舌炎、口角炎及胃炎,舌乳头萎缩严重者吞咽困难。(3)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如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于小儿。少数病人有异食癖,喜吃泥土、生米、冰块、石子等。4辅助检查(1)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血小板均正常。(2)骨髓象:骨髓中度增生,主要是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可反映体内储存铁情况。)其他:血清铁降低,500g/L;血清铁蛋白14g/L,血清铁蛋白检查可准确反映体内储存铁情况,可作为判断缺铁的依据。5治疗要点(l)去除病因:是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

12、。(2)补充铁剂:药物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6护理问题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铁不足有关。有受伤的危险与严重贫血有关。知识缺乏。缺乏缺铁性贫血预防知识。7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症状、体征,评估其活动耐力。(2)限制活动:根据贫血程度,帮助病人制订活动计划。(3)饮食护理: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动物食品的铁更易吸收。纠正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消化不良者,要少量多餐。食用富含维生素 C 的食品,有利于铁吸收。另外,服药后不要即刻饮浓茶、牛奶、咖啡。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动物的肝、肾、血、瘦肉及

13、蛋黄、黄豆、紫菜、木耳等。对早产儿应提早(约 2月龄)给予铁剂。(4)药物护理口服铁剂的护理: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全量,并在两餐之间服用,减少对胃的刺激;口服液体铁剂时,病人要使用吸管,服后漱口,避免牙齿染色;可与稀盐酸和(或)维生素 C(如各种果汁) 、果糖等同服,促进铁吸收;忌与影响铁吸收的食品(如茶、咖啡、生乳、钙片、植酸盐等)同服;服用硫酸亚铁几乎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是黑粪,向病人说明以消除顾虑。注射铁剂的护理:需深层肌内注射,可减轻疼痛。注射时应注意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取药液后,要更换针头注射;可采用“Z”形注射法,以免药液溢出。极少数病人可有局部疼痛、淋巴结肿痛,全身反应轻者表现为面红、头晕、荨麻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注射后 10 分钟至 6 小时要注意观察不良反应。铁剂服用时间,至血红蛋白正常后 2 个月停药,目的是补足体内储存铁。疗效判断:一般补充铁剂 48 小时后病人自觉症状好转,网织红细胞能最早反映其治疗效果。8健康教育 讲解合理搭配饮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血、瘦肉及蛋黄、黄豆、紫菜、木耳等;合理搭配食物品种,纠正偏食习惯,早产儿出生后 2 个月开始补铁预防;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多食含铁丰富食物。三、营养性巨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