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91311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黑蜂的养殖技术神农网(农村养殖技术频道)讯 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处饶河,在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中俄边境,这里保存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自然风貌,为东北黑蜂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是亚洲为保护蜜蜂蜂种建立的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隔离带为 20 公里,东北黑蜂与其他西方蜂种飞行半径是 7.5 公里,东北黑蜂在飞到 7.5 公里之后,在这个时候会顺利返回巢内,隔离带对面的蜂群也是飞到 7.5公里,一共是 15 公里,加一起还有 5 公里,相互之间都是够不着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天然屏障。 给东北黑蜂专门建立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要采集高质量的椴树蜜

2、。最主要的是保护东北黑蜂的纯度,这对于我国蜜蜂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北黑蜂的生物学特性 品种来源 东北黑蜂属于蜜蜂科、蜜蜂属、西方蜜蜂种。是在黑龙江省饶河地区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优良地方蜂种。哦,原来这东北黑蜂是一种优良的地方蜂种,那它长什么样呢? 形态特征 东北黑蜂的具体形态特征从蜂王看,东北黑蜂的蜂王体色分为两种,一种背板为黑色;另一种第 2、3 节背板有褐色环带;东北黑蜂的雄蜂背板为黑色,毛深褐色至黑色;东北黑蜂的工蜂背板为黑色,有的在 23 节背板有小褐色斑,毛棕黑色;体长 1213毫米;吻长 6.26.7 毫米;肘脉指数 2

3、.02.2。肘脉指数指的是将蜜蜂的前翅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前翅上两条脉纹相接点的位置变化反映出来的数据。 生产性能 东北黑蜂的产蜜量高,在正常年椴树蜜期,15 框蜂的群势,群产 50110 千克蜂蜜;但是东北黑蜂的产王浆量低,在东北地区气候和蜜源条件下,群产王浆 0.31.0 千克;产花粉量居中,一般群产花粉 35 千克。 了解了东北黑蜂的品种来源、外观形态以及生产性能,它还有哪些独特性状使它成为蜜蜂养殖中的佼佼者呢? 东北黑蜂的独特性状 闭锁环境培育 东北黑蜂是在闭锁的自然环境里,通过自然选择与人工培育,所培育的我国唯一的地方优良蜂种。专家认为,闭锁环境与人工参与是黑蜂形成的独特因素,这种情况

4、在世界上也是很少见的。闭锁环境为黑蜂蜂种种源纯净提供了可能,为人工参与提供了条件。人工参与加快了优胜劣汰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蜂种的优越性。 抗病抗逆性强 东北黑蜂的主要形态特征与其它蜂种相比较有着明显优势。东北黑蜂强壮有力、具有采集力强、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等特点,这都是决定蜂胶等蜂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东北黑蜂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以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饶河年平均气温 1.6。极端低温曾达到零下 42,冬季日常最低温度为零下 32零下 35,在这种温度下东北黑蜂可在户外安然过冬。在酷暑的夏季,东北黑蜂也可在户外安然越夏。 东北黑蜂的抗病性强,蜂种的抗病性对蜂胶、蜂王浆等蜂产品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5、。在全国一些地方转地饲养实践证明,东北黑蜂与其它蜂种杂交可提高蜂产品产量30%以上。 养殖范围 东北黑蜂,您听这名儿,这种蜂是不是只能在东北地区养殖呀?您看看我们黑蜂原种场陈场长手里这一沓邮寄单就知道了。 您看这有湖南的、湖北的、河南的、还有广东广西青海的 看来这东北黑蜂的养殖范围还真是广,陈场长说除了西藏这块地势极高、气候极寒冷、蜜源植物极少的地区不能养殖东北黑蜂之外,其他地方都能进行饲养。这我们就放心了,不过您要是真打算养一群东北黑蜂,恐怕得从蜂场选址入手。 蜂场选址 养蜂场应该设在有机农业生产区内或至少三年未使用过化学物质的自然植被区内。其次,采蜜区必须有充足的蜜源植物,并靠近清洁的水源

6、。再次,蜂箱必须远离常规农田和远离城镇、工业污染源、公路和铁路、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容易受到污染的地方。 其中特别需要作出补充的是定点蜂场附近 3 千米内需要有两种以上的蜜粉源植物例如椴树、南瓜,并有充足的辅助蜜粉源植物例如山桃花、高粱花等。 还有就是对清洁水源的要求,蜂场附近最好有清洁的小河、溪流,不能紧靠水库、湖泊、大河,因为蜜蜂返巢时很容易被风刮到水里,蜂王交尾时也容易落水溺死。 引进蜂群 了解了蜂场选址的要求,要想养殖东北黑蜂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引进蜂群了,引进蜂群首先要注意时间,最好的时间就是购进蜂群后有一个主要蜜源的花期。 您要是在东北养殖黑蜂,那就选择在椴树开花之前引进蜂群这样

