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733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 .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产儿的特点及护理 .生儿窒息的护理 .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 .生儿黄疸的护理 .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 .生儿脐炎够护理 .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 . 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一、足月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正常足月新生儿是指胎龄满 3742 周出生,体重 2500g 以上,身长 47上,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根据胎龄分类:足月儿,胎龄满 37 周至未满 42 周的新生儿。早产儿,胎龄满 28周至未满 37 周的新生儿。第 37 周的早产儿因成熟度己接近足月儿,故又称过渡足月儿。过期产儿

2、,指胎龄满 42 周以上的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类: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在 25004000g 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 1 小时内体重不足 2500g 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 1500g 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 1000g 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 者。根据出生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 百分位者。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10 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习惯上将胎龄己足月而体重在 2500g 以下的新生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最常见的一种。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 90

3、 百分位以上的新生儿。1正常新生儿的特点(l)外观特点: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皮肤红润,胎毛少,头发分条清楚,耳郭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乳晕清晰,乳房可摸到结节,约 3(趾)甲超过指(趾)尖;男婴睾丸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可覆盖小阴唇;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四肢肌张力好。(2)呼吸系统: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次数 4045 次分,呼吸较表浅,节律不规则。(3)循环系统:新生儿心率波动较大,100150 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70/50(4)消化系统: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易溢乳甚至呕吐。生后 12 小时开始排出墨绿色胎粪,34 天排完,粪便转为黄绿色。24 5)血液系统:

4、出生时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高,血容量 85100ml/细胞计数生后第 1 天可达(1520),3 天后明显下降。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6 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相近,以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6)泌尿系统:生后 24 小时内排尿,如生后 2448 小时仍无尿,需要检查原因。生后头几天内尿色深、稍浑,放置后有红褐色沉淀,此为尿酸盐结晶,不需处理。(7)神经系统:新生儿脑相对大,生后具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等原始反射。正常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可自然消失。新生儿期若上述反射减弱、消失或数月后仍存在,提示神经系统有病变。(8)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

5、不完善,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散热,且体温易随外界温度而变化。新生儿体温波动在 3637,其适中温度与体重及日龄有关。(9)能量和体液代谢:新生儿患病时特别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纠正。(10)免疫系统: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免疫球蛋白 此新生儿不易感染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等) 。而免疫球蛋白 能通过胎盘,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2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1)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2)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出生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进食少可出现体重下降,但不超过 10%(一般 3

6、%9%) 。生后 10 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体重。(3)假月经:少数女婴生后 57 天有少量阴道出血,持续 l3 天自止。是因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突然消失引起,一般不必处理。(4)乳腺肿大:男、女新生儿都可发生,在生后 35 天出现乳房肿大,如蚕豆或鸽蛋大小。多于 23 周消退,不必特殊处理。(5)口腔内改变:新生儿上腭中线和牙龈切缘上常有黄白色斑点,民间称“马牙” ,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形成“上皮珠” 。在生后数周至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破。新生儿两颊部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奶,不应挑割,以免发生感染。3正常新生儿的护理(1)娩出后的护理:新生儿室应干净、清洁、整齐,

7、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度2224,相对湿度 55%65%,床与床之间的距离为 60新生儿娩出后,应迅速清除口、鼻部的黏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娩出后 12 分钟结扎脐带断端,并将残端无菌包扎。出生后轻轻揩去头皮、耳后、腋下及其皮肤皱褶处的血迹和胎脂。用干毛巾吸干羊水、擦干皮肤后,用预先温热好的包被包裹婴儿,使新生儿身体处于耗氧量和蒸发散热最少、新陈代谢最低的“适中环境”中。(2)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检查新生儿鼻孔是否通畅,清除鼻孔内的分泌物。保持适宜体位,一般以右侧卧位为好。双上肢自然屈曲在头两侧(切记不可将上肢固定在包被,中) ,不可随意将物品放在新生儿口、鼻腔处或按

8、压胸部。(3)喂养:出生后 30 分钟左右抱至母亲处给予吸吮,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母亲无法哺乳时,试喂 10%葡萄糖水 10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给配方奶,每 3 小时 1 次。乳量根据婴儿耐受和所需热量计算,遵循由小到多的原则,以喂奶后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天,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间除外)为标准。)保暖:生后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戴帽子、母亲怀抱、热水袋、婴儿暖箱和远红外辐射床等。每 4 小时监测体温 1 次。(5)预防感染:入室时应更换衣、鞋,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 1 次,每次 3060 分钟。每月做空气培养 1 次。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应

9、分室居住,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6)皮肤护理:每日沐浴 1 次或 2 次,在喂奶前进行。新生儿沐浴前,拿掉脐纱,脐部可以用清水洗。每天沐浴后,并用 75%乙醇消毒,保持局部干燥,不要用脐纱包扎脐带,防止感染造成脐炎。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乙醇消毒脐部直到分泌物消失。(7)预防接种:出生后 23 天接种卡介苗;出生 l 天、1 个月、6 个月时,各注射乙肝疫苗 1 次。二、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28 周,但不满 37 周的活产婴儿。1早产儿的特点(1)外观特点:无青紫的患儿,可出生后 24 小时喂10%葡萄糖水 2ml/呕吐者,可在 68 小时喂乳。出生体重220(产儿

10、257(15mg/每日上升85(5mg/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早产儿4 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2mg/3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1)感染: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产程中感染,型肝炎病毒为常见。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由于细菌毒素加快红细胞破坏,损坏肝细胞,出现病理性黄疸。(2)非感染:新生儿溶血症,统(最常见)和 统(母亲 O 型,小儿 型不合最为常见。胆道闭锁,肝肠循环受阻,胆红素排泄障碍。胎粪延迟排出。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 生素 脑丸等。其他,如低血糖、缺氧、酸中毒等均可导致病理性黄疸。4治

11、疗要点 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血清胆红素,保护肝,降低游离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如有感染应积极控制感染。5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为胆红素脑病,与血清胆红素增高、通过血脑屏障有关。知识缺乏(家长)与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有关。6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生理性黄疸应密切观察黄疸变化,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当血清胆红素342(20mg/,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观察排泄情况。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

12、理。(2)保暖: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3)尽早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粪排出。同时,有利于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轻肝负担。(4)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如有脓性分泌物,可用 3%过氧化氢清洗局部后,涂以 2%碘酊,保持脐部清洁、干燥。(5)实施光照疗法:对病理性黄疸患儿,蓝光照射疗法可降低血清胆红素。对严重溶血患儿应采取换血疗法。7健康教育(1)既往有新生儿溶血症流产或死胎的孕妇,应讲解产前检查和胎儿宫内治疗的重要性,防止新生儿出生时溶血症的发生。(2)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应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指导。母乳性黄疸的患儿,暂停母乳喂养 l4 天,或改为

13、隔次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3)红细胞 陷者,须忌食蚕豆及其制品。(4)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丸,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六、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为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未成熟儿发病率高。1病因与发病机制 与寒冷、呈产、感染、缺氧等有关。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储存不足,且在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加之寒冷时无寒战产热反应,故容易出现体温下降。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较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使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凝滞,造成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