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8054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西周 蓟东周 燕京隋 涿郡唐 幽州辽 南京,又叫燕京金 中都元 大都(中都以北)明 北京清 北京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 3040 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 (读音: j),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蓟”的成长“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

2、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 “蓟”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国都所在。这就是说,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就已经有一座被称为“蓟”的城市了。 “燕”与“蓟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蓟国的时候,还在北方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这里所说的北燕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国。这样一来,在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2那么,周武王分封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后来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

3、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之后,历史上关于燕国初封地的这桩悬案,才最终得以圆满解决。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蓟丘和蓟城 对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蓟城城址的确切位置,它究竟在今天北京城的什么地方?现今的北京城是否还保留了一些古老蓟城的遗迹?北魏(386-534 年)时代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对蓟城的由来作了比较可信的注释,并且还对蓟城与蓟丘的关系,作了说明。郦道元说:“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

4、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 按这一说法,蓟城这个城市名称的由来,始于城内西北角的蓟丘,如同鲁国的曲阜,齐国的营丘一样,都是由于当地有一个显著的地理特点,即靠近一个突出地面的土丘而得名的。琉璃河燕国墓地车马坑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写过蓟丘揽古诗,其中有:“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生黄埃。”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时,蓟丘仍然历3历可见,如此才可能有陈子昂蓟丘怀古的诗句。既然郦道元所说的蓟丘的相对位置是可信的,那么,根据这个重要线索,并参照有关的文献记载,我们便乐意按图索骥,来确定蓟城所在的位置。从地理方位及地理形势分析,郦道元所记载的蓟丘,约在今北京广安门

5、附近。现在白云观西墙外原有一处高丘,很可能就是古代蓟丘的遗址。北京解放初期,在高丘周围新开挖不久的土豪里,曾经发现一些战国时期的陶片,说明这一高丘的历史是很久的。1957 年春夏之间,考古工作者曾有计划地发掘了这座土丘,发现了一段埋藏在地下的古城墙,和一些从汉代至隋唐间的遗址和遗物。由于种种原因,这次发觉并未能挖到当地文化层的最底部,因此没有找到早期城址的直接证据,但也没有发现充足的证据来否定这里不是古代蓟丘的故址。蓟丘位置最终确定,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来证实。唐时期的蓟城隋唐时期,蓟城在我国北方的军事地位显得十分突出。隋的涿郡和唐的幽州都以蓟城为治所,因此蓟城又被简称为涿郡或幽州。隋炀

6、帝和唐太宗在全国统一之后,都曾利用蓟城做为基地,向东北进行征讨,这是汉族中原王朝在势力强大的时候,往往把蓟城作为进攻据点的典型例子。辽朝的陪都-南京城 辽是契丹族建立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契丹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原来居住在今天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契丹统治者在吞并燕云十六州后不久,便改国号为辽,建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并在幽州城建立陪都(首都以外另建的国都)。因为这个陪都位于它所统辖的疆域南部,所以叫南京,又称燕京。契丹为什么要在幽州城建立陪都南京城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要利用这里有利的地理形势,作为向南进攻中原的据点;另一个原因在于契丹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以后

7、,它的统治疆域大大扩展,而且新占领的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饶,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和生产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契丹族原来活动的北方草原地区。因此,为了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和掠取更多的财富,幽州城自然而然地成为辽在华北的政治中心。4天宁寺辽塔金朝的统治中心-中都城 当辽与北宋沿着塘港湾泺 一线南北对峙的时候,活动在东北松花江流域的一支号称女真族的少数民族,日渐强盛起来。不到两年时间,金人在俘虏辽天祚帝、拔掉心腹之患以后,又卷土重来,乘胜南下攻宋。金军到达燕山府城下时,北宋守军不战而降。于是金军在占领燕山府后即长驱直入,渡过黄河,直逼北宋的京城汴梁。这时宋徽宗如惊弓之鸟,急忙传位给儿子赵桓,即宋钦宗。

8、靖康元年(1126 年)北宋的都城汴梁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以及宗室、官僚三千余人都成了阶下之囚,北宋王朝灭亡了。北宋王朝灭亡以后,金朝的势力范围一下子扩大到淮水沿岸,它在华北平原上的统治也就转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于是金朝的统治者便把首都从远在松花江上的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白城子),迁移到燕京来了。金天德三年(1151 年)三月,金主完颜亮命梁汉臣、孔彦舟等人在燕京城的基础上扩建新都,金贞元元年(1153 年)完颜亮正式迁都,改燕京为中都。从此,北京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统治中心的历史,真正开始了。金中都即是在北京原始聚落的旧址上发展起来的最后一座大城,又是向全国政治中心过渡的关键;同时在北京城市建

9、设史上还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值得特别注意的。5大汉之城-元大都 在 12 世纪末叶、13 世纪初年,中国北方的又一个游牧民族蒙古族的势力越来越强盛,蒙古族在唐朝时被称为“蒙兀室韦” ,原活动于今黑龙江省的额尔古纳河一带,八世纪时开始西迁,游牧于斡难河和怯绿连河之间(今外蒙古乌克巴托以东地区)。公元 1206 年铁木真正式建立蒙古政权,在斡难河上即位蒙古大汗,被各部尊为成吉思汗,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即向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公元 1211 年,蒙古军队大举伐金,两年之后,又分兵三路南下包围了中都城,还占领了中都城以南大平原上的一些地方,当蒙古骑兵攻入金中都城的时候,蒙古的贵族集团还没有

