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751467 上传时间:2017-1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免疫调节》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1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知识点 16 免疫调节1.(2014海南高考T1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D.B 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隐含知识: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A 项中,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

2、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杀死病原菌的作用,故 A 项正确。B 项中,皮肤、黏膜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故 B 项正确。C 项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与抗原结合体,故 C 项正确。D 项中,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故 D 项错。2.(2014江苏高考T2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 T 细胞B.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D.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2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3、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2)过敏反应的原理。(3)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解析】选 B、C。本题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的知识。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需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 T 细胞,A 错误;体液免疫中,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 正确;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体液免疫,C 正确;人体的巨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 错误。3.(2014全国卷T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 T 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

4、宿主细胞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T 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使受到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2)思维流程:【解析】选 D。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和功能。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可以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 A 项和 B 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

5、,故 C 项正确;在体液免疫过程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3 -中,受抗原刺激的 T 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 B 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 D 项错误。4.(2014重庆高考T3)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 3次较 1 次或 2 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 T 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间隔口服该疫苗 3 次较 1 次或 2 次效

6、果好” 。(2)关键知识:记忆细胞受同种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解析】选 C。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在机体进行体液免疫时可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多次接种同种疫苗,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应答加强,而浆细胞、抗体、淋巴因子存在时间短,吞噬细胞无记忆功能。故只有 C 项正确。5.(2014天津高考T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圆学子梦想 铸金

7、字品牌- 4 -A.物质 a 作为抗原能激活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 a 抗体与物质 a 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 a 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由于乙酰胆碱受体与抗原物质 a 结构相似,导致产生的抗 a 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受体,进而导致兴奋的传递受阻,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关键知识:体液免疫的过程、自身免疫病。【解析】选 B。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图中物质 a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 a 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说明物质 a 可以作为抗原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 A 项正确;抗

8、 a 抗体与物质 a 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故 B 项错误;抗a 抗体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故 C 项正确;由于抗 a 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所以患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AChR 特异性结合减少,故 D 项正确。6.(2014福建高考T27)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 T 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 T 淋巴细胞,48 h 后检测 Na+-K+-ATP 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组别颗粒物浓度/gmL -1Na+-K+-ATP酶活性/Umg pro -1细胞活力(相对值)A 0 35.8 1B 50 30.6 0.98C 100 20.5

9、 0.87D 200 12.4 0.48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5 -SDH 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 SDH 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 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 SDH 酶活性共同决定。(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状图补充完整。(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 T 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 T 淋巴细胞的毒性。(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

10、损伤 DNA,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 T 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6 -【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选取计数室方格的位置,一般选取计数室内四个角及中央共五个方格计数。(2)思维流程:探究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小,即细胞 SDH 总活性越低有氧呼吸速率越低颗粒物对 T 淋巴细胞的毒性越大。【解析】本题考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方法、探究影响细胞代谢的因素和细胞癌变的机理。(1)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不同,对 Na+-K+-ATP 酶活性的影

11、响程度不同,根据表中 Na+-K+-ATP 酶活性的数据,即可补充完整柱状图信息。(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计数。(3)细胞活力即各组细胞 SDH 总活性,SDH 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中数据可知,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大,细胞活力越小,即细胞 SDH 总活性越低,有氧呼吸速率越低,颗粒物对 T 淋巴细胞的毒性越大。(4)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转录和翻译异常;识别、攻击癌细胞是细胞免疫过程,因此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T 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会发生异常。答案:(1)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7 -(2)(3)

12、有氧呼吸增大(4)抑癌细胞7.(2014新课标全国卷T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 A 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 T 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

13、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的作用是 。(3)在特异性免疫中,T 细胞可产生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 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参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8 -与体液免疫过程。【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极显著高于” “T 细胞含量” 。(2)关键知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解析】本题考查机体免疫功能的有关知识。(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 T 细胞可以识别并结合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3)体液免疫时,受到

14、抗原刺激的 B 细胞在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淋巴B抗体8.(2014北京高考T31)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 HPV 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 接种物 总人数 癌前病变人数A1 对照剂 7 863 83A(接种前未检出

15、 HPV DNA) A2 疫苗 7 848 4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9 -B1 对照剂 1 125 126B(接种前检出 HPV DNA) B2 疫苗 1 121 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 HPV 外壳蛋白 L1 基因与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为原料翻译出 L1 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 侵入机体,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 HPV 结合,阻止 HPV。所以 A2 组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 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组,据此推测感染 HPV 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 组与 B1 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清除体内 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解题指南】(1)题表信息:A 组:A2 组癌前病变人数明显少于 A1 组。B 组:癌前病变人数,B1 组与 B2 组基本相同。(2)隐含信息:疫苗有效成分是 L1 蛋白、二次免疫应答。(3)关键知识:病毒的增殖过程;侵染到细胞内的病毒需要经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将其释放出来。【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