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7133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药理备考重点补充(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讲、细胞内第二信使蛋白激酶及有关药物进展(王维君)1. 试述阿司匹林作用机制。答:阿司匹林是不可逆的 COX 抑制药,可使 COX1、2 不可逆性乙酰化而失活,抑制 COX1 催化产生的以 TXA2 为主的活性脂类的病理作用。(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选择性抑制 COX1)(1)解热作用:病理条件下,病原微生物、非微生物抗原等刺激机体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并释放内生致热原,内生致热原在下丘脑引起 PGE 合成和释放增加,PGE 作为中枢性发热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定点升高,引起发热。阿司匹林通过抑制 COX 阻断 PGE 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定点恢复正常。(2)镇痛作用:组织损伤或

2、炎症等病理过程发生时体内会释放 PGs 等致痛物质引起疼痛,另外,PGI2 和 PGE2 还能通过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来加重疼痛。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外周病变部位的 COX 使 PGs 合成减少而减轻疼痛。(3)抗炎作用:炎症病灶会产生大量强致炎物质PGs,PGs 可扩张血管和增加白细胞趋化,还可与其他致炎物质如缓激肽等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加重炎症。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炎症部位COX2 减少 PGs 合成,发挥抗炎作用。(4)抗血栓作用:TXA2 主要由血小板产生,有强烈的的收缩血管、动员 Ca 及血栓形成等作用,是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内源性物质。小剂量阿司匹林即能不可逆性抑制血

3、小板的COX,受药物影响的血小板永久性丧失合成TXA2 的功能,直至新的血小板生成,此即阿司匹林抗血栓形成的机制。但大剂量阿司匹林同时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PGI2 而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因此常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2. 试述 FK506 与 T 细胞活化反应抑制的机制(免疫抑制) 。治疗器官排斥反应答:TCR 与 MHC-抗原肽结合,通过 T 细胞内 PLC 信号通路使胞内 Ca2+浓度升高,Ca 2+与CaM 结合活化 PP2b(钙调磷酸酶)形成复合物 Ca2+-CaM-PP2b,该复合物使抑制型 NFAT(T细胞核因子)脱磷酸化成为活化型 NFAT,活化型 NFAT

4、 进入核内与转录因子 JUN/FOS 组成调节 DNA 转录的复合物使白介素 2、肿瘤坏死因子等基因大量表达来发挥相关免疫效应。蛋白磷酸酯酶抑制剂 FK506 进入细胞内与 FKBP 结合组成二联体,该二联体可与 PP2b 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使 PP2b 失活,从而抑制了 T 细胞内白介素 2、肿瘤坏死因子等基因的表达,导致免疫抑制。注:Rapamycin(雷帕霉素)免疫抑制机制:(1)Rapamycin 进入免疫细胞(2)Rapamycin 与 FKBP 组成复合体(3)Rapamycin 结合于mTOR 激酶的 FAT 结构域使其活性降低(4)mTOR 蛋白激酶复合体阻断了下游有关翻译起始2

5、因子(如 eIF4 等)以及细胞生长信号转导(如不能活化底物 S6K 激酶等)的活动,从而抑制了免疫相关蛋白的产生而使免疫受抑制。 (抑制了白细胞的排异能力)环孢(菌)素免疫抑制机制:环孢(菌)素进入细胞后与环胞亲和蛋白(一种类似 FKBP 的同族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竞争性抑制 PP2b 复合体对核内相应 DNAO 基因复制活动的启动,从而阻止了相应细胞因子的生成,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WBC 的排异反应。蛋白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种由自磷酸化导致活化的酶分子,配基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PTK 分子双聚化才能活化,如果能阻止其自磷酸化便能从源头处阻断这条信号传导通路。3. 试述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答:紫杉

