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872313 上传时间:2017-12-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 、青年领袖理论和学生干部的培养第一节 青年领袖的内涵和特质第二节 青年领袖的主要理论第三节 青年领袖成长规律对学生干部的启示 导读“青年领袖”一词源于欧美国家,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也有流行,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大陆。青年领袖,是指在一个青年组织群体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掌握并支配该组织群体各种关系和资源,设计并促成实现该组织群体生存和发展范围的资源拥有者、决策者、带动人和监护人。青年领袖的特质主要包括影响力、组织力、创新力和意志力等要素。青年领袖是社会精英的一部分,在青年组织中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角色,青年领袖理论来源于精英理论和领导理论。青年领袖的成长有着自身的规律,修学储能

2、、培养修炼、实践磨砺、自我修养、社会责任、积累提高和曲折上升是主要内容。从学生干部到青年领袖,是学生干部生涯发展的重要过程。高校学生干部并不是天然的“青年领袖” ,每一个致力于成为青年领袖的学生干部,都应该借鉴青年领袖的成长规律,努力进行全方位的打造。第一节 青年领袖的内涵和特质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单位制的瓦解和身份制度的衰落,社会流动的藩篱逐步被打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这个时代的青年群体创造了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因而造就了一大批青年领袖人物,他们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舞台上,成为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力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新闻媒体

3、对这方面有较多的报道,而本文将在对这一精英群体的内涵和特质进行简要说明基础上,透过精英理论、领导角色理论与青年领袖的内在关联阐释青年领袖的群体崛起与角色担当。一、青年领袖的内涵“领袖”原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凡的词汇,由于“领袖”在服饰美学上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它后来被用来指称一个国家或者某个团体的领导者,带头人或中坚力量。而“青年领袖” (young leaders)则是一个外来词,起源于欧美国家。所谓青年领袖,是指在一个青年组织群体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掌握并支配该组织群体各种关系和资源,设计并促成实现该组织群体生存和发展范围的资源拥有者、决策者、带动人和监护人。青年领袖不隶属于某一类阶层

4、,但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社会评价等,使这一群体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其言行、兴趣、爱好以及行为方式等,对社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青年领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的特征:一是地位特征。青年领袖在青年群体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二是年龄特征。根据国际标准,青年的年龄须为 45 岁以下。三是影响力。青年领袖是实际超越于并把握着组织群体和组织成员的特殊角色,其一举一动都对组织及其成员发生重要影响,青年组织的命运轨迹不管好坏、成败、均深受领袖的有力影响,甚至为其所决定。青年领袖与领导者的概念不同。青年领袖是处于青年年龄段的杰出领导者,领导力量更来自人格、知识、智慧等非权力影响力

5、,独特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对青年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效仿力,具有偶像性。领导者是在组织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人,其权力由组织赋予,只有借助权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的任务和目标。虽然青年领袖常常也是领导者,但领导者并不一定是领袖。领导者是被任命的,领袖是自然形成的;领导者的权威来自权力,而领袖的权力往往来自权威。二、青年领袖的特质领袖的特质,是领袖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学习培养和实践锻炼而逐步形成的,并在其工作中经常发挥作用的各种内在要素。一般而言,青年领袖应具备如下几种特质:第一,影响力影响力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青年领袖的影响力,就是其在领导活动中,有效地影响和改变组

6、织其他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使之纳入群体活动目标轨道的能力,亦即青年领袖的状况和行为在追随者身上产生的心理效应。青年领袖影响的不仅仅是组织成员的具体行为,而且要影响团体成员的价值倾向和思想观念。这种影响的有效产生,不仅依赖领袖所具有的职位权力,而且更依赖他所具有的个人权威。第二,组织力组织力是指领袖实施组织管理的能力。青年领袖的组织能力是决策实施、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要素。第三,决策力决策力是青年领袖带领组织成员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根据事件、环境与信息的状况,对预定目标与行动方案做出决断的本领。决策是青年领袖组织工作的核心,是领导能力的集中体

7、现和衡量领导水平的主要标志。决策力的大小关键在于青年领袖的自身素质,即个人素质和集体素质。青年领袖的个人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汇众人之长,集众人之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科学决策。第四,创新力创新力是一种独立的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果的能力,是青年领袖智力开发的最高级的表现形式,是领袖诸多能力的核心部分。有无创新能力,是衡量、检验青年领袖是优秀还是平庸的重要标志。青年领袖的创新力通常由获取信息能力、洞察力、预见力、把握机遇能力、求异力和推动力等要素构成。第五,意志力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标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青年领袖的意志力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8、的因素: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格、不懈的恒心和毅力、忍耐力、自控力。大凡成功的青年领袖,都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其特征,一是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表现为目标明确,不盲从,不鲁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独立支配自己的行动,不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和诱惑;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独断专行。二是果断性。在决策时能善于选择时机;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反应较为敏感。三是顽强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持久的毅力,遇阻力不退缩,遇困难不动摇。第二节 青年领袖的主要理论精英理论中的青年领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对“领袖”的定义与对“精英”的界定十分相近,这可以在怀特米尔斯的作品权力的精英一书中找到痕迹。20 世纪

