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258477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6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验》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讲义)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 第 1 页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考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毒的感染【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 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病毒的基本性状(一)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 20间。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病毒的增殖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

2、释放 6 个阶段。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 第 2 页异常增殖: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三)噬菌体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四)非寻常病毒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

3、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 第 3 页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克雅病( 被认为与朊粒感染有关。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科、属、种 3 级或科、亚科、属、种 4 级。毒、毒、 转录病毒三大类。按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等。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可分为肝炎病毒、出血性热病毒、疱疹病毒等。第二节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有三个方面:直接检测和分离鉴定;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成分和核酸;检

4、测抗体。一、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一)在病人急性期或发病初期采集标本。据不同病毒感染采集不同标本,如鼻咽分泌物、脑脊液、血液、粪便等。(二)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快速传递,立即处理和接种。采集和运送过程注意冷藏。如不能立即处理和接种,可在 4保存数小时,长时间保存需置(三)标本处理凝固的血液需先离心,得到的血清可以用于病毒分离。肝素抗凝全血、脑脊液、胸腔液、水痘液以及尿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分离培养。有些标本如粪便等,常需粗提、提纯和浓缩等复杂处理过程。二、分离培养与鉴定(一)括器官培养、组织块培养和细胞培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常用细胞: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系。般选用 9

5、龄鸡胚。鸡胚中的部位 适宜病毒卵黄囊 嗜神经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羊膜腔 流感病毒尿囊腔 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还可制备疫苗和大量病毒抗原绒毛尿囊膜 天花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脑内 狂犬病病毒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 第 4 二)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标本来源、易感动物范围、细胞病变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理化性质可初步判断病毒的科及属。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血清学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最后鉴定,常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免疫试验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在病毒鉴定方面得到应用。初步鉴定(举例):细胞病变效应(细胞形态变化 病毒细胞圆缩,分散,不聚集,全部细胞被破坏

6、 肠道病毒细胞肿大,颗粒增多,病变细胞聚集呈葡萄状 腺病毒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 副粘病毒,疱疹病毒空泡状,多核巨细胞 麻疹病毒脂溶剂敏感实验:有包膜(+),无包膜(-);耐酸实验:肠道病毒(R),鼻病毒(S)。三、病毒感染的诊断(一)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不是特异性试验。核内包涵体:常见 毒。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浆内包涵体:常见 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病毒和痘类病毒等。胞质内和胞核内包涵体:麻疹病毒等。小时即可从病毒形态上作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应用免疫电镜灵敏度更高。(二)病毒抗原检查利用特异性免疫血清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常用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法、反相

7、间接血凝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对于一些血清型别不多或在一般细胞培养系统中尚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是快速而实用的方法。(三)病毒抗体检查利用特异性抗原检测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 体。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免疫扩散等,还可以利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体出现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所以标本采集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体检测需采集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恢复期 价必须比急性期增高 4 倍或 4 倍以上时,才有诊断意义。(四)病毒核酸检测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 第 5 页利用核酸杂交和 术检测病毒特异基因片段。检出病毒核酸并不等于检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

8、粒。第三节各类病毒感染的简介一、呼吸道病毒六、疱疹病毒二、肠道病毒七、肝炎病毒三、急性胃肠炎病毒八、反转录病毒四、黄病毒九、狂犬病病毒五、出血热病毒十、人乳头瘤病毒一、呼吸道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二)副流感病毒(三)呼吸道合胞病毒(四)腺病毒(五)麻疹病毒(六)风疹病毒(七)冠状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 生物学性状(1)形态:具有多形性,一般为球形或丝状,丝状多见于新分离株,感染性较强。(2)结构:(2)分型与变异1)分型:根据核蛋白抗原和 M 蛋白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 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2)变异:变异的物质基础是 原变异幅度小

9、时称为抗原漂移;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 第 6 页变异幅度大形成新的亚型,引起大规模流行,为抗原转变。(3)培养特性:常用鸡胚接种培养,初次分离接种羊膜腔为最佳,传代适应后可移种尿囊腔。细胞培养一般用原代猴肾细胞(犬肾传代细胞(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确定病毒的存在。(4)抵抗力:不耐热,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甲醛、乙醇等均敏感。)标本采集和处理:在发病急性期,以前 3 天为最好。采集鼻腔洗液、咽拭子、鼻拭子等,置于 中。放入冰壶中,速送实验室。若 48 小时内未能进行接种,标本应放于低温中保存。(2)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接种于鸡胚羊膜腔,353 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并测定滴

10、度。血凝阳性者,用已知抗体作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若血凝阴性时,需用鸡胚盲传 12 次,仍不出现血凝阳性者,方可判断病毒分离阴性。也可接种原代猴肾细胞(犬肾传代细胞(3)快速诊断1)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2)分子杂交技术。3)术。4)免疫电镜技术。(4)血清学诊断:需同时检测急性期(5 天以内)和恢复期(24 周)血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如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 4 倍或 4 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毒随飞沫传播进入易感者呼吸道,依靠血凝素与黏膜柱状上皮细胞相应受体结合,感染细胞。主要在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增殖,很少入血,但代谢毒素样物质可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甲

11、型流感可以是散发,也可以是全球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的播散速度及范围不如甲型。(二)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副黏病毒属。形态结构类似流感病毒,但体积较大,其核酸为单负股 分节段。包膜上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有血凝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流感病毒 吸附作用;F:具有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和使病毒在宿主细胞之间传播的作用。抵抗力弱,不耐酸,对热敏感。)标本采集和处理:采集发病早期标本,成人可采取鼻咽分泌物及咽嗽液标本,年幼患者可用咽拭子涂咽后壁,然后放入 2集液中,搅拌后,立即接种细胞。(2)分离培养:最敏感的细胞是原代人胚肾和原代猴肾细胞,增殖并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包涵体。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 第

12、7 页(3)病毒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亦可用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4)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常用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用 射免疫和电镜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5)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试验常有交叉反应,诊断困难。染者呼吸道分泌物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或气溶胶传播;可引起儿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1 型和 2 型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而且常可引起哮喘;3 型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4 型只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三)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球形,具有多形性。核酸为单负股 分节段。包膜上有两种刺突:G 蛋白作用于类似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 F 蛋白是

13、融合蛋白,介导病毒穿入和细胞融合。)标本采集和处理:可采用鼻腔洗液或鼻咽拭子,置转运培养基中冷藏(4)运送至实验室,尽可能立即接种。(2)分离培养与鉴定: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可在人类上皮细胞传代细胞系内增殖。培养后 37 天,细胞病变为合胞体形成即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3)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可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4)血清学诊断:常用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酶免疫试验检查血清中 和试验需双份血清,检测 度变化。检测患者 进行早期诊断。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染。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毒。最易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较大儿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四)等大小的无包膜病毒。核心为单一线形双股 衣壳呈 20 面体立体对称。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只能在人源的组织细胞中增殖。细胞病变为肿胀、变形、聚集成葡萄串状,细胞核中形成嗜碱性包涵体。对酸和乙醚不敏感,对低温耐受,但 5630 分钟可被灭活。生物检验 第 8 页(1)标本采集:在病人急性期内采集标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直肠拭子、尿道拭子或宫颈拭子及活检组织等。快速送检,快速检查。(2)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利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如 行病毒抗原检测。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3)病毒分离与鉴定;分离的细胞有传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