6、醇与微管蛋白 亚单位 N 端区有强亲和力,形成抗解聚的稳定微管蛋白,一旦抑制细胞微管蛋白解聚,细胞内便会积累大量微管,使真核细胞复制被强烈抑制,细胞停顿于 G2M 分裂象,引起细胞死亡。 (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治疗)3紫杉醇是一种有丝分裂抑制剂,其作用机理在于阻止微管正常解聚,导致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使肿瘤细胞停止在 G2/M 期,直至死亡,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紫杉醇还可调节体内的免疫功能,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导致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减少和其释放,还可促进 IL-1 及干扰素的释放,对肿瘤细胞起杀伤或抑制作用。第二讲、细胞内信号系统 G 蛋白

7、(张德昌)试述 G-protein 的分类和调节机制。答:(1)分类:G 蛋白是膜整合蛋白,由 、3 个不同的亚单位组成, 亚单位在体内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根据 亚单位的不同一般将 G 蛋白分成 4 个亚家族:Gs 亚家族、Gi 亚家族、Gq 亚家族、G12 和 G13 亚家族。Gs 亚家族:主要激活腺甘酸环化酶(AC) ,产生重要的胞内信使 cAMP,继而激活依赖于cAMP 的蛋白激酶 A(PKA) ,还可以激活磷脂酶 C(PLC)和钙通道。Gi 亚家族:抑制 AC,并调控一些离子的转运和磷脂肌醇的代谢,另外还参与了促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级联和 Hh(Hedgehog)信号转导途径。 (通常把

8、Gt、Go 也归入该家族)Gq 亚家族:介导磷脂酶 C (PLC)的激活和多种包内第二信使的产生以及 PKC 的激活。G12 和 G13 亚家族:可与凝血酶受体偶联,参与激活 MAPK 且不依赖于 Rho 因子,还介导了 Rho 依赖的传导信号到细胞骨架这一过程。(2)调节机制:4R*G*GDP L GDP L*G GTPMg2+RL*GTPPiMg2+*GDPG*GDPE图解 :当外环境中不存在受体的激动剂时,G 蛋白的 3 个亚单位呈聚合状态, 亚单位与GDP 结合(.GDP ).当外环境中存在受体的激动剂时,受体与之结合,同时释放 GDP,形成 LRH.G 复合物(R H代表高亲和力受体

9、) ,这时受体与激动剂的亲和力较高。在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GTP 取代 GDP,使整个复合体解离为三部分,即 RL(对激动剂呈低亲和力状态的受体) , 复合物以及被激活的 s.GTP 亚单位。s.GTP 可激活效应器,由于 s 本身具有 GTP 酶活性,GTP 被水解成为 s.GDP,后者再与 亚单位形成 Gs 三聚体。由于 亚单位上的 GTP 酶催化速度很慢,所以,一般认为 GDP 的释放是这个循环中的限速步骤。在这一反应中,实际上包括了两种调节机制,即受体调节和 G 蛋白调节,牵着受控于相应的激动剂与其受体结合,后者则受控于 GTP-GDP 的转换。两种调节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这就是 G

10、 蛋白对受体亲和力的调控:释出 GDP 的 G 蛋白(G)与受体结合(LRH.G 复合物),此时受体处于高亲和力状态,易与相应的激动剂结合,一旦 GTP 与G 蛋白结合,受体G 蛋白复合物即解离,释放出活性的 GTP 去激活其效应器(有些 G蛋白也可通过 亚单位发挥作用) ,受体又回到低亲和力状态(R L) 。注:1.膜受体的种类:离子通道受体、酶偶联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2.GPCR 的结构特征:这些受体与效应器间的相互作用都经过 G 蛋白介导,它们在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都由一条肽链形成,其 N 末端在细胞外,C 末端在细胞内,而且肽链形成7 个跨膜螺旋结构和相应的三个细胞外环及三个细胞内

11、环。3.GPCR 的调节:(1(改变受体的数目:受体的上调和下调 (2(改变受体的敏感度:通过脱敏或超敏作用来调节(3(改变受体和效应细胞偶联作用:4. 广义 G 蛋白:能与 GDP-GTP 特异结合的蛋白质狭义 G 蛋白:与受体偶联的 G 蛋白都是膜整合蛋白,是一个异源三聚体,都由 3 个不同的亚单位组成,。它具有 GTPase 活性,是代谢反应的开关,在受体蛋白和效应蛋白之间起连接作用,在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讲、受体药理(陈乃宏)51.受体的主要功能作用是什么?答:(1)受体的生理功能:受体是维持细胞乃至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本功能是受体可与配体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将信号转变