9、90 年代以来,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逐步造就了青年领袖群体的崛起,他们是属于高素质的“精英集团” ,学术界将之称为“社会精英” 。因而,我们在探索青年领袖的理论渊源时,可以从“精英理论”中寻找。1西方精英理论与青年领袖精英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哲人政治”思想,以及中世纪意大利的 N.马基雅维利关于统治者的权力和统治技巧的研究。后来法国的 C.-H.de 圣西门、H.坦恩,德国的 L.龚普洛维奇等也探讨了谁统治社会、统治者的共性、如何维持统治、怎样统治等问题,这对精英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过主要作用。到 19 世纪中期,精英理论才形成比较明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获得理论性

10、的地位。于 20 世纪 50 年代引起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于 20 世纪 70 年代达到了巅峰。从历史进程上看,西方精英理论有早期和当代之分。人们通常把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50年代的精英理论称为早期精英理论,将 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的精英理论称为当代精英理论。早期精英理论专注于精英的政治统治,强调人的先天素质,尤其是注重少数统治者的作用。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随着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当代精英理论在美国发展起来。当代的精英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早期精英理论虽然是一致的,但当代的研究者们既重视政治精英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注意到其他社会精英甚至公民在社

11、会关系中的存在和意义;强调人在后天实践形成的专门技能,认为精英既可以产生于社会上层,也可能从下层产生,既可以产生于政治领域,也可以产生于其他社会领域;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来表达利益,对统治者施加影响,迫使他们做出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决策;精英一旦失去领导能力和大众的信任,就有被代替的可能性。上述精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青年领袖的来源,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青年领袖与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青年领袖的产生和发展逻辑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分析思路。2社会主义国家的精英思想与青年领袖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精英思想的探讨,吉拉斯首先提出“新阶级”理论,认为新阶级是由那些由于掌握了行政垄断权而享

12、有专门的特权和经济优惠的人组成的。这个新阶级的上层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后来, “新阶级”理论受到了吉登斯等人的批评。原因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干部或知识分子阶层是一个对工人和农民相当开放的群体,它的成员中一半左右来自工人或农民,这决定了它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内固性和一致性程度很高并足以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的群体。中国社会虽然没有完整系统的精英理论,但从历史上人才选拔机制的演变过程中,依然能够清晰地辨别出“社会精英”的发展模式,我国的精英思想延伸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历史上的社会精英,它与科举制度密不可分,可称之为“科举精英” 。在封建社会里, “学而优则仕”既是广大知识分子

13、这一社会精英阶层唯一的事业格式,也是他们对政治活动的唯一参与格式。中国传统的官僚集权社会的精英,主要由地主、士绅、官僚这三个阶层角色构成。这三个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相对频繁的横向流动,主要靠科举制度实现。第二阶段是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至 70 年代,以“政治挂帅”为特征,这时的精英称为“政治精英” 。第三阶段是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口号的提出,经济界的佼佼者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的主流精英。第四阶段就是当代,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逻辑带来了精英流动路径的变迁,精英地位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在体制内的流动,而且更多的是从市场获得。精英的选择机制日益复杂多样,几乎不存在一个

14、固有模式的精英群体,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体育、科技等领域都存在精英,而且相互交叉。 在中国内地,青年领袖一般被称为青年干部,亦即社会精英。从一定意义上说,干部更多地强调了一种责任,是为实现某种政治理念、完成某种任务而被选中的后备力量、是接班人;领袖则偏重在群体中诞生,是带领和引导群众的先行者、是领路人。这二者有共同的内涵,因为真正好的领袖人物一定要代表民众的根本利益,为实现这种根本利益而竭尽全力;而一个真正好的干部一要得到群体的拥护,是受群众的拥戴的领路人。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十分强调青年干部与青年领袖的内在的统一性,而且随着青年组织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这种统一性的要求日益突出。三

15、、领导角色理论中的青年领袖作为高素质的“精英集团” ,青年领袖是保证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力量(陈微,2002:4) 。青年领袖虽然不一定是拥有权力的领导者,但在青年组织中却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角色,起着核心和表率作用。青年领袖与领导角色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都对领导角色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领导角色理论。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1贝尔宾的团队理论英国梅雷迪斯贝尔宾教授认为,团队角色是决定某一领导群体构建合理的关键因素,而团队角色主要有八种具体的角色类型。一是协调人,又称主席,是领导群体组织工作的主导者,其特征是比较客观、宽容、公正,能不带偏见地兼

16、容各种比较有价值的意见;二是智多星,又称谋划者,是“团体”的基本思想、创见和提议的源泉。其特征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富有想象力且智慧超群;三是塑造家,是领导群体中的骨干成员,工作热情较高、干劲十足,并随时准备向传统、向效率、向自我满足挑战;四是监督员,比较讲求实际,分辨力、判断力都很强;五是信息员,有广泛的联系人能力,能主动地不断探索新事物,勇于迎接挑战;六是实干家,是实际的组织者,有组织能力、注重实践经验,工作勤奋、有自我约束能力;七是凝聚者,是团队内部信息的积极沟通者,有适应周围环境及人的能力,能促进团队合作;八是善后者,对工作能够持之以恒,追求完美。2情境角色理论情境角色理论者认为,领导主体在不同情境里,其角色是不同的。当面对被领导者时,领导角色是模范的系列角色:(1)龙头和主心骨。一般情况下,被领导者有意识或下意识地把自己在群体或组织生活中的公共方向选择权委托,甚至完全交付给了领导主体。(2)道德家和教导人。被领导者总是有意无意地把领导主体看作是一个道德崇高、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