10、在这里建立都城的丝毫打算。于是兵荒马乱之中,中都城内金代的皇宫被大火焚烧,一代宫阙竟成一片废墟。这时的中都城已改称燕京,只不过是一座残破的城池罢了。此后又过了四十多年(1260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抱着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从蒙古高原的都城和林来到燕京城,可是此时城中的宫殿已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忽必烈决定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郊外选择新址,营建一座新都城,又以“元”为国号,并把新都城命名为大都,至元十一年(1274 年)大都城建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元大都。金中都城垣遗址明代的帝王之都 元朝末年反抗蒙古统治者的农民大起义,如暴风骤雨席卷全国,朱元璋兼并了起义军陈友琼、张士诚的势力之后占领了

11、江南半壁江山,并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帅师北伐,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1368 年 96月 12 日),徐达攻下元大都后,将大都城改名北平。洪武三年(1370 年),朱元璋封第四子朱棣于北平为燕王,以巩固北方的守卫,防御蒙古族的南犯,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这时燕王朱棣拥有重兵,蓄意夺取统治权,并以入京诛奸臣为名,向南京进兵,从他侄儿的手里夺取了地位 。燕王朱棣即位之后,鉴于威胁明王朝的主要危险仍然是来自塞外的蒙古族残余势力,首先迁都北平,并把北平改称北京。明北京城的营建,从永乐四年(1406 年)开始,到永乐十八年(14

12、20 年)才基本上竣工,前后延续了十五年之久。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清朝的统治者完全沿用了明朝的北京城,没有什么变动,就连紫禁城在内,也只是对建筑物做了一些重修和局部的、小范围的改建、增建工作。清朝一代在200 余年间为满足统治者的享受,大规模地开发了北京西北郊的园林风景区,营建了规模空前、华丽非凡的离宫建筑群。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西北郊“三山五园”,即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清代皇帝在这里观览山水,处理朝政,成为与北京城中紫禁城并重的另一个政治中心。清代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都与这一带的园林有密切关系。有人称清代北京是一南一北的“双城” 制,可谓不无

13、道理。圆明园遗址北京城的未来 古老的北京城,已经走过了 3040 年的沧桑历程。北京城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的漫长历史息息相关,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充满7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古老的北京城也开始迈开走向第一流现代国际城市的步伐。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在北京城市建设中充分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以体现古都传统文化的风貌,这是我们每一个热爱它、关心它的人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元、明、清三朝北京城的营建与变迁内容摘要: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边缘地区,历经“北京猿人”、 “新洞人”、 “山顶洞人”及“燕都蓟城”、 “幽州”等一系列演变。与公元1153年建都,经过元、明、清三朝不遗余力的营造和建设,奠定

14、了今日北京城的基础。关键词:北京城元朝明朝清朝都城8北京城初现13世纪中叶,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出现在华北平原的大地上,引起了世界各国游历者的惊叹,他就是元朝问鼎中原后的都成大都。北京城出现。元大都所在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实这一点,早在12世纪的上半叶,就被统治这一地区的金人看在眼里,正所谓“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崄,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 ”1并由此而建立了金中都城。金宣宗贞先佑三年(1215年)五月,来自北方草原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踏破中都城。金亡,随之都城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元大都的营建并没有利用金中都的旧址的城建基础,而是将城的选址在中都以北。其定位的原因不仅仅是中都毁坏严重,难以

15、收拾。更重要的是看中了中都北面的那条狭长的水域海子,现今北京城的中海、北海与什刹海即是这一水域的一部分。水是城市的生存之本,粮食、物资的运输途径则是城市的生命线,而水路漕运比路运显然要省力便捷得多。大都的中心点就设在“) ”形海子的折弯处的东端(今钟鼓楼所在的位置) ,以其正南正北确定城市中轴线。城西垣为海子西岸(今西二环一线) ,城东垣则以其相同的距离为界(今东二环一线) ,城北垣则自中心点延以相同的距离为界(今朝阳北区土城一线) ,由此大都的轮廓呈现南北稍长的长方形。经实地丈量,南北长7400米,东西宽6650米,周长约28600米。而后著名的水利学家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水进入西水关,环汇于

16、积水潭,复东而折南,合入旧运粮河,抵达通州。这一宏伟的通惠河工程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成。由此,运粮河可由通州直抵大都城内,积水潭中出现了船只往来繁忙的壮观场面。元大都城垣设置与水系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元大都是以周礼为依据设计建造的。大都中轴线的南部是宫城,宫城正面三门,中央9崇天门,东为星拱门,西为云从门;宫城内前有大明殿,是举行重大仪式之处;后有延春阁,是帝王享乐和就寝之所;宫城之西即太液池,琼华岛“广寒宫殿远瑶池,干树长杨绿影齐。 ”2太液池西南有隆福宫,是皇太后所居之地;北有兴圣宫,系皇太子所居东宫。大都中轴线中心点建有中心阁,称“齐政楼”。 “齐政”典出:“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是指北斗,七政指金、木、水、火、土五星与明可谓掌控宇宙星辰。北京城在元朝时期初步形成。北京城的定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国号明。同年八月,大将徐达攻占大都,改大都为北平,元亡。历史经验证明,王朝更迭,前朝故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