12、成细胞的反应,即信号转导。(2)受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某些细胞的黏附素受体是病原体细菌毒素感染细胞的分子基础,因此,阻断这些受体是预防感染制备疫苗的主要方法之一。(3)受体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受体是药物尤其是特异性强的药物的重要靶点2.神经递质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有哪些?答:(1)饱和性(也称有限结合力):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当配体达到某一浓度以后,结合量不会再增加而达到平衡,即表现出配体结合量的可饱和性(2)专一性: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有高度专一性,每种配体都有各自相应的特异受体,只有具备这种特异受体的细胞才能充当该配体的靶细胞,这也是配体只能作用于一定的器官组织,呈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基础

13、。(3)高亲合力:神经递质(作为配体)与神经递质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亲和力,这与一般的配体非特性结合有显著的区别。(4)可逆性:一般而言,神经递质受体与配体的结合绝大多数是通过氢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结合的,因此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可逆的;当生物效应发生以后,配体即与受体解离,受体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再次被利用,而配体则常被立即灭活。3.简述受体与 G 蛋白相互作用的经典模式。答:(1)在未激活时,G 蛋白以三聚体的形态存在,其中 亚基与 GDP 有高亲和力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七次跨膜的受体胞浆侧肽段结合。(2)当 G 蛋白偶连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受体的构象发生变化,促使 G 蛋白的 亚基与

14、静止态的 GDP 解离,形成了短暂的 G 蛋白 亚基“空载状态” 。(3)因细胞内 GTP 的浓度高于 GDP,G 即与 GTP 结合,并被 GTP 激活;GGTP 便与G、G 分开并与受体脱离。活化的 G-GTP 以及释放的 G、G 能独自或协同作用于效应器或下游的信号蛋白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4)生物效应发生后,某些活化的蛋白可以激活 G 亚基内存在的 GTP 酶,将 GTP 水解成GDP。G-GDP 与 G、G 重新聚合为三聚体的非活化形式,而完成了一个信号转导循环。第四讲、炎症介质与抗炎药物(王文杰)1.炎症介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白细胞在损伤部位募集,涉及细胞自身的变化及细胞之

15、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逐渐扩大的级联反应,要有一些不同的化学物质的介导,称为炎症介质。2.炎症介质的分类答:根据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特点,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生物胺: 包括组织胺、5-羟色胺等;(2)激肽: 包括缓激肽等;(3)蛋白酶: 包括炎症蛋白酶等;(4)补体系统:包括一系列协助进行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血清蛋白;(5)类脂质介质:包括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6)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7)趋化因子:包括一系列不同结构的化学吸引肽。3.主要炎症介质及其生物学作用 6答:(1)前列腺素(PG) 的生物学作用:引起炎症症状:PG 在炎症过程中涉及血管

16、扩张,还可以协同其它介质如组胺和缓激肽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水肿。另外,PG 还能诱导痛觉过敏反应或增加机体对触觉的敏感性。PG 可能在调节免疫和过敏中起生理作用。(2)白三烯(LT)的生物学作用:对微血管的作用:影响血管的舒缩、引起血浆外渗对细胞的作用:对细胞有趋化作用、刺激细胞分泌与哮喘有关的作用:强支气管收缩剂、强效的气道粘液高分泌诱导剂(3)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生物学作用:对微血管的作用:明显增加血管通透性对细胞的作用:趋化作用: PAF 对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 分泌功能: PAF 可引起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溶酶体酶,产生超氧阴离子。粘附作用: PAF 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与哮喘有关的作用:诱导支气管收缩、增加支气管粘液分泌(4)细胞因子(cytokine)的生物学作用: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