7、做能保证蜂群饲料的储备和培育适龄蜂。另外在引进蜂群时还要注意选择优良的蜂群,这样的蜂群里蜂王年轻、产卵力强,从外形上看具有胸宽、腹长、健壮的特点。蜂群里子脾的面积较大,封盖子脾整齐成片、无花子出现。小幼虫底部的蜂王浆多、蜂蛹发育饱满有光泽。工蜂健康无病,幼年蜂和青年蜂多,出勤积极性情温顺,开箱时安静,巢脾平整、完整,以浅棕色为好,雄蜂房少。具有这些特点的蜂群就是优良的蜂群了。既然东北黑蜂的老家在东北,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东北地区的时令节气为您具体介绍一下东北黑蜂的蜂群管理。东北黑蜂的蜂群管理 蜂群管理我们依照这样的谚语:“春抓保暖壮蜂群,更换巢脾要跟紧。夏抓强群夺高产,蜂蜜蜡浆全实现。秋抓繁殖采蜜

8、浆,椴树花过转回乡。冬抓管窖保安全,加工蜂具备明年”。我们先看看春季管理都包括哪些内容。 春季管理 撤除保温包装 春季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应根据群势和气温逐步撤除蜂箱的外包装或保温物。撤除时先撤上面,后撤四周,最后撤箱底,先撤强群后撤弱群。 经过一冬的蛰伏,终于拆掉保温包装了,蜜蜂这时候要进行排泄飞翔。 我们要做的是选择晴暖无风的一天,在上午十点以前,把蜂群抬到场地,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每箱间隔 20 厘米以上,可以分先后两批,隔一箱打一箱的巢门,并打开大盖、草垫,促使蜜蜂出巢飞翔。 及时进行排泄飞翔,可以改善蜜蜂的越冬状况,促进繁殖。而且在排泄飞翔时,通过养蜂员观察、整顿蜂巢,可以改进越冬存在

9、的缺点,减少第二年蜂群在越冬时的损失。 防治蜂螨 蜂螨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蛛形纲,厉螨科的一种动物。它寄生在成年蜜蜂身体上或封盖的蜂巢内,寄生之后会造成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影响蜂产品产量。 当户外温度达到 15 摄氏度以上黑蜂频频出巢采集花粉、花蜜时,就要开始防治蜂螨了。因为这时蜂群尚末大量繁殖,巢内子脾不多,蜂螨没有完全潜入蜂房中,比较好治。我们把螨片放入蜂箱中,每隔半个月时间要更换一次。 调整群势 蜂群过冬以后,往往形成强弱不均的情况。如果全场蜂群的群势都在 5 框蜂以上,可以过 1 个月再进行调整。如果平均群势在 5 框蜂,但强弱群势悬殊,就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从蜂多的蜂群

10、里提出一框子脾,抖落工蜂,放入较弱的蜂群,注意不要将蜂王提出,这样幼蜂出巢后就能与新蜂群融为一家,壮大弱蜂群的群势。 奖励饲喂 适当的奖励饲喂可以起到刺激蜂王产卵的作用,是促进蜂群发展的一项措施。巢内要有 23 千克的存蜜,然后把蜂蜜与水混合成蜜水倒入盆中,把蜂蜜水使用带有孔的塑料瓶漏到空脾上,把装满蜜水的脾放到巢箱的后端。 加速蜂群繁殖 为了加速蜂群繁殖,还要在恢复期将近结束和生产期即将来临时扩大蜂巢。扩大蜂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要保持蜂巢的完整,隔 35 天加一框,逐渐扩大。春天 35 框的蜂群,如果管理及时,23 天就可以产一框卵。扩大蜂巢的第二阶段,是在蜂数快满箱,子脾达到 6

11、7 框时。这时把脾加到产卵区中部,这样繁殖起来比较快。 夏季管理 经过春季繁殖后,蜜蜂发展到十框蜂左右,这时候就要准备迎接流蜜期的来临了。在东北地区养殖黑蜂最主要的蜜源就是椴树,为了在椴树花开的时候保证采蜜群势,这时期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育蜂王。 培育蜂王 培育蜂王最普遍的方法是移虫,也就是把蜂王的幼虫人工转移到王台里,这种培育蜂王的方法成功率高,蜂王出房时间一致,能有计划地培育出大批蜂王。 移虫前,要把育王框架放在哺育群内两到三小时,让工蜂整理蜡碗。接下来从蜂箱中取出一个未封盖的子脾,放在育王框的下面,准备移虫。移虫时,先使育王框的蜡碗碗口向上,用洁净的移虫针取出未封盖子脾里的幼虫,移虫要从幼虫

