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5583891 上传时间:2017-12-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考察报告4000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考察报告1彩云之南,梦之向往记云南考察实践报告(一) 考察地点:云南(二) 考察时间:2010.8.152010.8.29(三) 考察摘要学校以考察的形式,组织我们去了云南。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了解到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立体的云南。美是自然而然,由内而外自由散发的。云南的美在于它的淳朴与宁静,它没有远离尘嚣,却让人有了恍如隔世之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对我们设计的重要作用,如何巧妙地在我们冰冷的设计中渗入有温度的名族文化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情感。这是我们考察的主要目的。考察内容4.1 考察路线昆明大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丽江】一、地理位置及民族风情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

2、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 13 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 2400 余米,全城面积达 3.8 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 6200 多户, 25000 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 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3、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云南考察报告2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和进步意义。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 二、丽江风景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

4、图案自然 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 354 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 93 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 1419 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 100 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

5、化发展的重要史料。三、丽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一)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 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二)丽江古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云南考察报告3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

6、”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三)丽江古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类型之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丽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 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

7、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四)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有机统一体 丽江古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栉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五)丽江古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

8、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古城的繁荣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它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西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民族云南考察报告4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四、文化遗产价值(1)古街 丽江街道依山

9、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 100 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2)

10、古桥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 354 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 93 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 100 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 10 余米,桥宽近 4 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3)木府 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历经战乱动荡,1998 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 46 亩

11、,坐云南考察报告5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 15幢,大大小小计 162 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有人评价:“木府是凝固的丽江古乐,是当代的创世史诗。” (4)福国寺五凤楼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潭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 1601 年),1983 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 20 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 24 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

12、 32 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 12 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4)白沙民居建筑群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 8 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大理】一、简介古城大理(现大理城)简称榆城,是 198

13、2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 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 44 个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 15 年(公元 1382 年),历代屡经修建。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大理风景区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考察报告619 个,归纳起来可称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大理市的古城有太和城、羊苴咩城,大厘城(今喜洲镇)、龙尾城(今下关)、大理城;古塔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一塔、蛇骨塔、鱼骨塔;古碑有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五华楼碑群,山花碑等。悠久的历史还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物。突出的

14、有南诏国第四、五、六代王皮逻阁、阁罗凤、异牟寻;清平官(宰相)郑回,大理国开国之主段思平、著名画工张胜温;明代诗人、文学家杨黼、杨士云、李元阳;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李燮羲、张耀曾,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杨杰,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周保中等。大理城方圆 12 里,城墙高 2 丈 5 尺,厚 2 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颍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堞,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 5 条街,从东到西 8 条巷。如今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南城楼(1982 年重建)。大理古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

15、走向,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建筑为青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垒砌墙壁,十分的古朴、别致。全城清新湿润,一尘不染,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城西有驰名中外的崇圣三塔、三月街址,城南有文献楼、弘圣寺一塔、感通寺、南诏德化碑和新辟的南诏文化城,北去有遐迩闻名的蝴蝶泉和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大理古城外雄内秀,清新、恬静、迷人,是座名符其实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极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多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汉文化、西洋文化完美结合的多元特征。基督信仰的传入,天主教信仰和当地多民族文化相适应融合并蓬勃发展也是一个特点。二、大理教堂 云南考察报告7教堂建于 1927 年,1983 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

16、全面修缮,年底竣工开放,同年被大理文物部门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高十六米左右,底层至钟楼共有四层,东西长三十四米左右,宽十五米左右,教堂坐东向西,层层飞檐上装饰着白族风格的雕刻和中国传统的彩绘,飞檐超出地基达四米五。室内面积 600 平方米,可容纳 500 多人。教堂为白族庙宇式,堂内的祭台采用当地盛产的大理石制成,教堂里里外外雕梁画栋,具有浓厚的白族建筑风格。教区约有八万多教友,他们中有白族、僳僳族、独龙族、怒族、景颇族、哈尼族、傣族、汉族和藏族等,据说藏族教友数量居首。教堂从正面看酷似一条遨游的巨龙,昂首摆尾,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华夏子孙,龙的传人;从侧面看像一艘硕大的船,象征教会如诺亚方舟一样起锚远航,给人类带来希望、正义、和平与爱。据老教徒讲这座教堂的外形寓意同时也取自圣经路加福音八章二十二至二十五节,耶稣平息风浪的训导和内涵,只要有爱与和平,再大的困难都能度过。 天主教正式传入云南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南明“永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