12、的背部紧靠房底下针,而且移虫针上要带有米粒大小的蜂王浆。把幼虫挑起后移到蜡碗里,使它浮在蜂王浆上,再从幼虫的下面轻轻抽出移虫针。 幼虫十分娇嫩,所以移虫的动作要轻稳和迅速,一个幼虫只许挑起一次。移虫以后,把育王框的蜡碗向下翻转,防止幼虫被王浆淹死,然后把育王框放入哺育群中。 遮阳降温 在夏季如果蜂箱的温度很高会造成巢脾融化、幼虫死亡、幼蜂卷翅等不良后果,所以夏季要注意将蜂场建在通风有树荫的地方,降低蜂箱里的温度。 及时调换劣王 优质蜂王是培育和维持强群的前提条件,在蜜源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如果发现蜂王产卵量变小,不论是老王新王都要及时调换。如果发现产卵异常,例如一房多卵或者把卵产在蜂房壁上,也要

13、及时更换蜂王。 调整群势 在蜜源丰富的季节一定要做好蜂群的调整工作,增加群内的子脾,把能产卵的巢脾及时调到产卵区,让蜂王产卵。发现蜂箱里蜜脾过多时,要及时放入新的巢础让工蜂筑巢,促进蜂王产卵。或是从别的蜂群中调卵虫脾进行补充,使一个强群始终能保证45 框子脾。这样工蜂能够积极的工作,保证生产期的产蜜量,也预防了分蜂热的产生。 蜂蜜生产 蜂群强大、采集蜂多、持续正常才能多采蜜。在主要流蜜期前五十天要大量培养采集蜂。主要流蜜期开始时要有 12 框蜂以上,其中包括 45 框子脾。采蜜群要大开巢门,放宽蜂路,这样可以加强巢内的空气流通,加速蜜中水分蒸发,减轻蜂群的酿蜜工作,便于蜜蜂的出入。同时,由于脾

14、厚房深,可以多装蜜,多产蜡。 取蜜时间要安排在蜜蜂采集之前,最好是第二天的一大早,不要在蜜蜂采集最繁忙的时候取蜜。这一方面是不影响蜂群的采集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蜂蜜的质量。经过一夜的酿制后,蜂蜜酿制充分,质量较好。取蜜前,要准备好装蜜容器、摇蜜机、滤蜜器、割蜜台、割蜜刀等,并洗刷干净。 取蜜可以分为脱蜂和分离两个过程。脱蜂时从蜂箱里面提出蜜脾,两手握实框耳,用腕力上下迅速抖动几下,把蜂抖落到蜂箱里,蜜脾上剩余的蜂用蜂扫落。抖完蜂的蜜脾送到摇蜜机旁。用经热水烫过的割蜜刀紧贴蜜盖从下向上割,不要自上向下割,以免割下的蜜盖扯毁巢房。 蜜脾两面的蜜盖割完后,就可放到摇蜜机的框笼里摇蜜。摇蜜时,要

15、把重量相差不多的蜜脾放一起,以减少摇蜜机的震动。摇完一面,再换另一面。遇有较重的新蜜脾,要多转换几次脾面,以免巢脾破裂。摇完蜜的空脾要及时送回巢内。 秋季管理 转地 七月末、八月初,椴树流蜜已经结束,山区蜜源稀少。这时,要及早把蜂群转运到浅山区采集苕条,或者转运到平原区采集向日葵、南瓜等植物的花粉花蜜。东北地区的养蜂员把这叫作“夏进深山,秋返平原”。 转地的蜂群,为了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一般要有四个以上的封盖子脾。但是封盖子脾会散发热量,过多的成熟子脾出房后,还会使群势剧增。所以要平衡子脾,特别是封盖子脾要做到每箱大体平衡。排列时,子脾应放在中间,以减少震动,并可将封盖子脾与未封盖子脾交错排列

16、,使巢内温度平衡。 调整完转地蜂群的群势,就要封箱了。封箱时,在相邻的巢脾之间要加上木塞固定,防止蜜蜂在运输过程当中受到震荡、挤压,造成伤亡。并且在中间的巢脾上钉上钉子,不要把钉子全部钉入木塞,以方便取出。最后进行封盖,关上巢门。 培育适龄越冬蜂 蜂群秋季管理与春季明显不同的是:春季要逐步扩大蜂巢,而秋季却要不断在缩小蜂巢,这是因为,经过采蜜,蜂群群势会下降,而且外界蜜源逐渐稀少,天气逐渐会变冷,蜂王产卵也越来越少。因此,每次检查时都要提出多余的空脾,缩小蜂路到 910 毫米。产卵圈小的蛹脾要放在产卵圈大的子脾外部,以便于蜜蜂夜间保护这些子脾。此时一般不能加脾,尤其不能把空脾加在子脾中间。 治螨防病 这时候也要注意防治螨虫,使用药物为甲酸熏蒸剂,使用毛笔蘸取药液刷在巢框上。 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蜜脾最好在椴树流蜜期内进行,如果秋季蜜源可靠,也可在秋季选留。选留方法是:秋季第一次取蜜时,选四、五个脾面平整、无雄蜂房、并且繁殖过几代蜂的满蜜脾,放在蜂箱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